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洪特点及形成机制-滑坡

山洪特点及形成机制-滑坡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洪是指发生在山区溪沟中的快速、强大的地表径流现象。发生山洪的溪沟在山区也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组成部分。中游流通区,这个界限很难明确划分,一般是指上游集水区与下游沉积区之间的过渡段。洪积扇就像半个锥形体,锥尖对着溪沟出口,锥底沿沟汇入的河流展开。山洪同江河洪水还有一个显著差别,那就是山洪的含沙量较大,但小于泥石流的含沙量。

山洪特点及形成机制-滑坡

山洪是指发生在山区溪沟中的快速、强大的地表径流现象。

山洪,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山区的,但不同于山区河流泛滥的洪水,而是特指发生在山区小流域的溪沟或周期性流水的荒溪中的地表径流,流动速度极快,时间短,形成暴涨暴落的现象,冲刷力与破坏力强,流动过程中往往携带大量泥沙。引发山洪的流域面积一般小于50平方千米,历时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很少会超过一天以上。

发生山洪的溪沟在山区也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组成部分。

上游集水区,就像一个宽广的漏斗,逐渐收缩到隘口。上游区域的特点是水流有侵蚀作用,如塌方、滑坡和雨水的冲蚀,水流对沟道的侵蚀等,然后泥沙被水流卷携带往中游。(www.zuozong.com)

中游流通区,这个界限很难明确划分,一般是指上游集水区与下游沉积区之间的过渡段。理想的状况下,这一区域内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沉积现象的发生。该区域的特征是水流主要起到输送泥沙的作用。其中,黏土、粉沙及小云母片等以悬浮形式运动;沙粒、砾石等重量较大,则以跳跃形式运动。

下游沉积区,也被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就像半个锥形体,锥尖对着溪沟出口,锥底沿沟汇入的河流展开。山洪流出沟口后,因为坡度减缓,挟沙能力也相应减弱,造成泥沙的大量沉积。洪积物会有一定的分选性,但分选性远远差于一般洪水的堆积物。

山洪同江河洪水还有一个显著差别,那就是山洪的含沙量较大,但小于泥石流的含沙量。随着山洪中挟带的泥石越来越多,其性质也将发生变化。山洪和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两者的运动机理不同,研究方法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山洪一般可以采用水力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对泥石流则不能这么简单,单纯用水力学的方法就难以解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