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草舞》:小学音乐海洋课程教材,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水草舞》:小学音乐海洋课程教材,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草舞》由吴祖强、杜鸣心创作于1959年,原为管弦乐曲,是芭蕾舞剧《鱼美人》中描绘海底世界的一段群舞,配乐柔缓舒展,生动表现了水草随波曼舞的场景。教学设计聆听《水草舞》。★能听辨《水草舞》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聆听《水草舞》,感受钢琴音色。聆听A'段,感受与A段的不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三段式音乐曲式结构,在聆听过程中借助图形谱初步认识卡农曲式。

《水草舞》:小学音乐海洋课程教材,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青岛福林小学 王 彦

作品分析

【作者介绍】

杜鸣心(1928— ),中国作曲家,湖北潜江人。1939年被陶行知从保育院选拔到重庆育才学校学习音乐,创作了讽刺歌曲《薪水是个大活宝》,在当时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中发挥过作用。1949年后,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他在创作上偏重于器乐体裁,主要作品有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均与吴祖强合作)、交响诗《飘扬吧,军旗》、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青年交响乐》等。

【背景资料】

水草舞》由吴祖强、杜鸣心创作于1959年,原为管弦乐曲,是芭蕾舞剧《鱼美人》中描绘海底世界的一段群舞,配乐柔缓舒展,生动表现了水草随波曼舞的场景。本曲是由管弦乐改编的钢琴曲,虽然没有管弦乐队那样丰富的音色和层次,但清澈的琶音以及坚实而富有弹性的低音也毫不逊色,堪称中国钢琴曲中优美的佳作,常作为钢琴六级练习曲

【曲式分析】

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的音乐是由开始的4小节为主题核心发展而成的,以四分音符的琶音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的旋律,生动地刻画了水草在水波中摇曳的形象。B段是A段的对比段,是以琶音为基础组成的旋律,在低音乐器上奏出,同时在高音区上配以切分模进音调,把海水的起伏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A'段再现A段水草的音乐形象。最后,尾声部分概括再现了水草摇曳和海水波动的形象。

【相关知识】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由88个琴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发明了钢琴。

钢琴音域范围广,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最广的乐器。钢琴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演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

表现处理

1.借助律动,轻声哼唱主旋律,感受水草摇曳的形态。

2.观察旋律线的高低起伏,掌握旋律波浪形的进行方式。

教学设计

【课题】

聆听《水草舞》。

【课时目标】(重点★ 难点▲)

1.蕴含情感

(1)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感受乐曲的丰富内涵。

(2)想象音乐中所表现的美丽水草,理解乐曲表达的对海的赞美之情。

(3)领略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2.获取知识。

(1)熟悉钢琴的音色。

(2)了解旋律波浪形的进行方式。

(3)初步认识卡农曲式结构。

3.提升能力。

▲(1)能记住歌曲旋律,并能创编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旋律的变化。

★(2)能听辨《水草舞》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过程与方法】

1.课程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视频,请感受一下水草有什么特点。

生:水草很摇曳,很柔美。

师:让我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水草的形态。

师: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水草跳起《水草舞》。

设计意图

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课,根据学生对海洋的了解,探索关于海洋的知识。

2.初听全曲,感受情绪。

(1)聆听《水草舞》,感受钢琴音色。

师:聆听音乐思考:

① 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

② 乐曲带给你们的感受是怎样的?(优美柔和)

教师介绍钢琴。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起源于欧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钢琴由88个琴键和钢丝弦音板组成,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因为它宽广的音域、绝美的音色,被称为“乐器之王”。世界上第一台钢琴,由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于1709年在佛罗伦萨制造出来,当时取名为“弱和强”,后来几乎所有语种都称钢琴为piano。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起源于欧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钢琴由88个琴键和钢丝弦音板组成,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因其宽广的音域、绝美的音色,被称为“乐器之王”。

(2)倾听音乐,画出旋律线。

师:同学们,音乐家创作音乐的灵感大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或者大自然,请你们边听旋律边看乐谱,试着画出旋律线。

师:观察旋律线有什么特点?

生:高低起伏的。(www.zuozong.com)

师:这种高低起伏表现了什么样的水草?

生:呈波浪形的,在海水中漂浮的水草。

(3)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

师:你能用动作表现波浪形吗?

师:听老师弹奏,想一想,这种波浪形是均匀的还是起伏变化很大的?松散的还是密集的?

设计意图

以旋律线的形式展现歌曲主旋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歌曲中如水草般波浪式的旋律行进方式。

3.分段聆听歌曲。

(1)聆听A段,观察旋律线特点。

师:让我们和着音乐试着哼唱主旋律。(学生跟随旋律进行律动)

师:音乐中还有另一种波浪形,这表现了什么样的水草?你们能用不一样的动作表现吗?

生:跟随旋律进行律动。

师:让我们和着A段音乐用动作表现出两种波浪形。

师:我想大家对这段波浪形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了,它其实只是钢琴曲中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要完整聆听这首钢琴曲,请你们在听到熟悉的旋律时做波浪形动作并思考,熟悉的旋律是出现在钢琴曲的开始、中间还是最后?

生:出现在开始处。

师:在音乐学习中,我们把第一部分旋律称为“A”段。音乐中还有与A段相似的旋律吗?

生:在音乐的最后。

师:我们把相似的旋律成为“A'”段,中间完全不同的旋律成为“B”段。这就是音乐的曲式结构。

(2)聆听B段,初步认识卡农曲式结构。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B段音乐,请你边听边画出旋律线。

师:请你比较一下老师用两种形式演奏B段旋律,请你选择与音乐相吻合的图案。

师:两条基本相同的旋律一前一后演奏,这种形式的演奏我们称为“卡农”。

师:让我们尝试一下用卡农曲式来哼唱B段音乐。

(3)聆听A'段,感受与A段的不同。

师:在A'段音乐中,有没有出现“卡农”形式的旋律呢?当你们听到“卡农”曲式时请举手示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三段式音乐曲式结构,在聆听过程中借助图形谱初步认识卡农曲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对比感受A段中水草的音乐形象。

(4)完整聆听全曲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这首优美柔和的钢琴曲。

师:你们觉得每段音乐在表现什么?

生:A段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水草在水波中摇曳的形象。

B段把海水的起伏描绘得惟妙惟肖。

A'段再现第一段水草的音乐形象。

尾声概括再现了水草摇曳和海水波动的形象。(欣赏《水草舞》舞蹈片段,随着音乐用动作或彩带等道具表现水草摇曳的样子)

(5)介绍钢琴曲《水草舞》。

师:这首钢琴曲叫《水草舞》,是三幕芭蕾舞剧《鱼美人》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段音乐。剧中描绘了海底世界中的一段群舞,音乐吸收了民间音调,旋律柔缓舒展,生动表现了水草随波曼舞的场景。

4.课堂拓展。

师:舞剧《鱼美人》中不仅有摇曳的水草,还有美丽的珊瑚,让我们欣赏钢琴演奏的《珊瑚舞》,感受一下作曲家描写了怎样的珊瑚形象。

生:色彩斑斓的,美丽的。

师:大海中不光有水草、珊瑚,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我们在聆听时应当有爱护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欣赏,进一步体会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同时,树立爱护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5.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生:认识了钢琴,了解了钢琴的音色,认识了作曲家杜鸣心。

6.课后作业。

师:课下搜集《鱼美人》中的《人参舞》进行欣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