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新闻报》1917年的一则启事《中华新舞台改演旧剧广告》登载:
谨启者,本舞台自开幕以来,先后六年专演华盛顿、拿破仑及法皇路易等各种新剧,颇受社会欢迎。不意近日人心复古、厌恶新剧, 本舞台营业因之大受影响。现拟即日起,聘请旧剧名角,排演三国 志各旧戏,如《董卓废立》《曹操勤王》《陈琳投曹》《华歆逼宫》《李郭 犯阙》《孙刘拒曹》,以及《三分鼎足》《六出岐山》等。一俟排演成熟, 即当陆续开演,特此预告。中华新舞台启。
有民国时期的报人评价“三国戏”在汉剧中的地位和艺术高度:“旧剧最有看头的要数三国戏,色彩最重的也是三国戏。”笔者以民国时期戏曲报刊登载的汉剧演出广告为例,具体考察余洪元演出一末戏目的情况,也可证此言非殊。
上表辑录了余洪元常演的一末剧目40个,虽然不是这位汉剧大王毕生所演之全部,但基本能反映出剧目的特点:一是一末的戏目几乎全部是历史剧和公案剧;二是三国戏占有很大的比重,表中著录三国戏16个,占据全部戏目的40%,可见三国戏对于汉剧和一末的重要性;三是在长期的演剧实践过程中,余洪元形成了自己的经典剧目。徐慕云指出:“其杰作诸剧,如《失印救火》《四进士》《盗宗卷》《打囚车》《天雷报》《兴汉图》《法场换子》《乔府求计》等,俱脍炙人口。”其中,尤以《兴汉图》为搬演频率最高的拿手好戏,无论是进京赴沪演出还是戏院商演或是赈演,余洪元都拿之作压台戏。醒梦楼主《汉剧人才简评》也谓余洪元“能戏甚夥,尤以《求计》《扶汉》二剧为最佳,垂享盛名”。据汉剧老人扬铎回忆,《兴汉图》在汉剧界,向来是一出开锣戏,到了余洪元才把它唱红,成为压座戏,也成为一末行中的看家戏。凡是不能唱《兴汉图》的就不能在一末行中担任当家脚色,这几乎是行内一致公认的。1921年,余洪元在北京演出《兴汉图》时,观众如此评价之:“刘备扮相英俊,举止沉着,举手投足,善合规矩。而‘金殿’之西皮,‘病房’之二黄,声音浏亮,大小高低,无一不备,且其行腔总是自然,毫不涩滞,慷慨淋漓,声容兼妙,令观者不觉慨然泣下,锻炼之功,可以想见。”扬铎先生这样总结余洪元在《兴汉图》中的表演:(www.zuozong.com)
他一出场打个引子,念出“愁锁眉头,思二弟常挂心忧”二句,音韵悠扬,便能惊座,定场诗与自报家门以后,连唱三段西皮,一段紧似一段,且每段之中行腔各有特点,成为定型。
《三国志》为汉剧《英雄会》的通俗称谓,1935年,余洪元为汉声票房筹赈演出,“压轴《三国志》,自‘蒋干盗书’起,至‘打盖’止,余洪元之孔明,潇洒出尘,模仿当年孔明之神态恰似”。艺术定型的评价,不仅是余洪元的个人独特之创造,同时标举其艺术的高度和对后来者有轨则之功、示范之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