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士生不懂交往之道,感悟分享

博士生不懂交往之道,感悟分享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博士生不会打招呼,也许有人会不相信地说:“博士生那么有学问,不可能不懂得礼貌的重要性和打招呼的常识,怎么可能不会呢?”笔者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同学生打交道,其中主要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最近接触一位博士生,此人竟然见人不会打招呼。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是自我感觉太良好了,觉得自己是博士,有学问,别人都不屑一顾和不必要打招呼。

博士生不懂交往之道,感悟分享

博士生不会打招呼,也许有人会不相信地说:“博士生那么有学问,不可能不懂得礼貌的重要性和打招呼的常识,怎么可能不会呢?”但事实总归是事实。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同学生打交道,其中主要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最近接触一位博士生,此人竟然见人不会打招呼。例如他一进学校系里资料室:“咳!某某人今天来了没有?”“嘿!某某书有吗?”有时连“咳”、“嘿”字也懒得说了,径直讲:“某某办公室的电话是多少?”如果他不是站在你面前的话,你简直不明白他是跟谁说话,像是如入无人之境。

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汉语词汇的丰富是世人皆知的,见人打招呼的称谓也算得上多种多样。诸如按年岁称呼的有“老王、大张、小李”;按职业称呼的有“赵师傅、钱老师、孙大夫”;按职务称呼的有“刘科长、周处长、吴部长”;按职称称呼的就更多了,“冯教授、陈研究员、蒋技师……”;还有一些普遍采用的称呼,诸如统称男士为“先生”,统称女士为“小姐”,等等。如果不加称谓,前面来个“请”字,如“请问某某同志来了没有?”“请问某某书有吗?”“请问某某单位在哪里?”这样做也是可以让人理解和接受的。

少数学生及这样的“博士生”果真是不会打招呼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正是人们常说的,“已学成书呆子了”。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是自我感觉太良好了,觉得自己是博士,有学问,别人都不屑一顾和不必要打招呼。(www.zuozong.com)

社会愈向前发展,人们的文明程度应愈高。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的工作虽有分工的不同,钱挣的有多有少,文化程度有高有低,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有礼貌的传统总是不应该丢弃的。社会需要的既不是“书呆子”,也不是目中无人的“狂人”。“满招损,谦受益”,这些古人的训语,总是不能不要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不应该忘记的。懂礼貌与否,应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不可缺少的标志。

在认真贯彻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礼节礼貌的教育,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让学生从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上做起,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我们培养的目标。

(《中国教育报》97.12.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