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朴的剧作:《墙头马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经典之作

白朴的剧作:《墙头马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经典之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当她的儿女意欲撞死时,举家才得以团圆。《墙头马上》塑造的李千金的形象,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戏剧人物。这个剧本同《梧桐雨》一样,文词优美,但较之《梧桐雨》更加节奏明快,结构严谨,是白朴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

白朴的剧作:《墙头马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经典之作

白朴(1226—1306年以后)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人(今山西河曲县》。平生作杂剧16种,多为历史剧及风情剧,今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两种。

《梧桐雨》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相恋,安禄山叛唐,明皇逃往四川,途中,贵妃被迫缢死。明皇回宫忆念不已。剧本较好地将李杨爱情故事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指出正是李隆基政治昏庸,以及他的恣情享乐,才有了这出爱情悲剧。这个剧本语言典雅,为历代评家所激赏。白朴是一个造境高手,在剧中回旋着一种由世事沧桑而来的感伤的调子,特别是在第四折中,白朴着力描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忆旧、伤逝、思念交织在一起,写得深沉细腻,人物的内心世界与雨打梧桐的外在环境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悲苦、凄凉的意境,其文辞和意境均与《汉宫秋》风格相似,很有艺术性。

《墙头马上》的风格与《梧桐雨》不同,虽然同样写爱情,在思想意蕴上要比《梧桐雨》积极乐观许多。这本戏题材源自白居易的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宋杂剧名目中有《裴少俊伊州》,金院本名目中有《墙头马》,诸宫调名目中亦有《井底引银瓶》。内容是写洛阳总管之女李千金在花园隔墙与马上的尚书之子裴少俊一见倾心,当他们在花园幽会时被人撞见,并要告发他们。李千金便私奔至长安裴家。裴少俊不敢告知父母,便秘密与她在后花园中同居七载,产下一双儿女,后其父发现,强逼裴少俊将李千金休回,留下儿女。裴少俊考中状元,任洛阳县尹,欲接回李千金,遭到拒绝。裴尚书携李千金的一双儿女亲来赔礼,受到李千金的一阵奚落,李千金仍断然不认。只有当她的儿女意欲撞死时,举家才得以团圆。(www.zuozong.com)

《墙头马上》塑造的李千金的形象,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戏剧人物。她虽出身贵族,却率真泼辣,敢作敢为,大胆追求爱情,没有闺阁弱女的犹豫软弱,与裴少俊和裴尚书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作者主题鲜明的捍卫婚姻自由的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这个剧本同《梧桐雨》一样,文词优美,但较之《梧桐雨》更加节奏明快,结构严谨,是白朴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在后世戏曲舞台上一直传唱不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