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塘实证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人类行为

火塘实证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人类行为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哲英刘景芝卫奇南磨遗址位于雁北地区朔州市西南约7.5公里,它与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相距不远。峙峪遗址属于桑干河上游峙峪河第Ⅱ级阶地,南磨遗址发现于桑干河上游恢河第Ⅰ级阶地。南磨遗址是研究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人类行为的一处不可多得的典型细石器遗址,尤其是火塘的发现,这在我国旧石器晚期之末的考古工作中更是少见。

火塘实证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人类行为

陈哲英 刘景芝 卫奇

南磨遗址位于雁北地区朔州市西南约7.5公里,它与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朔州市西北15公里)相距不远。峙峪遗址属于桑干河上游峙峪河第Ⅱ级阶地,南磨遗址发现于桑干河上游恢河第Ⅰ级阶地。该遗址1987年发现。今年第一次发掘,面积为22平方米,发掘出火塘处,出土文化遗物有石细核、细石叶、小石片、烧骨、烧石和大量炭粒以及许多动物化石等。

遗址地层层次分明,由上到下共分11层,第1层黄褐色粉砂层,上部耕土中含陶片、瓷片等,厚0.74米;第2层红褐色黏质粉砂层,厚0.4米;第3层黄褐色砂质粉砂层,厚0.13米;第4层灰白色结核层,厚0.02~0.03米;第5层黄褐色砂质粉砂层,厚0.24米;第6层灰褐色黏质粉砂层,厚0.71米;第8层灰色和棕色粉砂层,厚0.15米;第9层灰褐色粉砂质黏土层,厚0.37米;第10层黄褐色砂质粉砂层,含动物化石、文化遗迹和遗物,厚0.25米;第11层灰褐色粉砂质黏土与黄褐色砂质粉砂互层,未见底。该遗址文化层位于地表深3.06米的第10层砂质粉砂层中,地貌部位应是当时河流边上的河漫滩,发现的文化遗迹和遗物未经扰动,应为原生层,埋藏类型应为原地埋藏。

人类用火遗迹3处火塘(编号H1—3),面积分别为42×36厘米、39×35厘米、68×51厘米。火塘内除保存了大量的木炭颗粒外,还发现典型的细石核、细石叶、烧骨、烧石、动物牙齿和破碎骨片等。另外,在火塘周围还发现较完整的马、羊动物牙床以及破碎肢骨等。根据该遗址所处的地貌部位和文化遗物分析,它的时代应在1万多年前,正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

南磨遗址是研究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人类行为的一处不可多得的典型细石器遗址,尤其是火塘的发现,这在我国旧石器晚期之末的考古工作中更是少见。(www.zuozong.com)

(原载《中国考古学年鉴》1996年)

◎陈哲英 山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景芝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