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滑坡分布范围:最新研究成果

滑坡分布范围:最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滑坡、崩塌分布的全球性特征取决于斜坡地貌单元分布的广泛性。其实,上述两线之间的山区,即第一阶梯的东部和第二阶梯上,如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和黄土高原沟壑区,是我国的滑坡、崩塌灾害多发区、密集区的主要集中地;而台湾地区、闽浙丘陵和喜马拉雅山南麓则是其第二分布地。其他地区的滑坡、崩塌灾害主要在湖、河、堤坝、库岸边及道路边坡等部位发生。

滑坡分布范围:最新研究成果

(1)全球性滑坡、崩塌灾害区域分布

发生在斜坡上的滑坡、崩塌是一种地貌灾变过程。从全球范围来看,地球的表面尽管只是由平地和斜坡两种地形单元组成,但是,它仍有着多种多样和极其错综复杂的形态。我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能轻易看出平地的面积远远小于斜坡的面积。而且,只要是斜坡地形,滑坡和崩塌就有产生的可能。在水底,特别是海底,也有极为突出的表现。在陆地,滑坡可能在坡度很缓的斜坡上发生。例如,在唐山地震区,地震液化作用不仅能轻易地对坡度在8度以上的地段产生影响,甚至能使5度以下的河流岸坡发生滑动。由此可见,滑坡、崩塌分布的全球性特征取决于斜坡地貌单元分布的广泛性。

(2)我国的滑坡、崩塌灾害区域分布(www.zuozong.com)

我国有许多山发生过多次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灾害,从长白山到海南岛、从台湾岛至青藏高原都是有灾害发生过的区域。相比之下,在南北方向上,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上与年降雨量为800毫米的等值线相吻合,以其为界,南部的滑坡、崩塌灾害分布较密,而北部地区则较稀少。在东西方向上,若第一阶梯东部以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西藏林芝一线为界,西部地区的滑坡、崩塌分布较稀少,东部地区的则较密;以第二阶梯的东缘大兴安岭—太行山—鄂西山地—云贵高原东缘为界,西部地区的滑坡、崩塌分布较密,而东部地区的则较稀少。其实,上述两线之间的山区,即第一阶梯的东部和第二阶梯上,如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和黄土高原沟壑区,是我国的滑坡、崩塌灾害多发区、密集区的主要集中地;而台湾地区、闽浙丘陵喜马拉雅山南麓则是其第二分布地。其他地区的滑坡、崩塌灾害主要在湖、河、堤坝、库岸边及道路边坡等部位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