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霄
在山西省朔县崇福寺里,有一个北魏时期(386—534年)的石塔塔顶。塔顶残高约五十厘米,上有相轮九重,下为复钵,承以雉堞状的山花蕉叶。四边山花中间各有一小佛坐像,山花之下各一龛,内有两座佛像。上覆瓦状顶,四角各有立柱,似雕一人像。龛下各以宝装莲花为结。整个塔顶雕工精细,造型优美,端庄大方,实为一件珍品。而在塔顶上辟龛造像,更是前所未见,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但是与塔顶紧紧相连的塔身和底座却流失了。直到1979年9月,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艺术史学院海因里希·格拉德·弗兰茨教授来中国访问时,才带来了石塔的消息。原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准备把石塔劫往日本,一位爱国工人在装箱时冒着生命危险把塔顶一段藏了起来,所以劫往日本的就只剩下塔身和底座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塔身和底座归还了中国,全国解放前夕被运往台湾,现存台北历史博物馆。弗兰茨教授所著《中国塔及窣堵婆》一书中收有这个塔身连同底座的照片。据底座所刻题记,知石塔造于公元四六六年,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宫小臣曹天度倾全家资财制作的,人称北魏曹天度造千佛石塔,曾安放在朔县弥陀殿内。中国历史博物馆现藏有一幅五十年前在崇福寺弥陀殿内拍下的石塔全形照片,使我们见到了石塔的全貌。弗兰茨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对塔身和底座有较详细的说明,他说:塔身和底座高约两米,方形,共九层,每层都有浮雕小佛坐像,其中最下一层为四排,第二层、三层均为三排,其余各层为二排。总计第一层佛像为二百六十四尊,第二层为一百和十六尊,第三层为一百六十九尊,第四、五、六层各为一百二十尊,第七、八层各为一百十六尊,第九层为一百十二尊。此外,最下层每侧尚有一中型佛像龛,龛内有较大的佛像。塔身四角有柱,各层皆有浮雕小佛坐像。塔的底座正面,浮雕两个供养比丘,奉献摩尼宝珠,宝珠置于莲花盘中,两侧有莲花吼狮,狮子象征护法振威。底座左右有浮雕供养人像,男女各十人,其中小人在后,似是家属幼辈。背面题记两端,各有一供养人像。石塔的雕造者把这种中国式的重楼建筑与印度式窣堵婆缩型的塔顶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它对于研究我国早期的佛教和造塔史,以及雕刻、书法艺术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如今,塔身在台湾,塔顶在山西,身首异处,这确是一件憾事。我们多么殷切地盼望这件珍贵文物能早日成为完整的呀!(www.zuozong.com)
(原载《中国建设》1981年7期)
◎徐云霄 又名徐荣孝,原为朔县文化局干事,后调北京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