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也妮·葛朗台》阅读课:贵族女子逐骇抗争!

《欧也妮·葛朗台》阅读课:贵族女子逐骇抗争!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始觉醒的贵族女子奋力挣脱传统的桎梏,去争取自身的幸福。海尔茂得知详情后却恶毒咒骂她是伪君子、犯罪的人,并要与她离婚,剥夺她教育子女的权利。特别是《玩偶之家》最具影响力,女主人公娜拉更是成为当时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女性的榜样。以上几位女性的形象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妇女独立意识的觉醒,她们为争取自身的民主权利与主宰自己的命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妇女解放运动的帷幕已经拉开。

《欧也妮·葛朗台》阅读课:贵族女子逐骇抗争!

开始觉醒的贵族女子奋力挣脱传统的桎梏,去争取自身的幸福。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简·爱便是这一类女性的代表。

(一)《安娜·卡列尼娜》

1878年出版的《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在艺术表现方面最具功力的小说。其中安娜这一坚定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更是成为文学人物长廊中闪耀的明星。安娜是一个被压抑的女子,她不仅具有吸引人的美丽外貌,还富有最为自然、可贵的生命力。但她在年轻时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卡列宁,差一点儿葬送了她所有的生活热情。当她遇到沃伦斯基时,也曾压抑自己内心的悸动,但她不愿一再克制自己,她想要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爱情。安娜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冲突的必然结果,她的出轨或许被冠以“堕落”的标签,但向往自由与爱情的本性是无罪的。可悲的是安娜将爱情视为生命中唯一的精神支柱,渥伦斯基嫌恶她时,她便失去了一切:往昔的尊荣、心爱的儿子、抛弃一切换来的爱人。死,成为安娜心中最后一条路,这是她对上流社会最后的抗争。

(二)《玩偶之家》(兼议中国现代作品中的“娜拉”形象)

1879年,《玩偶之家》开幕时,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非常温馨的家,妻子娜拉无忧无虑,丈夫海尔茂对她非常宠爱。娜拉自己也觉得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但很快地,一个非常事件撕去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娜拉曾为救丈夫海尔茂冒名借了巨款,债主指控她犯有伪证罪,娜拉独自承担了全部痛苦和责任。她安排好人证,准备以死保全丈夫名誉的清白。海尔茂得知详情后却恶毒咒骂她是伪君子、犯罪的人,并要与她离婚,剥夺她教育子女的权利。当借据还给他们以后,海尔茂又把自己说成是娜拉的保护人、亲爱的丈夫。娜拉从丈夫的两度变色中不仅看清了他自私、虚伪的真面目,更痛苦地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娜拉不能容忍这样的虚假、屈辱,毅然离家出走。

娜拉的魅力在于对“女人也是人”的尊严感和价值观的追求。认清了自己处于依附男子的隶属地位与被男子玩弄的卑微处境,她全然不以庸俗的家庭幸福、富裕的物质生活为念而冲出家门。小说批判了统治千百年的男权中心思想,高喊出妇女要求独立的宣言,勇敢地向传统、宗教法律、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挑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易卜生的作品陆续引入中国,在中国掀起了“易卜生热”。特别是《玩偶之家》最具影响力,女主人公娜拉更是成为当时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女性的榜样。

但是,妇女解放的道路是否应该走,易卜生没有做出回答。中国的两位作家鲁迅曹禺,用自己的小说作品和戏剧作品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www.zuozong.com)

鲁迅短篇小说《伤逝》(1925年)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一个受到新思潮影响、敢于争取自由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她不顾世人的歧视,与涓生建立起了简陋的家,扮演起了旧式妇女贤妻良母的角色,对丈夫极其恭顺,早已忘了所谓的为独立而奋斗。当涓生失业后,他们的生活失去了经济来源,爱情仿佛也消逝了。于是,子君回到那个自己毅然出走的家,黯然死去。虽然从情节上来看子君是一个失败者,不同于娜拉在行动上的成功,但鲁迅是要通过这场悲剧提醒青年: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是大家应该追求的权利;但平等不只体现在精神上,只有经济上的平等才能保证爱情的平等。这样的思想是易卜生的年代不可能产生的。

剧作家曹禺曾经兴奋地参演过话剧《玩偶之家》,并学习易卜生的现实主义创作。他的成名作《雷雨》(1934年)中,有一对中国式的海尔茂和娜拉。《雷雨》中的周朴园则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铜臭本质的封建家族大家长,他极为专制,特别是对小自己近20岁的妻子繁漪的精神压迫。繁漪不同于娜拉的恍然觉醒,她从一开始就想反抗,但她生性太脆弱,选择的反抗之路是与继子不正当的暧昧。她的反抗是迂回的,方式是有些病态的。但作者还是借助这个故事表明了政治要改革、民族要独立、妇女要解放的强烈呼声。

(三)《简·爱》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在1847年一问世,就立刻引起当时英国文学界的普遍关注,第一版很快就销售一空,不久便出了第二版。《简·爱》既是一部受行家称道的杰作,又是一部受大众欢迎的畅销书。

《简·爱》的副标题为“一部自传”。故事由女主人公简·爱以第一人称加以叙述。简·爱出生贫苦,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她在舅母那里度过了十年被轻视、被虐待的生活,后来又去到孤儿院,无情的伪君子院长总是欺辱他们。毕业后,简·爱在孤儿院做了两年教师,后来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在那里,她爱上了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却因为听说他有一个疯掉的妻子(法律不许离婚)而悲愤离开。后来,简·爱得知疯女人放火烧掉庄园死去,罗切斯特为了救她而烧瞎双眼后,选择回到庄园,嫁给他。两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也治好了。

夏洛蒂·勃朗特写作《简·爱》的时期,正是英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宪章运动高涨的年代。英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简·爱不但有独立意识,而且有独立精神,所以能够提出以爱情为基础的新婚姻观。她的反叛精神、深邃思想、非凡格调,至今仍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引力,使人仰观。

以上几位女性的形象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妇女独立意识的觉醒,她们为争取自身的民主权利与主宰自己的命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妇女解放运动的帷幕已经拉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