明弘治元年(1488)柳瑛纂修。
中都即凤阳府,明时领寿州、泗州、宿州、颍州、亳州五州,及凤阳、临淮、定远、五河、霍邱、蒙城、盱眙、天长、灵璧、颍上、太和、怀远、虹县十三县。此志始修于天顺二年,讫于成化二十二年,弘治元年刊行,嘉靖三十年补版,隆庆三年重刻,万历间增刻。这是现存最早的凤阳府志。
原藏两部,现存一部。卷首成化六年口口口序,卷一建置沿革、郡名、星土、形胜、风俗、户口、土产、贡赋,卷二山川,卷三城郭、国都、宫室、学田、书院、军卫、屯田,卷四坊市、街巷、乡村、铺舍、沼池井泉,卷五帝王、人才、科贡、孝行、贞节、尚义、艺术,卷六名宦、酷吏、辨疑,卷七文章,卷八题咏,卷九碑铭,卷十碑铭、见任,卷末嘉靖三十年李廷宝后跋、弘治元年柳瑛后跋、隆庆三年周汝德跋(佚)。另一部已散出,见进呈书目。
明隆庆三年重刻本。一九六〇年安徽科学院传抄。
明嘉靖十三年(1534)杨鹄、顾承芳纂修。明刻本。
见一八〇八年旧目。此志今已不传。
明嘉靖十八年(1539)杨钧纂修。
杨序:“嘉靖戊戌,余奉命巡江北,按怀远,询邑志。待御三峰商君令是邑,对日:未有也。”这是现存最早的怀远县志。
卷上地理、建置、田赋、祠祀,卷下官师、人物、选举、杂志·杨瞻叔后序。
明嘉靖刻本。一九五九年安徽科学院传抄。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栗永禄纂修。
寿州旧治即今寿县,明时领霍丘、蒙城二县。栗序:“郡旧有志,芜废年久,事迹失稽,观览无据。”这是现存最早的寿州志。
现藏两部。卷首栗永禄序、郑绍傑序,卷一舆地,卷二山川,卷三建置,卷四食货,卷五官守,卷六礼制,卷七人物,卷八杂志,卷末蔡继芳后序、张沛后序。
明嘉靖刻本。一九五九年安徽科学院传抄,一九六三年影印。
明正德十六年(1521)汪应轸纂修。明刻本。
见一八。八年旧目。此志今已不传。
明嘉靖七年(1528)侯廷训等纂修。明刻本。
见一八〇八年旧目。散出后不知所归。现国内仅北京图书馆藏有此志原刻蓝印本一部。
卷首唐龙序、侯廷训序,卷上帝迹、官师、政赋,卷中礼教、灾患、兵防,卷下词翰。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王心纂修。
天长县在明代尚有景泰元年吴珪修、弘治十四年吾翕修的志书,现均已失传。这是现存最早的天长县志。
卷首唐臣序、戴想序,卷一舆地志,卷二至七人事志(大部分为人物记传和诗文),卷末张天驸后序、邵时敏“记修志始末”。
明嘉靖刻本。一九五九年安徽科学院传抄,一九六二年影印。
明弘治十二年(1499)曾显纂修。
宿州明时领灵璧县。张佶序:“宿旧有志,残缺失次,漫不可考。”这是现存最早的宿州志。
卷首张佶序,卷上建置沿革、郡名、疆域、里至、城池、形势、风俗、乡坊、山川、土产、贡税、户口、孳牧、公署,学校、卫署、马厂、铺舍、桥梁、古迹、人物等,卷下著作,卷末李元平后序。
明弘治十八年增补刻本。
明嘉靖十六年(1537)余鍧纂修。
志引:“按宿之旧志,词多繁杂,义欠明备,且不入属邑,为阙典,于是增摭删润定为八卷。”
卷首余钧:宿州志引,卷一地里志,卷二食货志,卷三职官志,卷四兵志,卷五人物志,卷六建设志,卷七古迹志,卷八杂志。
明嘉靖刻本。国内仅见此帙。一九六〇年安徽科学院传抄,一九六三年影印。
明成化十三年(1477)刘节纂修,正德六年(1511)储珊校补。
颍州明时领颍上、太和二县。储珊序:“颍州旧志朴略不可观,成化丁酉刘公节重加修辑,恨未能镜刻,以广其传,余节俸以成其美。”这是现存最早的颍州志。
卷首储珊序,卷一州图、建置、城池、疆域、形势、风俗、山川、古迹等,卷二公署、学校、邮驿、铺舍、坊郭、乡井、关梁等,卷三版图、贡赋、物产,卷四名宦、流寓、人物、科贡、寺观、列女、仙释,卷五题咏、文章,卷六欧公诗文,卷末储珊跋。卷四科贡增补至正德十二年。
明正德刻本。国内仅见此帙。一九六〇年安徽科学院传抄,一九六三年影印。
明嘉靖十五年(1536)胡衮等纂修。
卷首王璘序、黄九霄序、吕景蒙序志、胡衮论志,卷一郡纪,卷二至四表、郡县、疆域、封爵、职官、人物,卷五至六舆地,卷七建置,卷八食货,卷九至十二沟洫、礼乐、学校、兵卫,卷十三至二十传,卷末牌记长达二百余字,记此志编印经过。
明嘉靖刻本。国内仅见此帙。
见一八。二年旧目。散出后不知所归。
庐阳即庐州府,明时领无为、六安二州及合肥、舒城、庐江、巢县、英山、霍山六县。此书《万卷堂书目》、《脉望馆书目》、《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传是楼书目》、光绪《庐州府志》等均见著录,全书三十卷,明正德七年徐用砺修、潘镂纂。现仅台湾省藏原刊残本一帙,存卷十七至二十一。
明正德十五年(1520)洪晅、吴臻纂修。明嘉靖七年增补刻本。
见一八。八年旧目,误作八卷,嘉靖七年修。散出后不知所归。前北平图书馆亦藏此志嘉靖刻本卷一至九,今存台湾省。
卷首正德十五年吴臻序、嘉靖七年刘善毓序,卷一天文志、地理志,卷二学校志、疆域志,卷三山川志、水利志,卷四食货志、马政志,卷五坛壝志,卷六仕官志,卷七人物志,卷八人物志、杂流志、流寓志,卷九至十艺文志。
明正德十六年(1521)胡绩宗纂修。
安庆府明时领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六县。胡记日:“己卯晋知安庆,又明年作安庆志,然实支蔓不文,不能详详而略略,才备考耳。”
存二十五卷:卷七地里志,卷八建置志,卷九职官志,卷十兵卫志,卷十一学校志,卷十二选举志,卷十三礼制志,卷十四食货志,卷十五沟洫志,卷十六艺文志,卷十七祥异志,卷十八刑法志,卷十九名宦传,卷二十乡贤传,卷二十一列女传,卷二十二隐逸传,卷二十三孝友传,卷二十四忠义传,卷二十五宦藉传,卷二十六仕藉传,卷二十七文学传,卷二十八武胄传,卷二十九藩戚传,卷三十方技传,卷三十一杂传,卷末胡绩宗记、嘉靖元年余珊序、嘉靖二年王崇庆跋。
明嘉靖二年刻本。国内仅见此帙。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李逊纂修。
凡例:“旧志所载,惟详于嘉靖壬午以前,而癸未以后三十馀年未经修补,今得——增续之。”
存十九卷:卷首嘉靖元年齐之鸾旧志序、汪汉旧志序,嘉靖三十二年李逊重修志引,卷一历代记,卷二郡县表,卷三疆域表,卷四职官表,卷五地理志,卷六建置志,卷七职官志,卷八选举志,卷九兵卫志,卷十学校志,卷十一礼制志,卷十二食货志,卷十三沟洫志,卷十四公役志,卷十五祥异志,卷十六至十七艺文志,卷十八名宦传,卷十九乡贤传。
明嘉靖刻本。一九六〇年安徽科学院传抄。
明嘉靖十五年(1536)朱麟、黄绍文纂修。明嘉靖刻本。
见一八。八年旧目,散出后不知所归。前北平图书馆亦藏此志原刊本,今存台湾省。
广德州旧治即今广德县,明时领建平县。邹守益序:“嘉靖丙戌(五年),守益判广德二年矣……会茶陵龙子大有视州政,亟以州志见委……逾年将就绪,龙子与予皆陟南都以去。……复得吾乡庐陵朱子麟来函遣使索旧稿,如龙子之委,乃束稿付诸生,使敬图其终。”朱麟据此旧稿,“属六合黄子作十志"。
卷首邹守益序、朱麟序,卷一郡县表,卷二职官表,卷三舆地志,卷四宫室志,卷五学校志,卷六食货志,卷七秩官志,卷八人物志,卷九祥异志,卷十艺文志,卷末潘润后序。(www.zuozong.com)
明嘉靖十年(1531)连鉱、姚文烨纂修。
姚序:“建平志故无修者。”可知这是最早纂修的建平县志。
存四卷:卷六人品志,卷七艺林志,卷八祯异志,卷九附录,卷末姚文烨后叙。此外,卷一舆地志,卷二田赋志,卷三建设志,卷四祠祀志,卷五秩官志于一八四七年前散出,今藏北京图书馆。
明嘉靖刻本。一九五九年安徽科学院传抄。一九六三年合两处藏书影印。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王崇纂修。
池州府旧治即今贵池县,明时领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六县。王序;“池州之志,汉唐远无所稽,始作于宋守王伯大氏,再修于明守叶恩氏,而常显氏、陈良器氏、祁司员氏、何绍正氏又相继焉。”
卷首王崇序:卷一舆地篇,卷二风土篇,卷三建置篇,卷四田赋篇,卷五祀典篇,卷六官秩篇,卷七人物篇,卷八至九杂著篇,卷末苏志仁后序。
明嘉靖刻本。一九六〇年安徽科学院传抄。一九六二年影印。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李士元、沈梅纂修。
凡例:“铜陵县志自永乐一修,弘治一修,正德一修,嘉靖一修,凡经四集。”当时“旧刻俱存”,现均未见流传,此为现存最早的铜陵县志。
存七卷:卷首为撰辑志书事有本县申文、牒文、本学申文,卷一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禋祀志,卷四田赋志,卷五官师志,卷六选举志,卷七人物志。此外,卷八艺文志于一八四七年前散出,今藏上海图书馆。
明嘉靖刻本。国内仅见此帙。一九五九年安徽科学院传抄。一九六二年合两处藏书影印。
明万历三年(1575)陈春、汪文纂修。
东流县今与至德县合并为东至县。汪序:“邑历考无志。正德庚辰慈溪李公为令,始谋司谕番禺谢公辑志。隆庆辛未仁和陈公奉命令邑。万历甲戌惧志未修,前之典故日就湮没,今之事迹后莫章闻,爰命予任其事。”正德志今未见,此为现存最早的东流县志。
现藏两部。一部存十卷:卷首陈春序、正德十五年谢明旧志序,卷一图,卷二建设纪、疆域纪、山川纪,卷三版籍纪、田赋纪、学校纪,卷六沟洫考、土产考、祀典考,卷七兵防考、署传考,卷八津梁考、亭台考、寺观考、杂考,卷九名宦传、乡贤传,卷十荐辟传、流寓传,卷十一方外传、叙论,卷十二文献补遗,卷末汪文序、正德旧志宋邦辅后序。另一部存卷一至三,卷九至十二。
明万历刻本。一九五九年安徽科学院传抄。
明嘉靖十五年(1536)黎晨、李默纂修。
宁国府明时领宣城、宁国、泾县、太平、旌德、南陵六县。
现藏两部。卷首闻人诠序,卷一郡地图,卷二制置纪,卷三秩统纪,卷四次舍纪,卷五表镇纪,卷六职贡纪,卷七防圉纪,卷八人文纪,卷九禋祀纪,卷十杂纪。另一部存卷一至四,此外,卷五至七今藏上海图书馆。
明嘉靖刻本。一九六。年安徽科学院传抄,一九六二年影印。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王廷幹纂修。
凡例:“泾邑旧无完志,惟宋嘉定间县尹王林因洪水之后新移县治而辑其大略,今又逾数百年,先辈增入抄集尚存一二,今芟补订辑以成斯志。”这是现存最早的泾县志。
现藏两部。卷首王廷幹序,卷一建置纪,卷二舆地纪,卷三秩统纪,卷四次舍纪,卷五田赋纪,卷六禋祀纪,卷七历宦纪,卷八选举纪,卷九人物纪,卷十至十一艺文纪,卷末丘时庸后序。又一部增出第十二卷文类,由刘谏、杨介于嘉靖四十年续纂。
明嘉靖刻本。国内仅见此两帙。一九六〇年安徽科学院传抄。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范镐纂修。
凡例:"本邑虽旧未有志,然有府旧志、新志,及胡君子亚向年稿,今拾其旧录,并考之典册,参之舆论,加订正而去取之。”这是现存最早的宁国县志。
卷首范镐序,卷一地舆类,卷二祀典类、政事类、宫室类,卷三官制类、学校类、人物类、艺文类,卷四艺文类,卷末傅以智后序(误装在前)。
明嘉靖刻本。国内仅见此帙。一九六〇年安徽科学院传抄。
明万历八年(1580)张廷榜纂修。
崔惟植跋:“太在宁为岩邑……正德间尝一搦管,距今六十馀稔,久阙弗载,众佥病之。”这是现存最早的太平县志。
存四卷:卷七至八艺文志,卷九良吏传、名贤传,卷十孝友传、贞烈传、隐逸传、她封传、侨寓传、杂记,卷末崔惟植跋。此外,卷一邑图、邑纪,卷二官师表,卷三选举表,卷四象纬志、方舆志、官次志,卷五食货志,卷六学校志于一八八四年后散出,今藏北京图书馆。
明万历刻本。国内仅见此帙。一九六〇年安徽科学院传抄。
明嘉靖十年(1531)邹璧纂修。明嘉靖刻本。
见一八。八年旧目,散出后不知所归。现国内仅南京图书馆藏有原刊本一帙。
太平府明时领当涂、芜湖、繁昌三县。邹璧序:“郡有志制也,志太平者旧矣,莫得究其始也。弘治丁巳(十年)一修于宪副钟君城衍,为二十卷。正德丙子(十一年)再修于膳部鸣和祝君銮,约为十卷。”旧志均已不传。
卷首祝銮序、邹璧序,卷一舆地志,卷二宫室志,卷三职官志,卷四政治志,卷五食货志,卷六至八人物志,卷九祀典志,卷十武备志,卷十一两教志,卷十二祥异志。
明弘治十五年(1502)彭泽、汪舜民纂修。
徽州府明时领歙县、休宁、婺源、祁门、夥县、绩溪六县。
卷首林瀚序、汪舜民序,卷一地理,卷二地理、食货,卷三食货,卷四封建、职制,卷五公署、学校、祀典、恤政,卷六选举,卷七至九人物,卷十人物、宫室、寺观、祥异,卷十一词翰,卷十二词翰、拾遗。
明弘治刻本。一九六。年安徽科学院传抄,一九六四年影印。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何东序、汪尚宁纂修。明嘉靖刻本。
见一八。八年旧目,散出后不知所归。现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均藏有此志原刊本。
卷首汪尚宁序、胡松序,卷一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坊市、厢隅乡都、城池,卷二山川、形胜、风俗,卷三监司职官,卷四郡守职官,卷五县职官,卷六名宦、公署,卷七食货,卷八食货、物产,卷九学校,卷十祀典、恤政、水利、桥梁,卷十一兵防,卷十二至十四选举,卷十五朱子世家、儒林,卷十六勋烈、名贤、忠节,卷十七宦业,卷十八文苑、武材,卷十九孝友,隐逸,卷二十列女、寓贤、艺术,卷二十一封建、宫室、丘墓、古迹、书籍,卷二十二寺观、仙释、祥异、拾遗。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宋国华、吴宗尧等纂修。明嘉靖刻本。
见一八。八年旧目,散出后不知所归。现北京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均藏有此志原刊本。
卷首宋国华序、弘治四年程敏政旧志序,卷一天文类,卷二舆地类,卷三至四政官类,卷五至六人物类,卷七词翰类,卷八杂志类。
明嘉靖十五年(1536)林元伦、胡松纂修。明嘉靖刻本。
见一八〇八年旧目和进呈书目,又见《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存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此志先述天文、山川、物产,各为一篇,次则皆以编年纪事,间附论断,与他志分目者不同。”惜今未传。
明嘉靖七年(1528)易鸾纂修。
和州旧治即今和县,明时领含山县。
存八卷:卷八祀典志,卷九存闸坝,卷十科目志,卷十一名宦志,卷十二乡贤志,卷十三武勋志,卷十四女德志,卷十五祥异志。
明嘉靖刻本。一九六〇年安徽科学院传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