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山寺:五台山北线必经之地

岩山寺:五台山北线必经之地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岩山寺又称灵岩寺(院),位于五台山以北的沙河镇天岩村。岩山寺自古与五台山寺庙群紧密相连,是入五台山北线路的必经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岩山寺因其文殊殿遗存的精美金代壁画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现在的岩山寺古韵犹存,古松耸立,遗存建筑稳重古雅,金代壁画丹青俊丽。在自然幽静的山野景色的映衬下,岩山寺显得风采依然、古朴依旧。

岩山寺:五台山北线必经之地

YANSHANSIGAIKUANG

岩山寺,繁峙县域内遗存的古代建筑中年代最早的寺庙,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公元1158年(金正隆三年),其文殊殿建筑、塑像及壁画皆为金代所作。古岩山寺又称灵岩寺(院),位于五台山以北的沙河镇天岩村。涧水自五台山北麓山谷而泻,绕古岩山寺蜿蜒奔流北上,汇入滹沱河。古岩山寺风景秀美、环境幽静,来往香客,摩肩接踵。岩山寺自古与五台山寺庙群紧密相连,是入五台山北线路的必经之地。金代时,岩山寺是五台山菩萨顶(古真容菩萨院)的下属院,都归五台山显通寺(古大华岩寺)直接管辖,为五台山寺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山寺坐北朝南,背靠五台山。现存寺区南北进深约80米,东西面阔约100米,中轴线有所偏差,平面呈不规整长方形,占地总面积为约8000平方米。寺院原有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天王殿(山门),南殿(文殊殿),正殿(弥陀殿、水陆殿),东西两侧分设地藏、伽蓝二配殿和钟、鼓楼二楼。古刹虽规模不大,但布局整体完善,对称均衡。现仅遗存文殊殿、东西配殿和钟楼一座,其余殿宇皆毁。庆幸的是遗存的文殊殿不仅建筑完整、富有时代韵味,其内彩塑、壁画,工艺尚佳,皆属时代精品。尤其是岩山寺壁画,可与永乐宫壁画齐名,皆属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是专家学者研究金代文化艺术的重要视觉资料。(www.zuozong.com)

繁峙县域内的岩山寺、公主寺、三圣寺、宝藏寺等,均为五台山佛刹。五台山周长约250公里,跨越五台县、繁峙县、代县三县域,山中寺庙林立。古时从五台山北麓朝圣而来的信徒香客,皆在古岩山寺留步歇脚再进入五台,岩山寺自然成为五台山北部山门之寺。香火旺盛、寺院隆兴的岩山寺,自入清以后受佛教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日渐衰微,香客不断减少,布施日益贫乏,寺院呈败落之势。如其他衰败寺院一样,寺内多数建筑物品被僧人及周边村民拆卸典当,主要建筑文殊殿及其彩塑壁画得以幸存。寺内原有僧人信徒随寺院衰微而流散,经书藏品也无处寻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岩山寺因其文殊殿遗存的精美金代壁画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现在的岩山寺古韵犹存,古松耸立,遗存建筑稳重古雅,金代壁画丹青俊丽。在自然幽静的山野景色的映衬下,岩山寺显得风采依然、古朴依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