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尉迟恭创建的崇福寺及其历史简介

尉迟恭创建的崇福寺及其历史简介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崇福寺创建于隋末唐初,相传为唐鄂国公尉迟恭奉敕命特建。尉迟恭,字敬德,唐代朔州马邑人。《朔州志》记载,崇福寺创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其实当为唐高祖武德二年之误,因为麟德二年尉迟恭已经死去七年了。奉圣寺是尉迟恭于唐高祖武德五年奉敕命将自己的别墅改为寺院的。这次战乱是崇福寺历史上遭受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多次来寺指导考察。

尉迟恭创建的崇福寺及其历史简介

崇福寺创建于隋末唐初,相传为唐鄂国公尉迟恭奉敕命特建。尉迟恭,字敬德,唐代朔州马邑人。骁勇善战,功勋卓著,深得唐王李世民器重,受封鄂国公。他终身好佛,修了不少寺院。《朔州志》记载,崇福寺创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其实当为唐高祖武德二年(619)之误,因为麟德二年尉迟恭已经死去七年了。崇福寺的创建年代应与太原晋祠奉圣寺的创建年代相当。奉圣寺是尉迟恭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奉敕命将自己的别墅改为寺院的。今天的崇福寺,依然能看到唐代寺庙格局的影子。到唐末五代,天下大乱。后晋天福元年(936),朔州作为燕云十六州之一归契丹人统治,崇福寺成为辽统治下的地方衙门所在地,名之曰“林衙太师府”。统和年间(983—1002),相传寺内祥光屡见,契丹人惊恐万状,复辟为寺院,称之为“林衙寺”。宋宣和七年(1125),女真政权金灭掉辽,朔州又归金政权统治。出于征服汉族之后王朝的政治需要,金统治者大事崇佛,使崇福寺进入了空前的鼎盛时期,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朔州顺义军节度使安远大将军翟昭度奉敕命特建弥陀殿,历时十多年方竣工。金天德年间(1149—1153),朝廷赐额“崇福禅寺”。元朝至治、至顺年间(1321—1333),浙江无一宝公禅师住持崇福寺。无一对佛学的研究博大精深,声闻达于朝廷,特颁《大藏尊经》一部纳于藏经阁,崇福寺的社会声望为之大振。元末兵兴,战火再起,弥陀殿成为屯放军粮的仓库,寺内多处殿宇遭到“基无砖石”的毁灭性破坏,僧人各奔逃生,垣断壁残。这次战乱是崇福寺历史上遭受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明王朝定鼎南京后的洪武十六年(1383),在晋王朱棡岳父永平侯谢成的倡导下,朔州各界纠集民力,对崇福寺进行了历时五年的大修重建,并将崇福寺辟为朔州僧正衙门所在地,继经天顺至成化年间(1457—1487),无双禅师的募化修葺,始成今日之格局。明末崇祯四年(1631),知州翁应祥将崇福寺列为朔州八景之首。

明末清初的战乱,崇福寺再度落入荒凉境地,僧人为了苟活性命,东西两侧的僧舍六院均被典当出去。到乾隆年间(1736—1795),僧正圆明禅师,历时三十年募化筹资,使崇福寺的面貌再次一新,并赎回僧居六院,购置寺田百亩,扩大了崇福寺的资金来源,使崇福寺进入第四个兴盛时期。民国以来,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崇福寺再次出现墙垣颓废,殿宇崩摧局面,镇寺之宝——北魏千佛石塔亦被日寇劫掠而去。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已成为杂草丛生,任人倾倒垃圾的破庙,部分建筑危在旦夕。(www.zuozong.com)

新中国成立之后,崇福寺以它特有的文物艺术价值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1952年,正式列入编制,成立了专门保护机构——崇福寺文物保管所。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多次来寺指导考察。1953年,国家首先拨巨款对观音殿进行落架大修,并对濒临倒塌的其他殿宁均予重修。一洗昔日满目疮痍的残破景象,重显风采。千百年来,弥陀殿由于工程浩繁,仅仅能予补修而已,落架大修,谈何容易?加之塑像壁画的保护,技术难度更大,前代多少人只能望洋兴叹!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许多技术难关在文物界得以攻克。进入20世纪90年代,弥陀殿的落架大修终于成为现实。现在弥陀殿以崭新的姿态,给整个崇福寺带来了生机。崇福寺全年开放,正以其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