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首次核试验:九天揽月

中国首次核试验:九天揽月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月11日,周恩来主持第八次中央专委会,会议决定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采取塔爆方式,要求参试各个方面在9月10日前做好试验前的一切准备。10月14日,在核试验基地,张爱萍向核试验委员会全体成员郑重宣布中央决定: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起爆的零点时间为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5时。当晚22时,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7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公报》。

中国首次核试验:九天揽月

1964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新中国刚刚庆祝完自己的15周年诞辰之时,蔚蓝的天空一望无云,一架苏制伊尔-16飞机在马兰基地上空盘旋。飞机上,核试验的总指挥张爱萍上将和其他几十位将军神色庄重严肃。飞机上还有一个人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因为他是唯一一个不穿军服的人,这个人就是欧阳自远。

这是一次特殊的飞行,是一次高度机密的飞行,也是一次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的飞行。

通过舷窗,欧阳自远向将军们讲解着这一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下的岩层构造。飞机飞临“219”小组选定的那座小山上空时,欧阳自远汇报了小组通过已经完成的大量探测工作与模拟试验,初步认定这座小山是“地下爆”的最佳位置。听取了相关汇报后,张爱萍上将高兴地说道:“你们的设想既细致又扎实,如果将来成功了,我看这个地方可以争取多做几次‘地下爆’!”

这是最充分的肯定,但欧阳自远并没有得意忘形。欧阳自远知道,一切都要等待实践的检验。

随后,飞机转向北飞向罗布泊。这是一片面积达十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地区,是著名的古楼兰国属地,也是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从空中俯望,欧阳自远看到沙漠深处架设着一座高耸的铁塔,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座铁塔,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这座铁塔。事后,欧阳自远才知道这铁塔有102米高,塔的顶端有一个金属制的小屋,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被安放在里面。

铁塔周围方圆60千米范围内,每隔一千米,就布置了各种效应物,其中有各种建筑物、飞机、战车、自走炮、榴炮、无线电台、舰桥、地雷、工事、动物、医药、食品、燃油、海水等8类共2l项,以测试核爆在不同的距离对不同的效应物的破坏程度。

几天后,随着核爆炸炫目的光芒,铁塔在巨响中熔化倒塌了……

时间追溯到1964年4月,核弹研制基地和试验基地主要工程陆续竣工。4月11日,周恩来主持第八次中央专委会,会议决定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采取塔爆方式,要求参试各个方面在9月10日前做好试验前的一切准备。9月23日,周恩来召集贺龙、陈毅、张爱萍、刘杰、刘西尧等人正式传达了毛泽东和中央常委的决定,中国首次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进入了倒计时。10月14日,在核试验基地,张爱萍向核试验委员会全体成员郑重宣布中央决定: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起爆的零点时间为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5时。当晚19时20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被吊装到铁塔顶部,飞机、坦克、装甲车、大炮、船艇、各种车辆、建筑和动物、植物等效应物8类共21项,置于距离爆炸中心不同距离的范围内。以往多少个日日夜夜,一锹锹、一铲铲的泥土,一道道、一件件地打磨,一笔笔、一页页地计算,一次次、一个个地攻关……战胜了无数艰难困苦,渡过了多少危难险滩,一切即将迎来的是霞光一片……

那炫目的一刻,欧阳自远也亲历到了。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罗布泊核试验场,中国首枚原子弹以塔爆方式试爆成功,但见大地颤抖、天地轰鸣、强光闪烁、烟柱升腾……

一位开国将军事后是这样描述的:

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出现了耀眼的闪光,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冲击波飓风般地向周围卷去,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鸣响,犹如串串惊雷。雷鸣声消失后,雪白的浓雾在空中翻卷,浓烟挟着尘柱滚滚上升,形成一朵美丽的蘑菇状烟云,在茫茫大漠中冉冉升起。

爆炸中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可怕而又惨烈的景象——那座巍峨的铁塔顷刻间化为一条细细的麻花,机群化作一具具骷髅,坦克像被回炉的块块赤色毛铁,火炮阵地、通信中心宛若一堆堆塑料玩具;被用做试验的猴子、兔子、狗,有的被烧得斑斑点点,有的面目全非,好像不同颜色的梅花鹿;那些一息尚存的动物不时发出阵阵刺人心肺的惨叫,只有被烧化后又重新凝结的沙砾变成了一颗颗紫色的玻璃球,流光闪烁……

拿起现场直通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的专线电话,张爱萍极为兴奋地向周总理报告核爆炸成功了。(www.zuozong.com)

周恩来第一句话就问:“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张爱萍继续报告:我们已看到火球,蘑菇云正在上升,铁塔已经消失……

周恩来当即代表中央向原子弹研制和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随即,赶到人民大会堂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听完,仿佛也有点“近乡情更怯”的意思,又问周恩来:“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继续查清楚,最好让外国人先报道,我们再发表。”

美国人却没有毛泽东的迟疑。在爆炸后不到一小时,有关的照片就摆满了白宫办公桌。这都是飞越中国上空的美国卫星拍摄的,其中还有铁塔和周围一圈圈效应物的照片。约翰逊总统对记者们说:“中国这颗原子弹的当量,比我们当年投向广岛的那颗还要大。”

当晚22时,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新华社同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保卫自己,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权利。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7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公报》。

中国发出的一声巨响,世界为之惊愕。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随着一声雷鸣、一团尘埃,气宇轩昂地跨入了核门槛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次核爆炸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中引起的震撼,在全球中华儿女心灵上引起的震撼,将是永久性的。

新中国更高地昂起不屈的头颅,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按照原定计划,我国的地下核试验将在1966年内进行,但一场急风暴雨来了!

中国科学院为承接地下核爆炸试验有关科研任务,先后安排11个研究所,共承担27个科研项目。其中,除了“219”小组承担的为爆炸场区选址、并制定各种预险措施,还有场区工程设计和施工,为地下核试验测试方案的确定而进行的理论分析、理论计算,以及测试技术和测量仪器的研究和试制等。此时,所有科研项目都立马搁置,所有的科研小组统统撤回原单位,并处于瘫痪状态。

欧阳自远也随“219”小组撤回了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