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合墓志铭文(以下将敬德墓志铭文简称志文,苏氏墓志铭文简称苏氏志文)与敬德神道碑文(以下简称碑文)并史籍对勘,发现一些问题。现择要简述如下:
1.尉迟敬德名讳,史载:“名恭,以字行”。碑文同史文。志文独云:“公讳融”。其因待考。
2.敬德籍贯,史载:“朔州善阳人”。志文作“河南洛阳人也”,碑文与志文同。考朔州善阳属唐(贞观时)十道的河东道(该道东距常山,西距河,南抵首阳太行,北界匈奴)。唐德宗建中中节度使马燧徙马邑(马邑郡治善阳,即今山西朔县),后复故治。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作“鄯阳”,盖以县东三十里有鄯河得名,以“鄯”易“善”。宋郑樵《通志》云“朔州城南石碣村有鄂公故宅,旧址尚存”,是以敬德为鄯阳人之佐证。志文与碑文均称“洛阳人”。可能“洛阳”指魏迁时尉迟氏随同南迁的“旧望”,而朔州是敬德少年时家庭所在的新籍。
3.敬德生前所任官职,史载:“改封鄂国公,后历鄜、夏二州都督”。碑文有“累迁灵、夏、鄜三都督”之语,与《唐书》相较又增加灵州都督一职。
志文称(敬德)“除襄州都督,襄、鄀、邓、淅、唐五州诸军事,襄州刺史”。碑文称“贞观四年授襄、鄀、邓、淅、唐五州都督,襄州刺史”。志、碑五州名称相印。两《唐书》只载“襄州都督”而无“襄、鄀、邓、淅、唐”五州都督之任。
4.志文载敬德“祖孟都”,《文化英华》所载碑文则云“大父益都”。应以志文为正。(www.zuozong.com)
5.关于翟松柏起义反隋的年份,史载为大业十二年。志文云:“(隋炀帝)征驾南辕,乘舆西反,公(敬德)时领千骑迎于幽州。有山贼翟松柏、刘宝强等拥兵数万,据山断道,公乃率麾下百骑以击之。”隋炀帝三次用兵,史载在大业八年至十年之间。志文又载:敬德在击翟之后“又击王须拔、历山飞等”,而史载王、历等于大业十一年起事。参互以观,击翟当早于大业十一年,可能在炀帝最后一次用兵的大业十年。因此,翟松柏起义当在大业十年。刘宝强则史籍失载。
6.敬德的出身,个别记载中说是铁匠。这种说法通过讲史小说的渲染,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碑文、志文中有敬德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也是高官。而且苏氏死得很早,大业九年就死了,当时敬德尚未知名。他们结婚时,必是门当户对,那么敬德少年时是否当过铁匠,就很值得研究了。
执笔:呼延塘菱
(原载《文物》1978年5期)
◎呼延塘菱 昭陵文物管理所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