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剧艺人涌入汉口,探索汉派文化

汉剧艺人涌入汉口,探索汉派文化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波是清末民初,汉镇仿效沪上开设戏园,西式的戏园纷纷建造,对名角的需求大增,亟需大批优秀的汉剧艺人来加盟。于是我们看到,周边的汉剧艺人纷纷涌入汉口搭班谋生。这波汉剧艺人进城浪潮中,最有名的当属汉剧泰斗余洪元。余洪元不仅艺术独伟,而且在汉剧艺人中起着组织核心的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内,他成为了汉剧艺术高度的标杆。另一半则来自周边的咸宁、嘉鱼、鄂城、沔阳、黄陂、夏口等县。

汉剧艺人涌入汉口,探索汉派文化

第一波是清末民初,汉镇仿效沪上开设戏园,西式的戏园纷纷建造,对名角的需求大增,亟需大批优秀的汉剧艺人来加盟。于是我们看到,周边的汉剧艺人纷纷涌入汉口搭班谋生。光是府河派汉剧名伶就有数十人进入汉口搭班,一末有马老生、蔡炳南、江汉,二净郑万年、连戊申、傅声奎,三生陈启才、张花子、吴宗保,四旦吴鸿喜(月月红)、李四喜、苏桂喜、过山鸟、李霞林、王云凤,五丑詹屹蚤、小麻子、袁心苟,六外老燕尾、李苟保、高桂元,七小钱明、刘正文、邓光光(一盏灯)、吴元伢,八贴龚星、郑大苟、赛黄陂,九夫江婆婆、刘子林、周长喜、董协堂,十杂尹广福、尹太平、小(邓)太平。

以沙市为中心的荆河派,各行当的名伶如一末胡双喜、余洪元、唐长林、殷成德,二净余洪奎、陆瑞庭,三生杨胜喜、焦松、朱斋公,四旦王云凤、刘三保、韩宝玉,五丑汪天中、大和尚、小合合、张庆喜、蔡四,六外小燕尾、祝南山、程双全、危八,七小袁林清、李传末、陈月红、何金榜,九夫潘连喜、十杂王楚山、彭斗山、苏福田等也陆续齐聚汉口。其他如汉河派中路、下路都有著名艺人如朱洪寿、傅心一、黄桂卿、李彩云等汇入汉镇。

可以说,民国初年汉剧鼎盛时期,各行当的三鼎甲艺人多数来自周边地区,尤其以沙市、孝感、咸宁、黄冈为多。

这波汉剧艺人进城浪潮中,最有名的当属汉剧泰斗余洪元。余洪元(1872—1938),字丹甫,原籍咸宁,出生于沙市。1895年,余洪元来到汉口,拜在新福兴班班主名丑袁心苟门下。六年之后的1901年,余洪元终于登上汉口天一茶园戏台,以《兴汉图》一炮打红,从此将一末艺术推向了顶峰。他的进城,开创了汉剧的一个新时代,有学者将其主导的20世纪前三十年称为汉剧的“余洪元时代”。这三十年,以余洪元为代表的大批名角再造了汉剧艺术的又一个鼎盛时期。余洪元不仅艺术独伟,而且在汉剧艺人中起着组织核心的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内,他成为了汉剧艺术高度的标杆。余洪元对汉剧一末脚色表演程式的全面改造,开创了汉剧老生艺术新纪元,从此“一末”而夺“三生”十行脚色体制中的核心地位。他改变了此前一末重“衰”、重“说”、重“做”而不重“唱”的状况,形成以唱为主,做、念兼擅的特点,形成余派“落落大方、不落恒蹊”的做工风格。对于余洪元在汉剧艺术上的无人取代的地位和空前的艺术成就,著名汉剧史家扬铎先生在1960年作出中肯的评价:“余洪元是汉剧近六十年(1900—1960)来的一个空前的代表人物,虽不敢说他是空前绝后,然而余洪元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似乎在舞台上尚未出现像他这样的一个脚色。”

第二波是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这批进入武汉的艺人到20世纪30年代逐步成长为出色的名角,代表者有万盏灯、戴一鸣、李四立等。1935年,戏剧审查委员会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举办汉剧训练班,对当时活跃的汉剧艺人进行培训,时任市长吴国桢出席开班仪式。当年的《汉口罗宾汉报》对参加培训艺人的年龄和籍贯逐一刊出,这份《汉剧演员籍贯年龄录》是今天研究汉剧剧坛艺人来源的重要史料。

首先是坤伶41位。分别为筱牡丹花(18岁、汉口),新牡丹(16岁、汉阳),万盏灯(19岁、沔阳),红宝莲(17岁、汉口),代一鸣(18岁、黄陂),万仙侠(20岁、咸宁),谭碧云(20岁、沙市),王艳茹(12岁、江苏),徐鸣琴(14岁、江苏),云仙子(24岁、夏口),刘玉楼(21岁、沔阳),花芙蓉(18岁、鄂城),花兰芳(17岁、鄂城),花中侠(17岁、汉口),花小侠(16岁、汉阳),筱小侠(18岁、咸宁),刘飞侠(15岁、咸宁),陈素芳(12岁、武昌),六岁红(12岁、黄陂),云蝴蝶(14岁、夏口),徐美玲(17岁、汉阳),王秀成(20岁、汉口),吕金龙(16岁、嘉鱼),刘金凤(14岁、嘉鱼),杨小红(18岁、武昌),红艳芳(20岁、武昌),红艳琴(18岁、武昌),严玉声(16岁、孝感),冷凤仙(28岁、汉阳),冷妙芳(16岁、汉阳),新化龙(17岁、夏口),华云飞(17岁、樊口),程少轩(13岁、鄂城),筱洪元(20岁、汉阳),筱神童(15岁、沔阳),余小岩(21岁、汉阳),七巧云(12岁、汉口),凤凰旦(18岁、汉口),吴洪亮(18岁、汉口),余保侠(21岁、汉口),张美英(26岁、汉口)。(www.zuozong.com)

就籍贯而言,这批坤伶有9位来自汉口,来自汉阳和武昌的分别是6位和4位,也就是说有19位伶人是武汉自产的,几乎占到参加训练班坤伶的一半。她们年纪偏小,基本是十几岁的年龄,很多来自武汉本地的汉剧科班,参加训练班是为了增长见识。另一半则来自周边的咸宁、嘉鱼、鄂城、沔阳、黄陂、夏口等县。

再看男伶名单。吴天保(32岁、汉阳),徐继声(40岁、鄂城),熊克奇(32岁、天门),杨天佑(36岁、黄陂),李长芬(33岁、沔阳),黄爱楼(29岁、大冶),王丽君(28岁、沔阳),胡桂林(31岁、汉口),余春衡(27岁、江陵),姜寿峰(35岁、大冶),陈春芳(26岁、嘉鱼),李四立(30岁、咸宁),朱天奎(39岁、鄂城),黄春兰(28岁、汉阳),杨小芳(22岁、汉阳),汤和林(31岁、武昌),李长春(23岁、汉阳),张春堂(29岁、孝感),孙长发(22岁、黄陂),祁国文(24岁、黄陂),孔春生(28岁、汉口),胡异斌(22岁、汉口),雪花(31岁、沔阳),朱正奎(28岁、武昌),万小堂(16岁、汉口),萧得保(24岁、汉阳),刘天学(32岁、大冶),毛品仙(22岁、沙市),李银山(23岁、黄陂),周砚青(27岁、汉阳),金仁卿(20岁、鄂城),易顺保(22岁、汉阳),李罗克(17岁、应山),陈松林(36岁、武昌),周天栋(28岁、夏口),彭志奎(38岁、武昌),王翠屏(30岁、黄陂),李桂成(22岁、武昌),陈金山(32岁、黄陂),李道人(14岁、天门),钱福海(27岁、江夏),桂长佑(26岁、汉阳),萧桂堂(28岁、孝感),朱海清(40岁、黄冈),尹春保(25岁、武昌),刘惠云(25岁、黄冈)、王新美(30岁、阳新),陈玉清(32岁、武昌),祁天玉(26岁、孝感),吴良民(19岁、汉阳),刘武奎(27岁、武昌),吴金元(29岁、沙市),何鸣峰(34岁、监利),黄玉林(32岁、鄂城),方云甫(43岁、鄂城),王长顺(38岁、汉阳),杨长寿(25岁、汉阳),贺丁已(29岁、湖南),陈门双(21岁、夏口),小顺芳(26岁、咸宁),王来保(37岁、孝感),陈桂生(22岁、汉阳),吴伯轩(32岁、黄安),李天一(24岁、汉口),陈天奎(34岁、黄冈),张公朋(30岁、罗田),黄子香(30岁、湖北),刘得奎(32岁、天门),黄春元(32岁、湖北),邓云凤(33岁、黄安),周玉山(34岁、沔阳),闵异斌(40岁、汉阳),陈乙酉(25岁、汉口),戴天叫(36岁、汉阳),程保龙(34岁、天门),周云鹏(15岁、沔阳),周桂林(28岁、汉阳),萧凌云(34岁、湖北),涂保凤(24岁、湖北),小桂侠(26岁、湖北),李桂馨(34岁、湖北),傅桂杰(35岁、孝感),梅兴国(待查)、祁玉芬(待查)、胡子嘉(47岁、黄陂),黄长华(23岁、汉阳)。

同批参加训练班的坤伶平均年龄17.53岁,而男伶的年龄则要大很多,平均年龄29岁,比坤伶的平均年龄大出12岁,这充分说明男伶的舞台黄金期比坤伶来得晚。

中年男性艺人在汉剧伶人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一定程度反映出一末、三生、五丑、十杂等男性脚色在汉剧行当体制中居于重要地位,尤其是末和生更显关键

此外,从男伶籍贯来看,分别来自汉口、武昌、汉阳的有6、8、15位,占到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从周边“城市边缘地区”的艺人占到三分之二,比坤伶要略多。这一数字显示,男伶的来源较之坤伶更为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