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伯伦:爱情的秘密与好处,来自《在寺院门口》

纪伯伦:爱情的秘密与好处,来自《在寺院门口》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纪伯伦前期以创作小说为主,后期侧重于散文诗创作。纪伯伦属于有世界影响的大作家。还说,“凡是伟大诗人应该传达的信息,纪伯伦都传达到了。”《在寺院门口》一诗,出自《暴风集》。昨天,我站在寺院门前,向过往行人询问有关爱情的秘密和它的好处。人们经过寺院门前,每个人都在议论爱情,实际上也是在给自己画像。随后,我进了寺院的门,跪拜祈祷,高声喊道:“主啊,让我成为火焰的圣餐!神灵啊,让我变成圣火的美味!阿门

纪伯伦:爱情的秘密与好处,来自《在寺院门口》

纪伯伦 著 李占经 译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少年时代曾随母侨居美国。后回国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因创办激进的《真理》杂志和发表小说《叛逆的灵 魂》触怒当局,被逐。此后的活动,主要在美、法两国。后期专门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并领导了旅美派作家参与的笔会。逝世后遗体运回祖国,魂归故土。

纪伯伦前期以创作小说为主,后期侧重于散文诗创作。其作品已译成20多种文 字。主题多为“爱与美”,作品常表现出一种东方特有的神秘色彩与愤世嫉俗的情绪倾向。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散文诗《先知》。

纪伯伦属于有世界影响的大作家。美国马里兰大学沙鲁伊教授指出:“纪伯伦发展了一种超越东西方障碍的独特思想,他的作品传达的信息和塑造的形象,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中产生了共鸣。”还说,“凡是伟大诗人应该传达的信息,纪伯伦都传达到了。”

《在寺院门口》一诗,出自《暴风集》。作者以艺术家的热忱和智者的眼光,在诗中回答了“爱情是什么”这个永久的难题,他的答卷既有哲理的深邃,又有感人的激情。

为了谈论爱情,我用圣火洁净了我的双唇。但当我开口讲话时,却发现我是个哑巴。

在我懂得爱情之前,我引吭高唱爱情的歌曲。但当我懂得爱情时,我口中的歌词却变成了微弱的喘息,我心中的曲调变得深沉。

人们啊!过去,你们曾经向我询问爱情的美妙与新奇。那时,我和你们讲起来津津有味,令你们兴奋,使你们心驰神往。而如今,爱情给我挂满了绶带,该轮到我向你们发问:什么是爱情所遵循的道路,什么是它的内涵和特点,你们中间谁能给我作出解答?我要向你们就我本身发出提间,我要向你们探询我的内心,你们谁能够向我的心表明我的心迹?谁能向我本人阐明我的自身?

否则,就请你们告诉我这火焰是什么?它在我胸中熊熊燃烧,它吞噬了我的活力,熔化了我的感情和情趣

那只既柔嫩又粗野的无形的手是谁的呢?在我孤独寂寞之时,它攫住我的灵魂,将那快乐的苦涩与悲痛的甜美混合而成的美酒倾注在我的心里。

夜阑人静之时,无数只翅膀在我的床边拍打、呼扇,使我不能入睡,观察着我所不知道的事情,倾听着我未曾听到过的声音,凝视着我未曾看到过的事物,思考着我不明白的问题,感受着我不曾意识到的东西。我不时地长吁短叹,叹息之中蕴含着忧伤与痛苦,对我来说,这比爽朗的欢声笑语更加亲切,更加可爱。在这夜深人静的黑夜,我向一种无形的力量屈服投降了,它把我折磨得一次又一次地死去活来,直至黎明,晨光照亮了我卧室里的每个角落我才闭上眼睛,那醒时的幻影仍在我那疲倦的眼睑中间颤动着,我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梦幻蹒跚而至,爬上我的石头床。

我们所谓的爱情到底是什么呢?

请你们告诉我!躲在时代之后,隐蔽在客观事物的背后,待在人们的良心里的那无形的秘密是什么?

是一切结果的起因,而一切起因所造成的结果的那种绝对观念又是什么?

那种觉醒是什么呢?它和生与死密切相关,而又从生和死中创造出比生更加奇特,比死更加深沉的梦。

请你们告诉我,人们啊!请告诉我,你们中间可有谁当爱情用它的手指触摸到他的灵魂时,他仍躺在生活的床榻上沉睡不醒?

你们中间可有这种人,当他心爱的姑娘向他发出召唤时,他舍不得丢下自己的父母,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故乡?你们中间可有这样的人,当他为了要去与他的心上人相会而不肯漂洋过海,不肯横穿浩瀚的沙漠,不肯翻山越岭,不肯跨越山涧与河谷?

一个青年,倘若他的恋人远在天涯海角,当他嗅到了她芳香的气息,感觉到她纤纤细手的温柔,耳边响起了她那甜润的音调时,他能否不心驰神往?

一个人如果知道,神能够听到他的祷告,并会给他以丰厚的回报,他怎能不在神灵面前甘愿把自己化作香烟,作为祭品奉献?

昨天,我站在寺院门前,向过往行人询问有关爱情的秘密和它的好处。

刚好,有一位身材瘦弱、愁眉苦脸的中年人正从我面前经过,当我问他时,他唉声叹气地说道:“爱情的天性就是软弱,这是从人类始祖那里继承下来的。”

这时,又有一个腰圆臂壮的青年走来,笑吟吟地说道:“爱情是一种意志,它与我们共存,它把我们的今天和昨天的岁月同未来连接起来。”(www.zuozong.com)

随后,有一位妇女满脸愁云地哀叹道:“爱情是一种杀人的毒药,在火狱洞穴里翻滚的黑蛇吸食了它,黑蛇把它喷入空中,表面裹上一层甘露,撒向人间,于是干渴的灵魂如饥似渴地吸吮它,陶醉于一时,苏醒一年,然后便永远地死去。”

一个面若桃花的少女走来,满面春风地说道:“爱情是多福河水,黎明的新娘把它倾注在强健的灵魂里,使灵魂飘飘欲仙,高高升起,在黑夜的繁星面前凝聚,唱着赞歌沐浴在白昼的阳光里。”

一个身着黑色衣衫,髯髯长须的男人走过我的面前,蹙额皱眉,开口说道:“爱情是盲目的蠢行,它随着青春的到来而开始,又随着青春的结束而告终。”

一个满面春风、潇洒英俊的青年兴高采烈地说:“爱情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能使我们心明眼亮,神灵能看到的东西我们都能看见。”

随后,有一个盲人走了过来,他靠手杖探路,痛哭流涕地说:“爱情就是一片浓重的雾霭,把心灵团团围住,遮住它的视线,使它看不到大自然中的如画美景。只能看到自己倾斜的影子在岩石间抖动,只能听到自己的呐喊在山谷间回荡。”

一位怀抱吉他的青年从我面前走过,边唱边说:“爱情是神奇的光芒,它发自敏感的灵魂深处,照亮了它身边的一切,于是它看到世界就像行进在绿色草原上的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生活犹如一场美梦,且无醒时。”

一个驼背老叟拖着沉重的双脚蹒跚而来,脚下好像拖着两个破布团一样,战战兢兢地说:“爱情就像疲倦的身体躺在幽静的墓穴中得到了安息一样,就像惊恐的灵魂在永恒世界的深处享受到了安宁一样。”

一个五岁的孩童欢笑着经过我的面前,他说:“爱情就是我的爸爸,爱情就是我的妈妈,只有我的爸爸和妈妈才懂得爱情。”

白昼已经过去。人们经过寺院门前,每个人都在议论爱情,实际上也是在给自己画像。他们自觉自愿地公开宣布了生活的秘密。

夜色降临,过往行人都已归去,一片寂静。我听见从寺院里传出的声音说道:“生活本来就是由两半组成,一半是冰冰冷冷,一半是烈火熊熊。而爱情就是那熊熊燃烧着的那一半。”

随后,我进了寺院的门,跪拜祈祷,高声喊道:“主啊,让我成为火焰的圣餐!神灵啊,让我变成圣火的美味!阿门!”

【读后】

高尔基说过,“恋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这个观点曾经遭到过野蛮的批判。时间证明,那种批判犯了常识以下的错误,属于愚昧无知。

“爱情”,是人性中美好而闪光的亮点。

探究“爱情”的奥秘,也就是探究人性的奥秘;咏赞爱情,也就是咏赞优美高尚的人性。几乎没有哪一位大作家大诗人未曾涉足其间,连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也不例外

纪伯伦这样描绘爱情:“它和生与死密切相关,而又从生和死中创造出比生更加奇特,比死更加深沉的梦。”他还借神的传旨说:“生活本来就是由两半组成,一半是冰冰冷冷,一半是烈火熊熊。而爱情就是那熊熊燃烧着的那一半。”

作者把爱情定位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如果没有了爱情。生命就不可能燃烧,仅是一具冷冻僵死的肉身。爱情是超越生与死的一种无可名状的力量。

这是诗人浪漫情怀的任性释放吗?

否!想一想19世纪初叶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或情侣们,自觉伴随自己心爱的人,走向绝塞,走向苦难,就可以证明诗人言语不谬。

荒谬的倒是,跟随淘金时代的来临,感情也镶嵌上了黄金和铜臭;跟随物欲的膨胀,人体内的“力比多”也无节制地膨胀。享乐取代了尊严,无耻变成了荣耀。理想只不过是缥缈的云,沉甸甸的财物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面对腐恶沉渣的泛起,人们难道不应该侧耳聆听纪伯伦所敲响的这圣洁的钟声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