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墓室组成,方向150°。封土已坍塌成坡度较缓的土丘,高约6米,大致呈圆形,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封土经过简单夯筑,夯层厚10.3—11.3厘米。该墓曾遭三次盗掘:第一次,盗墓者从封土外围倾斜掏挖盗洞,至墓室西壁上方后进入,盗洞内填有许多破坏墓壁后拆下的墓砖和质地较疏松的土,地表无盗洞痕迹,时代较久远;第二次,盗墓者从墓道位置竖直下挖盗洞至墓道底部,但未进入墓室,地表无明显的盗洞痕迹;第三次,盗墓者从封土顶部竖直下挖竖井式盗洞,从墓室东北角破坏墓壁后进入墓室,墓葬遭到严重盗掘,随葬器物所剩无几,且盗墓者已经做好盗取壁画的准备,壁画上留有分割画面的蓝色线条和揭取壁画前用以加固壁画的纱布,墓中壁画因盗墓者的意外死亡而得以保存下来。
墓葬最南部为长条形斜坡墓道,长13.5米,坡度25°。墓道的平面为南宽北窄,南部宽1.94、北部宽1.64、最深5米。墓道的剖面为上宽下窄,在墓道和甬道交界处测量,上部宽1.64、底部宽1.44米。墓道开挖于生土之中,两壁笔直,壁面向下垂直内收两次,壁面呈两条较窄的台阶状,两壁台阶内收0.08—0.1米。壁画有清晰、整齐的工具砍削痕迹,工具痕多数向斜下方倾斜,工具痕宽0.08米。在墓道底部靠近入口处有11个浅脚窝。
墓道北接甬道,甬道用青砖砌成,较墓道略窄,长2.86、宽1.36、高2.4米。底部铺砖多已被破坏,两壁以青砖用三顺一丁法砌筑而成,于1.8米处起券,甬道顶部两栿两券。甬道南口处上层券略突出下层券。南口处有一道封门砖,现仅存两层,青砖相叠摆放,倾斜呈“人”字形。
甬道中部偏南处为墓门。墓门由门框、门槛、门枕石和两扇门组成,均为黄沙石质。上部门额已被盗,仅存扇形缺口。门框高1.5米。门槛长1.02、高0.22、厚0.2米。门框及门槛下压门枕石,左、右各一。门枕石整体呈长条形,长0.6、宽0.2米。门墩部分圆雕成卧兽状,中部为方形凹槽,以承接门框和门槛,后部为方开门砧。兽头酷似狮子,双目圆睁,目视前方,前肢前弯,双爪前排向前,墨线勾勒五官及肩部。石门两扇,左右各一,发掘时石门已倾倒在甬道中。石门正面錾刻平整,墨绘三排门钉,每排5个,直径7厘米。门环处各有一方形孔,约4×4.5厘米见方,孔周围有直径约0.2米的圆形铁锈门环痕迹。石门背面粗糙,仅简单錾刻,大体平整。东门扇高1.57、宽0.56、厚0.14~0.17米,西门扇高1.58、宽0.57、厚0.12—0.17米。门框以外甬道两壁上各有一孔,长0.18、宽0.13、深0.2米,应是封闭墓门时插木杠的杠孔。(www.zuozong.com)
墓室为穹隆顶砖券单室,平面呈弧边方形,4.5米见方,双层穹隆顶,内高5.3、外高6.38米。墓壁用三顺一丁法垒砌,至2.9米处砌作内、外两层穹隆顶。内层穹隆顶顺墓壁内收,以青砖丁头朝上平铺螺旋垒砌,顶部以4块青砖相叠封口;外层穹隆顶在内层穹隆顶外侧起砌,下部用三顺一丁法垒砌,上部以青砖丁头朝外平铺30层螺旋垒砌,顶部用5块青砖相叠封口。在内顶外表抹一层厚约1厘米的红土,质地较硬,其上覆盖厚约40厘米的黄土,土质较纯净,包含有灰陶片等。两层穹隆顶间的空隙未用黄土填满。
该墓所用砖均为青灰条砖,长33.5—34.5、宽16—17、厚4.2—5厘米,砖的表面印有绳纹,烧成火候低,硬度较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