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号一斋,晚号已斋叟,大都人,他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早出现的伟大戏剧作家,是元代戏剧艺术和中国戏剧文学的奠基人,《录鬼簿》誉他“姓名香四大神物,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他还成了戏剧家争相看齐的人物,如高文秀称“小汉卿”,南方的沈和甫称“蛮子汉卿”,由此也可见出他在戏坛的位置。
关汉卿是一个长期生活于社会下层的平民知识分子,他多才多艺,既积极从事创作,又常常亲自登台扮演,所以他既了解下层人民的实际生活和生活中的疾苦,又懂得戏曲本身的艺术规律,因此他的作品向来被称作“当行本色”。所谓“当行”,即符合戏剧演出的要求;所谓“本色”则是指语言符合戏剧人物身份。
关汉卿一生勤奋写作,共创作出剧本60余种,数量之多,居元剧作家之首,现存十八种,其中《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蝴蝶梦》、《鲁斋郎》、《拜月亭》等剧本都十分出色,此外他还写了许多散曲,现存小令50余首,散套10余篇。
《窦娥冤》无疑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部杰出作品。这本戏曲叙述了一个悲惨的冤情故事。
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无钱还债的父亲窦天章卖给高利贷债主蔡婆婆当童养媳,17岁与蔡郎成亲,不到三年丈夫亡故,与同样寡居的婆婆相守度日。一日,蔡婆婆去向赛卢医讨债,被欠债不还的赛卢医骗至荒郊野外,险些被勒死。地痞张驴儿父子救了她的命,却又以再次置她于死地相要挟,逼她答应将儿媳和自己嫁给他们父子。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企图以毒死蔡婆婆来逼窦娥就范,不成想毒药却为张驴儿的父亲误服。张驴儿又以告官相要挟,窦娥认为自己没有投毒,根本不怕见官。谁知昏官当道,为了怕婆婆受刑,窦娥屈打成招。在行刑时,她发下三桩誓言: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些看似荒唐的誓言真的变成了现实。连续三年大旱引起了为官多年的窦天章的注意,窦娥又托梦给父亲,终于使沉冤得以昭雪。
关汉卿在讲述这样一个冤情得雪的故事同时,有条不紊地向人揭示了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原因:
首先是经济原因。高利贷剥削使年仅七岁的窦娥成了童养媳,这是她悲惨命运的开端。其次是社会混乱造成的恶棍横行。蔡婆婆向恶棍庸医赛卢医讨债,反面险遭杀害;被救以后又被张驴儿父子这对恶棍纠缠不休,终于酿成了人命官司,把窦娥推上了断头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政治上的原因:官府腐败,草菅人命,铸就千古奇冤。
在剧本中,作者关汉卿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窦娥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听天由命、怨天恨地、感天动地。面对所受的重重压迫和自己的悲惨命运,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微贱的女性,窦娥不可能看清造成她痛苦的真正原因,她自认为自己所受的一切痛苦均来自上天的安排:“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世波生招祸尤。”她只希望安守三从四德,清净地守着婆婆度过一生,并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然而无赖的纠缠与官府的昏聩,使她不得不起来反抗欺负、压制她的无赖和官府,并且进一步对安排人的生死命运、伦理秩序的天发出了质疑:
……天那!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
但是,无论她怎样抱怨天地不分好歹、错堪贤愚,她依然相信至高无上的上天终究会让坏人得到报应。怀着“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的信念,她发下了那三桩誓言。
从窦娥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我们可发看出,在这个剧本中,作者一方面对框定人世间地位尊卑、伦理秩序的“天”提出质疑,表现了他的反抗精神,一方面也表达了他的善恶必有所报的理想。(www.zuozong.com)
天在作者笔下,是一个统治人类、安排人的命运的超自然的力量,是人们理想中的公正威严的象征,人们之所以听天由命,就是因为天体现了人要求公正的愿望。人间的悲哀也因之不是上天的过错,是人自身的错误造成的,所以窦娥因此也就把自己的命苦归结为八字不对和前世修行不好。也正因为天代表了人有关公正的理想,所以当人们面对生活中的不公时,便不得不对造成这种阴差阳错的最高统治者——天发出质疑了,因为这时的天背离了人们理想中的公正。换句话说,由于天失去了它的公正性,也便失去了它的超自然力量,曾经匍匐于它的脚下的、听天由命的弱小的人再也不会尊敬、惧怕它,抱怨与质疑随之便发生了。人对天的质疑,非但没有否定天的统治力量,而且以否定那个不公正的“假天”从反面纯化了天的功能和性质,所以对天提出质疑的窦娥最终还是把替自己昭雪的任务交给了上天。她发下三桩誓言,上天也真的如她所期待的一样,一点不差地将这三桩看似荒唐的弘誓变现了现实,以这种反常的方式证明了它的公正性。
天是高高在上的超自然的统治力量,它一方面安排人们各自不同的命运,一方面又按照人们的要求和希望做一些奖善惩恶的工作。天的超自然性来自它的公正性,这种公正性其实是人类的一种理想,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天与人在这儿是这样一种关系,一方面“天”统治者“人”,一方面“天”又是按照“人”的意愿来做一些奖善惩恶的事;“人”一方面会以听天由命的方式跪倒在“天”的脚下,并且相信“天”最终会按照“人”的愿望施以奖惩,一方面“人”在天面前非但并不自卑,而且当“天”一旦不体现人的公正的意愿,就会通过抱怨和质疑剥夺“天”作为统治者的权力。作者在这儿赋予人类的美好理想以神性,来反抗人世间的不公平,使得《窦娥冤》这出悲剧以一种浪漫的形式,歌颂了劳动妇女的美德和反抗精神,鞭挞了无赖和官府所代表的黑暗势力,也表达了作者追求公正的社会秩序的美好理想。
公案戏也是关汉卿所擅长的。他的假托宋事的公案戏剧本《蝴蝶案》和《鲁斋郎》在戏曲史上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
《蝴蝶梦》是一部有着浓郁人道主义色彩的戏剧。恶霸葛彪仗着皇亲国戚这样一个特殊身份,享有打死人不偿命的特权,横行无忌。他骑马撞了歇在路旁的王老汉,反倒怪王老汉冲撞了他的马,将王老汉打死。受害者亲属王婆婆带着三个儿子在街上抓住葛彪。面对葛彪“我不怕你”的为虎作伥的无赖行径,王婆婆针锋相对:“使不得皇亲国戚,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也吃官司。”三个儿子知道自己无钱去打官司,也按捺不住心头义愤,将葛彪当场打死。依照王法,杀人者应当偿命,但王婆婆一点都不后悔,她认为这是“皇天报应不容私”,面对开封大堂上的包拯,她也同样理直气壮:“那厮每情理难容,俺孩儿杀人可恕。”对包公的严刑拷打和一定要处死一个儿子为葛彪偿命的要求,她公开表示愤慨,指责包拯是官官相卫。当包拯说要将先动手的人处死时,母子三人争相说是自己所为,情愿赴死。包拯只得决定随便杀哪一个儿子为葛彪偿命。这时王婆婆说大儿子孝顺,二儿子会当家理财,只许包拯杀小儿子。包拯据此自作聪明地认为老三是前房所生,王婆婆则一口咬定三个均是自己亲出,当包拯又以严刑相威胁时,她才讲出只有老三是她亲生的真相。三个儿子一起被押进死牢,王婆婆讨来残羹剩饭亲手喂给老大和老二,独不让亲生儿子看见。尽管亲生儿子即将赴死使她心如刀绞,但她依然义无反顾。王婆婆的高尚行为感动了包拯,以偷梁换柱的形式让盗马贼赵顽驴替小三偿了葛彪的命,并且报请圣上,封“大儿去随朝勾当,第二的冠带荣身,石和(老三)做中牟县令,母亲做贤德夫人。”经常以公正廉洁、执法如山的形象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包拯在这出戏中不但糊涂狭隘,而且做了一件地地道道不合王法的事。作者用一种巧妙的办法,为庶民伸了冤。这中间有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
我们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这个剧本的主题:天理重于王法。王婆婆对着葛彪的尸体这样唱道:“想当时,你可是也不三思,这一还一报从来是,想皇天报应不容私。则道你长街上装好汉,谁想你血泊内也停尸。正是将军着痛箭,还似射人时。”报应是天理,当用来维护人类社会秩序的法律与之不相符时,人们应按天理行事,而不应顾念什么王法。而这天理其实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理想。
另一个公案戏《鲁斋郎》也是一部假托宋事由包拯来判案的戏。鲁斋郎是一个朝廷的宠臣,他为非做歹,无所不为。他无理抢去银匠李四的妻子,又要霸占孔目张珪的妻子。张珪本也是一方恶吏,在地方上颇有些名气,即使这样,他也无力保护自己的妻子。张珪在妻离子散之后,前往华山出家。要惩治这样的宠臣,即使是包公也不敢硬来。他用“鱼齐即”的名字骗得皇帝的批准,将鲁斋即处死,在皇帝追问时,包公就将“鱼齐即”每个字添上几笔,变成“鲁斋郎”,这才作罢。
即使包拯这样的民间传说中的执法如山的清官,在《蝴蝶梦》和《鲁斋郎》里也不得不靠一些巧妙的小诡计才让正义得以伸张,实在是对元朝社会黑暗的一个很好控诉。等级森严的元朝社会,赋予一些人以特权,这些特权人物常常为恶乡里,却受不到应有的惩处;而被压迫者则不但动辄得咎,而且根本没有寻找正义的地方。当然作者深刻地反映了现实黑暗的同时,却没有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向恶势力屈服,而是让他们自己起来反抗,并设立包拯这样的清官来帮助那些无助的人同恶势力宣战。
《救风尘》是关汉卿最为著名的喜剧作品,它通过妓女赵盼儿斗败恶少周舍,搭救同行姐妹宋引章的故事,热情歌颂了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妓女向压迫她们的恶势力所进行的斗争和取得的胜利。关汉卿生活一向放荡不羁,这就使他有机会同下层的妓女接触,并了解她们的生活状况。他对妓女们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同情,并希望她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归宿,不至于老死风尘。险恶的社会使这些可怜的女子难以脱离苦海,于是作家通过赵盼儿这个形象告诉人们,要脱离苦海,同行姐妹必须互相帮助,勇敢机智地与恶势力作斗争,自己救自己。赵盼儿的意义正在于此,这较之《金浅池》《谢天香》中仅靠好心的封建官吏玉成,更为实际可靠一些。
全剧狠狠嘲弄了周舍的愚蠢可笑,赞颂了赵盼儿的机智和她的胜利,充满了乐观气氛。《望江亭》也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戏剧,赞扬了妇女敢于向恶势力斗争的反抗精神。女主人公谭记儿机智勇敢地同恶霸杨衙内斗争,使杨衙内这个来势汹汹、不可一世、代表着封建恶势力的庞然大物,在一个小女子的巧计中显得滑稽可笑,而杨衙内欲杀夫夺妻的阴谋的破产,并落得杖贵八十、削职为民的下场,则证明封建恶势力不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故事势必会给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以极大鼓舞。
正因为关汉卿对于戏剧很是内行,所以他创作的戏剧剧本除语言当行本色外,还非常注重用戏剧冲突来刻划人物,使他的创作很具有戏剧性。
关汉卿的戏剧冲突不靠误会巧合,而是着重实际的矛盾和斗争,其冲突都十分尖锐、重大。比如,《窦娥冤》写贫民女子窦娥与恶棍和官府的冲突;《蝴蝶梦》、《鲁斋郎》写平民与势要的冲突;《救风尘》写妓女与恶少的冲突……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关汉卿让他的人物性格在这样的矛盾中渐次展开,人物性格因之非常鲜明生动。
作为中国戏剧文学走向成熟的奠基者,关汉卿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他的优秀戏曲在历代舞台上历七百载长演不衰,在国外影响也颇大,其名著《窦娥冤》在19世纪2、30年代被译介到英法各国,在世界戏剧史上也有他的重要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