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曾经向我说过,真正令他感到压力的是,中国人无法容忍科学探索上的失败。人们只能看到嫦娥系列卫星一个接一个的成功,无法想象一旦出现失败会是怎样。其实,开汽车有时候都会遇到一下发动不起来的状况,对于如此复杂的探月工程,要做到万无一失,其难度和需要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但公众的心理期望值就是这样的高,要出去就必须成功,不成功便成仁!看到嫦娥二号的成功,欧阳自远回想起自嫦娥一号开始,不断持续、发酵、升级的压力:“我始终感到发射的时候手心都出汗,简直是血压、血糖、血脂都高得很,几个月睡不着觉。为什么?因为我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理状态。”
在谈论人类月球探测史时,人们通常都说,人类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是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事实上,在“月球1号”发射前,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发射过月球探测器:1958年8月17日、10月11日、11月8日、12月6日,美国先后发射了4个“先驱者号”系列月球探测器,但是都失败了;同年9月23日、10月12日、12月4日,苏联也先后发射了“月球1958A号”“月球1958B号”和“月球1958C号”3个月球探测器,结果也都失败了。
美国为了在探月征途上追赶苏联并实现月球探测的首次成功,可谓决心巨大、不惜代价。在4次“先驱者号”系列月球探测器失败后,从1959年底到1960年底的一年多里进行的3次“能力号”系列月球探测活动又全部失败。但是,这仍然动摇不了美国进军月球的决心,不久其“徘徊者号”计划付诸实施:
1961年,“徘徊者1号”和“徘徊者2号”先后失败;
1962年,“徘徊者3号”“徘徊者4号”和“徘徊者5号”全部失败;
1964年1月30日,“徘徊者6号”发射了,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到1964年7月28日发射“徘徊者7号”,美国实际上经历了13次失败后才取得了其探月的首次成功。
不难理解,“徘徊者7号”之所以能成功,能为人类留下其拍摄的4136张珍贵的月球照片,以及随后“徘徊者8号”和“徘徊者9号”的再次成功,从而顺利完成“徘徊者号”系列计划的使命,都是在吸取前面多次失败的教训后取得的,探月征程也由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为了使月球探测器能平稳降落月表,即实现月面软着陆,苏联从1965年5月到1966年2月3日“月球9号”软着陆成功,其间曾4次发射了“月球号”系列探测器,试图在月球表面着陆,但都没有成功。(www.zuozong.com)
“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的成功,当时可以说是人类月球探测史上的神话。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又有多少次失败呢?
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号”飞船在进行地面试验时,因座舱着火,3名宇航员以身殉职。
1968年4月4日,“阿波罗6号”因火箭的第三级在运行轨道中未能按时点火而失败。
即使是在“阿波罗11号”和“阿波罗12号”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探测并取样返回地球之后,1971年发射的“阿波罗13号”也仍因系统出故障而未能圆满完成任务。
在月球探测史上,20世纪共进行了108次发射,其中成功52次,成功率为48%。火星探测的成功率更低,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美国的航天飞机先后有两架发生了爆炸,共有14名宇航员遇难。人家都经受了,而且继续前进。中国怎么可能不经历任何失败呢?
尽管如此,欧阳自远和他的团队仍然全力以赴、严慎细实、尽心尽力、确保成功。
探月的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仅论证就花了10年时间。报告、评审、回答问题,一步一步通过各层次的评审。
不过,让欧阳自远颇感欣慰的是,探月工程的路走得异常稳健和踏实,嫦娥二号在2013年1月18日被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3年7月14日1时许,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5000万千米,再次刷新“中国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