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军入侵苏联,苏联游击队抗击

德军入侵苏联,苏联游击队抗击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人在攻陷的苏联领土迅速部署起强大的占领军,而苏联也迫不及待要在沦陷区展开游击战。7月 13日,德军在北方集团军群后方已经发现 22支这样的游击队。苏联游击队的一次袭击,1942年 8月由苏联工人和党团员志愿者组成的所谓“歼击营”也很快加入游击战。苏联游击队的活跃引起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关注。如前所述,希特勒主张利用反游击战消灭所有敢于反抗者。很多粮食还被游击队送往苏联后方。

德军入侵苏联,苏联游击队抗击

德国人在攻陷的苏联领土迅速部署起强大的占领军,而苏联也迫不及待要在沦陷区展开游击战。游击队很快就出现了,其成员最初大都是边境交战中被击溃的苏军散兵游勇。很快又出现了一些地方共产党组织的小游击队,每支约有 50~80人,行动时分成 10人一组。7月 13日,德军在北方集团军群后方已经发现 22支这样的游击队。虽然这些游击队发动的袭击大都较为零散,却已经给德国人造成很大麻烦,以至于德军统帅部专门下令运来一些法国坦克,装备给警卫师用来对付游击队[16]

苏联游击队的一次袭击,1942年 8月

由苏联工人和党团员志愿者组成的所谓“歼击营”也很快加入游击战。他们在诸如列宁格勒这样的大城市被组建起来,然后被分头派往德军后方,并分散成 20~25人一组展开行动。1941年 7月底,德军第 285警卫师负责区域内已有大量“歼击营”活动。

苏联政府急于把游击队统一组织起来。据说在 1941年 7月 10日,苏联游击运动的指挥权曾被置于红军政治部第 10处[17],然后分派给各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政治军官。这样就得以组织起一些武器装备很好的游击战斗营,每个营大约有 70~150人,内部又分成 2~3个连。每个连有 2~3个排。实际作战一般以连和排为单位。

苏联游击队的活跃引起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关注。10月 25日,国防军统帅部向东线所有部队下发《反游击队指导说明》。此后,不仅是德军警卫部队,前线野战部队也强化了反游击队行动,甚至分派出专门部队在所有村庄、公路和小路上巡逻,以杜绝游击队的活动。

最初,希特勒曾坚决主张,在占领区只能由德国人掌握武器。可随着游击队的扩大,德国人逐渐意识到,要对付游击队,光靠德军是不够的。还需要熟悉地形和环境的当地人协助。1941年 8月,南方集团军群建立了一些乌克兰人组成的警卫部队;而在波罗的海地区,本就有一批支持德军的爱沙尼亚反苏游击队“森林兄弟”。以他们为基础,北方集团军群也组织了一些爱沙尼亚警察营,每个营有 330人,由一个德国军官和几个德国军士来控制。10月底,中央集团军群也组建了由苏联战俘构成的第 601、602、604、 605“东方”营[18],以保护德军后方的桥梁。12月底,希特勒又批准南方集团军群组建 4个所谓“军团”:土耳其斯坦军团、格鲁吉亚军团、高加索军团、亚美尼亚军团[19]

如前所述,希特勒主张利用反游击战消灭所有敢于反抗者。1941年9月16日,国防军统帅部下达密令,规定每一个德国士兵被打死,就要杀死 50~100人来报复[20]。德军完全不在乎滥杀无辜。1941年 11月9日,北方集团军群的 3个警卫师报告战果如下[21]:俘虏 4740名军人;打死 1767名游击队;处死 1813名游击队;抓获 5677名平民,其中 648人转交给党卫军和警察 ——这通常也意味着死路一条。

德军在一座农舍前列队,门梁上刚绞死一队男女

苏联游击队员

可是大规模的杀戮并没有奏效。苏联游击队反而以极快速度增加起来。按苏联官方统计,在 1941年底,已经有 2000支敌后游击队,总计约有 9万人[22]。其中在北方集团军群后方约有 2万人;中央集团军群后方有 4万人;南方集团军群后方有 3.5万人。

俄国游击队给德国人造成的麻烦涉及方方面面。他们不仅袭击小股德军,更大力摧毁和破坏德军的后方交通线。至 9月 16日,东线德军后方有 447座铁路桥和涵洞被破坏,其中在中央集团军群后方有 117座;南方集团军群后方 141座;北方集团军群后方的铁路桥一度有 70%被毁。另外,德军后方的铁路线还有 250处遭到破坏。这给德军的后勤供应造成不小的压力。为了阻止游击队的破坏,10月 25日,德国陆军总司令部规定平均每 100公里铁路线必须有一个营的警卫部队。

由于游击队和地下组织的活动,德国人从苏联占领区掠夺资源的计划也遭到很大破坏。据说在德国占领工业中心哈尔科夫的头三个月,竟然没有一家企业开工。德军从苏联占领区掠夺劳动力的计划也遭到妨碍。游击队深入各基层组织,提前把青壮年带走,很多人直接用来补充游击队。中央集团军群原定每个月的劳工征发定额是 3万人。可是 1942年 2月只征集到 5588人。

德国原本对从苏联占领区掠夺粮食极为重视,梦想可以饱吃俄国面包和鱼子酱。“巴巴罗萨”前一个月的 1941年 5月 23日,德国人就计划未来由苏联占领区来供应三分之二德军的粮食,其余三分之一由法国供应。也就是说,苏联占领区每年要贡献出 450万~500万吨谷物(100万吨面包用谷物、120万吨饲料用谷物、240万吨肉类生产用谷物)[23]

攻入苏联后,德国军队更是一路掠夺农场和村庄,杀猪宰牛,吃得满嘴流油。举例说,德国第 6步兵师的屠宰连自 1941年 6月 22日到 1942年 1月宰杀了 4488头牛、928头羊、2700口猪。德军第 12步兵师同期料理了 333038公斤牛肉、124818公斤猪肉、2489公斤羊肉。另外还制作了 33854公斤新鲜香肠[24]。这样德军不需要本土来供应食品,就可以做到以战养战。

但游击队的活动却逐渐给德国人的“东方盛宴”蒙上阴影。德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在 1941—1942农业年度(6月至下一年 5月),在白俄罗斯地区,因为游击队活动而损失了:65%的肉类(1.6万吨)、60%的谷物(5.5万吨)、55%的猪油(1700吨);在波罗的海和俄国北部损失了:40%的肉类(1200吨)、40%的谷物(2万吨)、16%的猪油(340吨)。

而按苏联的统计,1942年 2—4月在斯摩棱斯克多罗戈布日区,游击队从居民手中搞到的粮食有:689吨黑麦、39吨大麦、270吨燕麦、1113吨土豆、 300吨猪肉、1447吨稻草和干草。很多粮食还被游击队送往苏联后方。仅靠上述这一区供应的食品,就养活了 15000名苏军和游击队。但另一方面,敌后居民也因此处于被德军和游击队同时搜刮的境地,几乎难以维持生计。

向游击队提供食品也并非全都是自愿而为。游击队也采取相当铁腕的手段,不仅对叛徒,也对不肯积极配合的居民武力相向。杀戮和抢劫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游击队的恐怖主义震慑下,德国人建立基层政权的努力也失败了。在德军直接控制的城市和主要据点以外,逐渐出现了大片“灰色地带”,对德国人的命令阳奉阴违,事实上处于游击队影响力的辐射之下。

游击队的作用越发举足轻重。不过在 1941年,苏联官方尚未建立起对游击队的全面领导。组织上的改进一直在进行。苏联政府也开始考虑把领导权交给地方。于是在北方战区,1941年 8—9月曾建立“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游击运动司令部”和“列宁格勒州游击运动司令部”。

德军一次反游击行动的军官聚会,参与者有陆军、党卫军和警察

德国人对游击队的活跃从最初的轻视,逐渐发展到气急败坏,于是用更大规模的杀戮来镇压,而且越来越不惜滥杀无辜。1942年 1月,德军第 444警卫师(属于南方集团军群)报告:枪杀了 305个“匪徒”、6个持枪妇女、39名战俘、136个犹太人。上述战斗中,警卫师被打死 9人、打伤 17人。另一些报告显示的数字更为诡异:德军“东方军区”所辖的第 707步兵师,报告在 1941年 10月10日至 11月 10日射杀了 10431人,而第 707师只死了 2人、伤 5人[25]。中央集团军群发起的一次大规模反游击行动,宣称打死了 1920名游击队,却只缴获了30支步枪。这些所谓的“战果”,到底有多少是真游击队?又有多少是被滥杀的平民?几十年后,英国 BBC电视台采访了签署上述战果文件的德国参谋军官。面对镜头,他先是尴尬笑着表示不可能仔细看每一份文件。在记者逼问下,他又闪烁其词地说:军队情绪激愤,不排除有无辜者被杀[26]。事实上,德军的反游击战已经变成彻头彻尾的大屠杀。很多村庄和居民点因此被摧毁。

1941年 12月,德军一次反游击行动组图

1941年秋冬,德军兵临莫斯科,却遭到失败,不仅没能拿下莫斯科,反而陷入红军的大规模反击。由于德军兵力吃紧,警卫师也常投入前线战斗。1942年 2月,北方集团军群后方的 34个警卫营有 4个奔赴一线[27]。结果,德军的后方兵力越来越空虚。于是德国人就组织起更多的“东方部队”来凑数。1942年1月,苏军叛变分子卡明斯基武装起 1400人为德国人效力。到 3月,他手下已经有 6个步兵营、1个炮营(20门炮)、1个坦克连(12辆)。到夏季,卡明斯基已经有9000人的队伍,成为德军对付苏联游击队的有力部队。

由于 1941年德军的残酷扫荡,加上苏军的大反攻收复了很多地盘。到1942年春,苏联游击队数量有所减少。此时总计有约 72000人。其中在北方地区有 6000人(88支武装)、中央方向有 56000人(251支单位)、南方约有 1万人(152个游击队)。不过在这个时期,游击队的根基也有所巩固,不再是游散状态,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权 ——所谓“游击边区”。1942年 4月前,已经有 11个“游击边区”组织起来。

德军抓获的苏联游击队员

1942年 5月 30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对游击战进行集中统一领导,于是建立了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属最高统帅部),由白俄罗斯共产党第一书记波诺马连科担任负责人。下辖有:

乌克兰游击运动司令部(属西南方向军事委员会);

布良斯克游击运动司令部;

西方游击运动司令部;

加里宁游击运动司令部;

列宁格勒游击运动司令部;

卡累利阿—芬兰游击运动司令部。

波诺马连科上任后,立即着手与各地游击队建立联系,在各司令部都建立了无线电中心。敌后无线电台很快从 6月 10日的 37个,增加到 10月 15日的217个。这样,半数游击队可以接到波诺马连科的命令。

波诺马连科还派出大量飞机,向敌后运送干部、技术人员和武器装备。在1942年夏秋共运去 13000人、7500支冲锋枪(500万发子弹)、7500支步枪(600万发子弹)、600挺手提机枪、681支反坦克枪(21.6万弹)、600门迫击炮、18.2万颗手榴弹、1.7万发反坦克手榴弹。(www.zuozong.com)

在后方支援下,苏联游击队的组织和装备都大大改善。单个游击队人数为 50~200人,几个游击队又组成为游击旅。每个游击旅的兵力大小不等,有些只有数百人,有些则多达 1500人。有些部队武装得相当精良。如西北方面军地带共有 5个游击旅,总计 3700人,拥有 2800支步枪、758支冲锋枪、169挺轻机枪、85门迫击炮、43支反坦克枪、4门火炮[28]。8月 20日,加里宁地区的 7个游击旅和 3个独立支队合并为加里宁第 1游击军。但这种过于庞大的编制对游击战并不合适,于是到 1942年 10月又重新分成游击旅和支队。

为了应付德军重兵的大规模清剿,游击队大都选择在森林沼泽地带附近建立活动基地,这样可以随时避开敌人的锋芒。游击区逐渐扩大。1941年 8月,敌后地区只有 10%的森林有游击队活动;到 1942年 4月,40%的森林有游击队出没;再到 1942年 10月, 75%的林区都成了游击区。

渡过沼泽河流的苏联游击队

游击队力量的增强也令德国人感到忧虑。1942年 4月,中央集团军群后方地域司令部报告:第 221警卫师在叶利尼亚地区与装备有重武器的苏联游击队交战。这些游击队穿着便服,却拥有 10门火炮,还对德军炮击 3小时并发起大规模进攻。这次战斗令申肯道夫将军大为吃惊,请求上级火速给他增加兵力和装备[29]

但游击队带来的最大威胁还是针对德军的后勤供应。中央集团军群铁路管理处通报从1942年4月到 7月 25日,游击队造成的破坏如下:

袭击列车和铁路设施 776次、使 190个机车无法运转、毁坏车厢 716节、破坏铁路路基 13440米。其中 7月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达成“可怕的规模”:袭击列车和铁路设施 304次、90个机车无法运转、287节车厢和 6000米路基被破坏。

游击队并不只是给申肯道夫制造麻烦。5月 1日至 7月 31日在北方集团军群的第 16集团军后方,共有 31座桥梁被游击队炸毁,铁路有 84处被破坏、20辆机车和 113节车厢被击毁或破坏、造成铁路时刻延误 1129个小时。6月份的前 20天,北方集团军群遭到游击队的各种袭击,比 5月增加近 40%。

德国人决心增强兵力,彻底消灭游击队。中央集团军群认识到骑兵对反游击队具有特别效果,于是在 1942年 4月 24日成立了 3个专门反游击的轻装骑兵团,每个团由 4~5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少则不满 100人,多则超过 200人。配备的武器包括 75毫米步兵炮、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等。除了固有的陆军、党卫军和警察以及所谓“东方”部队,某些所谓“党卫军特种部队”也被派来对付游击队。1942年 1月,由各种罪犯组成的党卫军“迪莱万格”部队抵达白俄罗斯。8月,“迪莱万格”部队扩充为 2个营[30]。作为所谓专业反游击战单位,“迪莱万格”部队以凶恶暴虐而著称。

除了军警部队,德国还给东部占领区的各种官方机构和组织也配发武器,如帝国劳工组织的军事服务团、帝国青年义务劳动队、帝国铁路部门、帝国农业和林业部门等。据说在 1942年上半年,有 16300名德国移民来到立陶宛;这年还有 3万名希特勒青年团被派往苏联进行农业实习。这些人也大都拥有武装。德国希望确保这些单位和组织,能够在没有正规军的情况下独立对付游击队的袭击。结果也付出了不少死伤的代价。当时德国报纸就经常刊载德国农业官员和俄国游击队战斗“英勇死去”或获得勋章的报道[31]

于是在 1942年,德国用来对付游击队的军队人数达到了很可观的规模。根据德国统计,1942年夏季在苏联执行占领任务的德国陆军部队就有 21.2万人[32]。仅仅他们的数量,就已经超出苏联游击队一倍左右。何况另外还有大量党卫军、警察等。光靠德国人还不够。德国的盟友 ——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等,也调来很多部队替德军维护后方安全。这还不算德国在占领区由当地人组成的各种“辅助力量”等。德军的防护重点依然是后勤路线。1942年7月,在德国第 2装甲集团军后方,3763名德国警卫部队保护着 855千米长公路和 730千米长的铁路[33]

投入了这么庞大的军队和武装,德军后方的安全形势却没有根本改善。 纳粹元首决定亲自过问此事。1942年 8月 18日,希特勒发布关于“东线反游击战”的国防军统帅部第 46号训令[34]。他强调,东线的游击战令他无法容忍,对德军的前线补给和搜刮占领区都造成很大威胁。他要求从正规军各军兵种、后备陆军、党卫军和警察抽出人员应对。具体措施包括:

正规军:在 10月 15日之前,抽出 5个陆军预备师进驻“东方”和“乌克兰”军区;10月底之前,后备陆军再抽出 5万人开入东线战区。德国空军也要为此提供兵力。

党卫军和警察:“帝国专员辖区”的反游击队行动,由希姆莱的党卫军和警察负责,“辖区”内的正规军也可供党卫军和警察使用;而“军事区”内的党卫军和警察部队,也可以归陆军指挥使用。

强化“当地部队”:也就是在当地招募人员对付游击队。

希特勒还特别强调,在游击队活动区,不仅是军人和武装人员,所有德国人都要积极与游击队斗争。

希特勒所要求的正规部队很快调来了:包括 5个陆军预备师(第 141、143、147、151、153师),还有 7个野战训练师(第 52、154、381、382、388、390、 391师)。上述预备师大都给了“军区”。

同时,德国野战陆军在东线的各个警卫师,实力逐渐增加到每个师2个警卫步兵团和 1个炮兵营,有些师还拥有骑兵营(“东方”单位)。陆军警卫师数量逐渐增加到14个。1942年6月组建的新师编制,以第201警卫师为例,具体为[35]

2个警卫步兵团:

第406团 3个步兵营,每个营 48挺机枪、6门 80迫击炮、9门 50迫击炮;一个反坦克连12门 37反坦克炮;一个步兵炮连6门 75毫米步炮

第601步兵团3个步兵营,每个营48挺机枪、12门 50迫击炮

1个炮兵营:12门105榴弹炮

1个俄国人组成的骑兵连

除了正规军外,德国人也增强了苏德战场的警察部队。1942年 6月,在警察营基础上组建警察团(1943年 2月改称党卫军警察团)[36]。用 84个警察营编组了 28个警察团。最终,警察团总数达到 38个。在苏德战场,有 14个德国警察团,另有 7个德俄混成警察团。每个警察团有 3~4个营,还有反坦克分队,装备有轻装甲车和轻型步兵炮。警察团没有陆军警卫师那么强的火力,但对付苏联游击队还是绰绰有余。如前所述,警察团等,并非德国武装部队的组成部分。但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被拉到前线参战。甚至有些警察团被苏军歼灭。

德国警察团编制:

3~4个警察营、摩托车排 35人、装甲汽车排17人、反坦克组26人、轻步兵炮组 26人

综上所述,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德军的占领和警卫力量大为增强。尽管如此,连同原有的十多个陆军警卫师和 20多个警察团在内,德军兵力仍不足以完全压服苏联游击队。于是,德国人也就需要组建更多的傀儡部队,也就是所谓“当地部队”或“东方部队”。

“当地部队”的规模,依各地区对苏联态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反苏情绪强烈的波罗的海地区,建立了 21个爱沙尼亚警察营。其中在 1941年 8—9月组建了 6个营;1941年 11月至 1943年 2月组建 8个营;1943年 3月以来又建立了 7个营。另外自 1942年以来,还组织了爱沙尼亚党卫军部队,其所谓“党卫军第 3志愿旅”在 1943年底有 5099人。以后又扩充为党卫军第 20师。

到 1944年初,为德国效劳的爱沙尼亚部队有:党卫军第 20师约有 2万人;几个前线警卫团约 2万人;“警察营”等总计有 9000人;建筑营编入了 5000人;所谓“民防”部队有 5000人。

德国人还陆续建立了 41个拉脱维亚警察营(合计 15000人),以及拉脱维亚党卫军等。到 1944年 7月,为德军服务的拉脱维亚部队有:31500人在党卫军;12100人在前线警卫团;14900人在警察营和团;还有近 3万人属于“市民警察“和民防部队等。

德国还建立了如下“当地武装”:23个立陶宛警察营(13000人);在乌克兰组织了 71个“当地”警察营(7万人)[37];而在对苏联忠诚度较高的白俄罗斯,德国人只拼凑了11个“当地”警察营。

“当地警察营”编制:营部、4个连(每连 124人,1个机枪排和 3个步兵排)。标准状态下 501人,也可能增加到 700人。波罗的海营一般有 2个德国联络官。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营由德国人指挥,每个营有30多个德国人。

到 1943年初,德国建立的所谓“东方部队”共有 176个步兵、炮兵、骑兵营,另有 38个连的警戒训练单位,总计有 13万到 15万人[38]。这些部队一般来说无法与苏联正规军作战,却是对付游击队的生力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