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基层员吏的精神素养与教育

秦汉基层员吏的精神素养与教育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久以来,我十分关注秦汉基层员吏的品质,或者说养成教育的问题。这也是统治者对官僚员吏的一个基本要求。依目前的材料看,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为吏之道》这一类简篇,应该是重要的精神道德教材,并为汉朝所承袭。不过,不少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识字课本。老资料中,曾有居延牍506.7引起注意。2005年,刘信芳先生重新校订释文,并更拟其名为《吏》篇。

秦汉基层员吏的精神素养与教育

长久以来,我十分关注秦汉基层员吏的品质,或者说养成教育的问题。[1]秦汉的统治者要求基层的员吏具有文字书写、计算的能力,也知道依据国家的法令治理官民。居延和敦煌出土记录吏卒功劳的简上常见这样的语句:“某人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颇知律令应是形容他们治官理民的特色。这也是统治者对官僚员吏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果查考文献,可以发现所谓“治官民”的特色不仅是颇知律令而已。例如《史记·儒林列传》提到申公弟子为博士者十余人,其中孔安国、周霸、夏宽等任太守、内史等职,“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有廉节和好学就是他们治理官民具有的特色。《汉书·汲黯传》谓汲黯“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好清静”、“责大指”和“不细苛”也是指他治理的特色。换言之,“治官民”三字所指不限于过去一般印象中的“颇知律令”,它有时也可指廉节、好学、勤劳或清静不苛等为政的道德操守、精神特质或倾向。

果如此,秦汉时代如何培养官吏,尤其是构成官僚主体的刀笔吏或文武吏具有被期待的操守和精神呢?迄今知道的很少。依目前的材料看,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为吏之道》这一类简篇,应该是重要的精神道德教材,并为汉朝所承袭。不过,不少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识字课本。虽然有人认为它同时也是学吏的道德教材,但继续讨论这个话题的不多。如今内容相近的秦汉简篇已另有数批出土或刊布,被名之为《官箴》、《为吏治官及黔首》、《政事之常》或也被题名为《为吏之道》。[2]材料多了,已有条件拾起老话题,进一步作些讨论。(www.zuozong.com)

这个话题,除了新资料,也有老资料。老资料中,曾有居延牍506.7引起注意。1993年魏启鹏先生首先注意到它,作了校笺,并命名为《愚吏》简。[3]多年前史语所简牍整理小组拍摄了506.7牍的红外线照片并于2003年作了新释文,但一直没发表。2005年,刘信芳先生重新校订释文,并更拟其名为《吏》篇。[4]这枚牍基本完好,分三行书写,有字百余(图1,彩图七)。劳榦等前辈最早作出释文(图2),其后《居延汉简甲乙编》参酌其他材料,大幅改善了旧释,而为《居延汉简合校》所依从。以前我重新审视史语所所藏1930年代拍摄的反体照片、1989~1999年间所摄的红外线照片,参以原牍,感觉前后各家所释,仍有可再斟酌之处,因此重作了一遍释文。重作的新释其实仍多不妥,现在根据2015年所作高解析度照片,大幅修正了过去的失误。[5]以下再次厘定释文,参酌其他资料,就精神素养、道德和识字教育的话题,略申拙见,就教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