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梁辰鱼的《浣纱记》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梁辰鱼的《浣纱记》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传授,他创作的《浣纱记》在昆曲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使昆山腔名声大振,其思想内容也是十分可取的。《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共45出,通过西施和范蠡的悲欢离合,写春秋时吴越两国的兴亡之事。梁辰鱼实则是以历史故事表现现实的政治。但是受《琵琶记》典雅一面的影响和《香囊记》等传奇骈丽作风的习染,《浣纱记》的文词文雅而僵化,说白也象骈文,造成了所谓传奇史上昆山派的作风。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梁辰鱼的《浣纱记》

嘉靖中时,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使昆山腔的艺术形式有了很大改变,达到很高的水平。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传授,他创作的《浣纱记》在昆曲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使昆山腔名声大振,其思想内容也是十分可取的。

梁辰鱼(1519—1591年),字伯龙,昆山人。《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共45出,通过西施范蠡的悲欢离合,写春秋时吴越两国的兴亡之事。吴越争斗,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俘,与臣下忍辱负重,得赦返越。越王用范蠡之计,向吴王进献浣纱女西施。西施入吴后,离间吴国君臣。后来越国反攻,占领吴宫,吴王夫差自杀,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而去。这部作品歌颂了越国君臣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的精神,对夫差的骄奢淫逸、刚愎自用,信奸拒谏的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在这个历史故事中,寄托了作者自己对明王朝的不满。《浣纱记》大约写于嘉靖、隆庆之中,当时专权祸国的严嵩奸党势炎才消,朝政腐败,国势衰落,外番也正虎耽耽于中原大地,边境地区外族入侵不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梁辰鱼实则是以历史故事表现现实的政治

作为戏剧主人公的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跳出了个人恩怨的圈子,将国家的兴亡蕴于这一个爱情故事之中,则是一个创新。这种借生旦的爱情故事抒发兴亡之感的作法,对后来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都有一定的影响。范蠡的功成身退,说明范蠡对封建君主有清醒的认识,也说明作者看透了险恶的现实,深感功成身退,避谗远祸才是正确的道路,这中间有着作者自己的寄托。同时,范蠡与西施的团圆,表明他们的爱情以相互理解和共同的志向为基础,而不受封建贞操观念的影响,这在当时社会里也是难能可贵的。(www.zuozong.com)

但是受《琵琶记》典雅一面的影响和《香囊记》等传奇骈丽作风的习染,《浣纱记》的文词文雅而僵化,说白也象骈文,造成了所谓传奇史上昆山派的作风。其结构也颇为松散,人物形象因过分主观化而不够鲜明生动。

《浣纱记》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好很大,《回营》、《转马》、《进施》、《寄子》、《采莲》、《游湖》等出一直是昆曲舞台上的折子戏,后来流行在戏剧舞台上的西施故事多源于《浣纱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