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舟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重点保护对象简介

舟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重点保护对象简介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遗”保护的重点对象主要是针对濒危的并且有历史价值的舟曲传统文化典型代表作品,具体如下:(一)神秘古朴的舟曲民间音乐舞蹈1.民间舞蹈舟曲民间舞蹈种类主要有多地舞、摆阵舞、突古舞、师家舞、霸王鞭、面具舞等。锦带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藏族妇女平时用以束腰、扎靴、拢发乃至点缀服饰的生活必需品,又称花带子,在舟曲流行的锦带图案约有上千种之多。

舟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重点保护对象简介

“非遗”保护的重点对象主要是针对濒危的并且有历史价值的舟曲传统文化典型代表作品,具体如下:

(一)神秘古朴的舟曲民间音乐舞蹈

1.民间舞蹈

舟曲民间舞蹈种类主要有多地舞、摆阵舞、突古舞、师家舞、霸王鞭、面具舞等。主要分布于博峪河片、拱坝河片、八楞片、武坪和南山片、后北山和黑峪片等区域。舟曲原生态藏族舞蹈中最为著名的是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序号49、编号Ⅲ-283)的“多地舞”,它是目前整个甘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民间艺术。此外,还有一些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包括摆阵舞、马铃舞、师家舞、霸王鞭等。

2.民间音乐

舟曲民间音乐种类有玛尼调(3种调式)、酒曲(包括问答式)、多迪(4种歌舞调式)、哭丧调、春耕调、祝词、摇篮曲、儿歌曲、迎宾曲、情歌、祈福调、婚嫁曲、宗教音乐、博峪采花调等。主要分布在博峪河片、拱坝河片、八楞片、武坪和南山片、后北山和黑峪片等地区。其中,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有:扬歌(序号39、编号Ⅲ-21)、舟曲南峪戏会(序号41、编号Ⅳ-2)。舟曲民间乐器口弦竹笛(柳笛)、羊皮鼓、马尾弦、唢呐(麦干簧)、马铃等,博峪河片、拱坝河片、八楞片、武坪和南山片、后北山和黑峪片常用。其中,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口弦(序号12、编号Ⅱ-5)是藏族乐器。

3.“社火”活动

舟曲民间音乐舞蹈表演形式还包括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社火(序号38、编号Ⅲ-20)。

(二)精雕巧制的舟曲传统民间手工技艺

1.织锦、刺绣技艺

舟曲民间传统手工艺也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舟曲织锦带(序号98、编号Ⅷ-5)。锦带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藏族妇女平时用以束腰、扎靴、拢发乃至点缀服饰的生活必需品,又称花带子,在舟曲流行的锦带图案约有上千种之多。刺绣(序号82、编号Ⅶ-14),是舟曲妇女传统手工艺之一。刺绣水平以城关地区为代表。过去,尤以绣花水平高低为选择媳妇的重要条件之一。

2.剪纸与屏灯艺术(www.zuozong.com)

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包括剪纸(序号80、编号Ⅶ-12),舟曲剪纸分为两类:一类是枕头、女鞋、儿童帽等物绣花所用的花样;一类是室内装饰性剪贴,如窗花、天花板剪贴等。枕头花样分大枕、行枕和耳枕。屏灯(序号87、编号Ⅶ-19)是县城元宵松棚灯会各街(村)推出的大型画灯,高宽约2.5—3米,形制力长方立体木框,木框每格白纱上画有连环画,形如屏风。

3.民间服饰

舟曲的藏族服饰十分独特,而且“十里不同装”,有上河式、拱坝式、武坪式、八楞式、博峪式等服装。另外,服装配饰同样兼具舟曲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舟曲的藏族姑娘们独有的饰物叫“银盘”,价值可达好几千元。除佩戴银盘、耳环和多枚戒指外,姑娘们还大多戴银制或金制的手镯,衣领胸口处悬挂一串工艺品,如口弦、针线荷包、牙签、刮耳针、刮舌片及银剑、关刀、响铃等。

4.酿酒技艺

舟曲民间酿酒(序号101、编号Ⅷ-8)类名目繁多,大体有烧酒(土酒)、黄酒、甜酒之分,应需即酿。烧酒有高粱酒、青稞酒、玉米酒、青稞与高粱小麦合酿酒、糜谷酒、红谷酒;也有藏家即用即烧的“天锅酒”(多以玉米、马铃薯、糜谷为原料);红谷酒是舟曲特色土酒,以红谷为主料,另加青稞酿制,历来为当地宴席之精品。

(三)丰富多彩的舟曲传统风俗节日

舟曲传统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是舟曲各族人民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情感、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博峪采花节(序号127、编号Ⅹ-12),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到初六,是博峪藏族男女青年集结采花、欢庆、祈求吉祥的节日。博峪采花节歌共分《临出门问答歌》等10个部分,“采花”是整个节日的重要部分。此外,还有元宵楹联松棚灯会(序号132、编号Ⅹ-17),坪定跑马节(序号125、编号Ⅹ-10),正月十九迎婆婆(序号141、编号Ⅹ-26)和东山转灯(序号144、编号Ⅹ-29)等。

(四)巧夺天工的舟曲民间建筑艺术

就舟曲民间古建筑而言,榻板房(序号90、编号Ⅶ-22)无疑最具特色。此种板房在舟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榻板房有多种类型:一种是纯粹的榻板房,极少用土石,全为木构造,一般建筑在平缓山坡或山崖或土坝。另一种建筑土、木、石皆备。此类建筑当地叫“土包房”,类似内地四合院的风格。第三种是“内不见土,外不见木”的羌藏雕楼、雕房风格。

(五)世代相传的舟曲苯教及苯教经典

苯教是流行于西藏的古老宗教,在佛教传入西藏后,逐渐退出西藏地区,流传于当时的唐蕃边界。苯教文献的流传主要分布在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舟曲县和陇南地区的宕昌、文县一带。[4]舟曲苯教文献具有流传民间,父子、师徒传承;多神崇拜,服务生产,贴近生活;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类型包括:赞词、祈祷文、消灾除晦文、引路文、招引灵魂文等。内容包括(1)宗教类:供奉上师、地方神(山神、土地)及其他诸神;(2)生产生活类:供奉犏牛、山羊、绵羊、大鹏诸神,平息诉讼;(3)人身健康类:驱邪除晦、招魂祝寿等;(4)战争诉讼类:供奉战神、城堡神、箭神、平息诉讼文;(5)自然现象类:月蚀供奉天狗;(6)占卜类:吉凶时日指南、十二生肖回向等。舟曲县域以内苯教文献流传至今的不多,只有仅存的几个苯教世家藏有为数不多的文献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