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内容揭秘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内容揭秘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很多。根据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际,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讨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内容。(二)从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效果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评价活动目标评价。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内容揭秘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很多。从宏观层面看,它包括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的评价,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的评价,对进行健康学习的学前儿童的评价,对进行健康指导的幼儿园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评价;从中观层面看,它包括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对幼儿本身生长发育和发展状况的评价,对卫生保健工作状况的评价;从微观层面看,它则主要涉及学前儿童在健康认知水平、健康意识与态度、健康行为与习惯三个方面的评价。

根据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际,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讨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内容。

(一)从教育系统所包含的对象来看,包括对幼儿、教师和环境的评价

1.对幼儿的评价

目前,对幼儿的评价由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由个别评价向多方面评价发展,健康状况观察、测量是幼儿健康领域的主要评价方式。对幼儿的评价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1)幼儿具有初步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经常对幼儿身体发育情况及基本活动能力进行调查。

(3)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健康领域内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用探索、发现去建构知识与技能,体育活动中能主动配合教师放置、收拾器材和场地。

(4)体育活动中,幼儿能随教师的预设,积极探索,愉快地投入动作的体验,情绪愉快高涨,有成功感。

2.对教师的评价

健康领域中对教师的评价应以自评为主,园评应以自评为依据,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日常保育岗位检查、幼儿健康状况及家长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价。

(1)教师能关注多数孩子的健康状况,同时能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能满足个别孩子的合理需求,使每位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教师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是集启发者、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为一体的多重角色。虽然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直接灌输的东西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事先对环境、材料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了,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3)教师能贯彻保教结合原则,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体育活动等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4)教师应主动培养自己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动作能力和身体素质,使自己的动作规范、充满活力,为幼儿起示范作用。

(5)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或创设合作活动的环境,并对幼儿的合作过程进行引导。

3.对环境的评价

(1)幼儿生活、活动的物质环境安全,符合幼儿健康卫生要求。房屋、设备、场地安全;周围环境安静、整洁、优美;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桌椅高矮适合幼儿的身材;家具电器、玩教具、书籍等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幼儿有自己的毛巾、喝水杯等,并按时消毒;盥洗室保持清洁卫生。

(2)通过为幼儿提供、创设丰富的符合健康领域教学要求的机会、环境,鼓励幼儿主动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劲儿增强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

(3)营造轻松自由、接纳理解、尊重支持的氛围,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情绪稳定,主动愉快地参与各种活动。

(4)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通过提供丰富的器材、宽阔的场地及游戏情节的创设,满足所有幼儿运动的需求。器材要体现出层次感,满足幼儿个体差异及对运动需要的不同兴趣爱好,满足幼儿自我评价的需要。

(二)从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效果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评价

(1)活动目标评价。

①对活动目标定位的全面、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儿童的需要、兴趣、接受能力,以及儿童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程度等,制定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全面,包括认知、情感、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②对活动目标表述的评价。活动目标的表述清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表述的行为主体一致。

(2)活动准备评价。

①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以及利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活动区的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投放方式,注重材料投放的动态性;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同时兼顾幼儿个体发展的要求和愿望;明确材料的作用,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

②知识经验的准备。教师应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活动前必须了解幼儿前期已经掌握了哪些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了哪些能力。

(3)活动内容评价。

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目标的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是否相符;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活动内容的组织主次是否分明、布局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是否自然流畅。

(4)活动过程评价。

活动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依据活动目标、内容以及儿童的年龄不同而变化;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是否相符;方法的运用能否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感到情绪愉悦,儿童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丰富多样,是否因材施教;活动中是否考虑到情感、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2.学前儿童发展状况评价

(1)身体生长发育评价。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是衡量学前教育机构保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选择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测量指标,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通过与正常发育标准数的分析比较,能够对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进而作为评价和改善学前教育机构保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①体重。人体体重是各器官、组织、体液的总重量。体重是衡量幼儿体格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幼儿用药和补液计算剂量的依据。平均出生体重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儿童保健工作的指标之一。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男婴为3200克,女婴为3120克。

体重增长是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体重增加的总趋势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3~4日时可能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现象,降至最低点,以后回升,至7~10日恢复到出生时体重。体重增加速度在头一年最快,2岁前体重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2岁至青春期前为稳速生长。

②身长(高)。身长(高)指标是反映体格特征和生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人体身长(高)受营养的短期影响不明显,但受种族、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我国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长(高)增加的总趋势和体重一致,第1年增速最快,平均增加25厘米,2岁前身长(高)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第2年平均增加10厘米,2岁至青春期前为稳速生长,青春期开始身长(高)又会猛增。

③头围。头围是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突隆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与脑和颅骨的发育有关。头部的发育在出生后前3年变化快,其中出生后前半年最快,第2年后增速减缓。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头围为34厘米,在前半年里增加9厘米,后半年增加3厘米,第2年增加2厘米,第3年增加1~2厘米,3岁时头围约为48厘米,6岁时为49~50厘米。对3岁以下儿童进行头围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④胸围。胸围是沿乳头绕胸一周的长度,是反映胸腔容积、胸肌、背肌的发育和皮脂蓄积状况的重要指标,还能够反映呼吸器官的发育情况。新生儿出生时胸廓呈现圆筒状,胸围小于头围1~2厘米。随着年龄增大,胸廓的横径增加快,至12~21个月时胸围大于头围。

活动案例(www.zuozong.com)

我长高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自己身高的变化。

(2)能用响亮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长高的快乐。

活动准备┈┈┈┈┈┈┈┈┈┈┈┈┈┈┈┈┈┈┈┈┈┈┈┈┈┈┈┈┈┈┈┈┈┈┈·

搜集幼儿出生时的身高数据,准备记录幼儿现在身高的小卡片、各种用品(A3大小的纸、较大型的积木、树枝、小棒、牙膏盒、瓶子、绳子……)、皮尺、调查表(师生共同完成),在墙面上用颜色较深的绳子拉出一条离地面50厘米的长线条。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现在的身高和出生时的身高。

(1)师:前段时间我们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有多高?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身高。

(3)师:你们都想来介绍,那可以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身高,然后把记录身高的小卡片贴在自己的名字旁边。

(4)师幼一起观看身高记录表。

(5)找一找班级里谁最高?你是怎么知道的?提供一些比较高矮及高矮排序的方法。

(6)师:这是你们现在的身高,可是你们知道自己刚出生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2.比一比

请幼儿选择自己熟悉的物品,将自己和出生时的高度进行比较,体验自己在长高。

(1)(出示皮尺)展示幼儿出生时的高度。

(2)请幼儿选一样物品,和50厘米比一比,是高还是矮?

(3)交流幼儿比较的结果。

(4)将幼儿现在和出生时的高度进行比较。

(5)交流结果。

①你是怎么比的?

②50厘米到你身体的哪里?

(6)小结:多吃饭、喝水,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多做运动,都能让我们长高。

3.想一想

(1)你们还想长高吗?想长得像谁一样高?长那么高有什么用?

(2)小结:只要我们注意营养,多运动,每个幼儿都可能长得比我们的爸爸妈妈还要高。我们长高了,我们也长大了,多好啊!

(2)心理发育评价。

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水平主要表现在感知、运动、语言和心理过程等各种能力以及性格方面。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来自学前教育机构的心理社会环境、物理环境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学前儿童的心理发育健康状况是衡量学前教育机构保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然,对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如智商测量、心理健康状况测量、社会适应能力测量等,客观、公正地了解学前儿童在当前生态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从而鉴别出问题行为和心理发育障碍,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早期保育,有利于提高保育质量,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3.卫生保健工作状况评价

(1)对学前儿童健康服务的评价,即针对学前儿童的一切卫生保健措施的评价,包括卫生保健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组织,保教、保健人员的培训,卫生保教制度的制定,各种保健资料的存档,保育、保健责任的落实等。

(2)对学前儿童健康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评价。

①物质环境评价。幼儿基本用房和活动场地等空间条件及其合理使用情况,室内外的通风、采光、绿化、安全、卫生状况,玩具、教具、家具、设备的拥有及其充分利用状况等。

②精神环境评价。幼儿园内的人际关系(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否充满温馨的情感气氛,是否有利于幼儿与人交往、互助、合作和分享,是否能满足幼儿的生活、活动、安全等各种需要,能否关注不同的个体并给予个别化的照顾、指导和咨询等。

知识链接

健康教育活动中的教师评价

以下是一次中班幼儿健康教育活动《平衡练习》的活动过程记录。

环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准备活动,然后把幼儿带到另一已布置好的场地,请幼儿观察场地上并列放着的六条平衡木

环节二:教师让幼儿自己选择平衡木,尝试走过去。教师布置任务后,很多孩子便在自己选定的平衡木后排队并开始练习。约过了44分钟,一名小男孩首先在矮平衡木上进行慢跑练习,另一名男孩看到了,叫道:“看我的!看我的!”并在矮平衡木上做出跳跃的动作,他们的大胆尝试引来了周围小朋友的喝彩声。听到了喝彩声,老师转过头来,当看到这两个男孩子时,马上大声地斥责:“快下来,快下来,谁叫你们这样做的!小心摔下来!再不好好练习的话,等会儿就不要玩了!”这两个男孩子只好从矮平衡木上下来,到高平衡木上走来走去。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有五个孩子总不停地东张西望,每次准备轮到自己练习时,他们马上又排到队伍的最后面,老师一直没发现。此外,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时瞄腕间的手表……

环节三:玩游戏“搬家”时,教师提供了很多辅助材料,幼儿每次要运一件物品经过“小桥”(平衡木),搬到“河”对面的“新家”里。在最边上的一条高平衡木上,一个小女孩把小枕头顶在头上,小心翼翼地走过平衡木,并喊着:“老师,看我的!”老师没反应。这时,一个小男孩手中拿着一串灯笼,在平衡木前犹豫,老师马上说道:“快点!”在老师的催促下,小男孩慢慢地走上平衡木,“抬头,看着前面,不要弯腰……”老师在一旁指导着。过了约60分钟,两个男孩子把一条高平衡木架到矮平衡木上,小心翼翼地在架起的平衡木上走着。当老师转身发现时,马上跑了过去,把小男孩从平衡木上抱了下来,生气地问:“是谁先这样做的?谁让你们这样玩的?”……

点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仅关注幼儿的安全而过多地“约束”他们在活动中的大胆尝试;二是只关注活动的程序化而忽视了幼儿的表现;三是仅关注幼儿的动作练习及指导,忽视幼儿的情感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