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启示有两点

化学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启示有两点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教学效果,课后随机抽取4名学生进行访谈,以下为几个核心访谈问题及学生回答情况。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和效果反馈,有以下两点启示:基于科学证据,促进概念的形成。且这样基于科学证据的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39],逐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本节课需要建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这两个概念。

化学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启示有两点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活动的情况、对问题的回答,发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宏观现象和微观变化等不同角度分析可逆反应,并应用可逆反应的特点解释反应存在限度的原因,建立化学平衡状态概念,同时从多个角度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

为进一步了解教学效果,课后随机抽取4名学生进行访谈,以下为几个核心访谈问题及学生回答情况。

【问题1】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学生1:我对可逆反应有了新认识,它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向两个方向进行,因此不能进行完全,存在限度;我获得了从新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学生2:以前,我以为可逆反应是先从左边向右边反应,到中间某一节点,又从右边向左边反应。这节课让我认识到,其实逆向反应是有生成物产生之后就开始了。

【追问】(对学生2)这个收获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2:老师给出的SO2催化氧化反应中,各成分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同位素示踪法观察微观变化,以及画反应过程的示意图

学生3:我认识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问题2】你认为化学平衡状态是只有一种还是会有很多种?

学生3:某一温度,某一浓度下是一种,应该会有很多种。

【问题3】想去了解那些不同的平衡状态之间到底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3:我觉得是不是应该有那么一个等式,就像物理学科中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等因素之间那样的等式。(www.zuozong.com)

【追问】你初步想一想,这个等式可能与哪些量相关?

学生3:我觉得有物质的量、浓度、压强、温度。

【追问】你是不是从影响速率的因素中得到启发?

学生3:是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的学生因进一步丰富了认识化学反应的角度——限度,而感到欣喜;有的学生对可逆反应的认识,实现了由迷思概念到正确概念的成功转变;有的学生还对化学平衡常数提出了初步猜想。从对学生的访谈可看出,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这两个概念的初步建构。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和效果反馈,有以下两点启示:

(1)基于科学证据,促进概念的形成。

本节课上,每一个问题的讨论,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在出现争议或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通过演示实验、查找资料、动画模拟实验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证据,得出正确结论,进而建构科学概念。这样可以让科学概念的得出更加自然且合理,让学生易于理解并接受概念。且这样基于科学证据的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39],逐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2)重视关键概念的建构。

本节课需要建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这两个概念。其中可逆反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概念,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可逆反应,才能解释为何可逆反应存在限度,才能真正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表象和本质。因此,本节课在建构可逆反应这一概念的环节,用了较大的篇幅,进而建构化学平衡概念则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对化学平衡状态的认识达到预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