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弥勒佛布袋和尚书-洮石老坑-2013年绿石纪念作品

弥勒佛布袋和尚书-洮石老坑-2013年绿石纪念作品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家后,他总随身背着一个布袋,云游四方。于是人遂称其为布袋和尚。原来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2013年8月17日布袋和尚 33×19×5厘米 水泉峰水坑云纹绿石

弥勒佛布袋和尚书-洮石老坑-2013年绿石纪念作品

在中国民间许多的寺庙里很受信众喜欢的造像是谁?也许有读者以为我的询问太不合理了,肃穆的释迦,慈悲的观音,怒目的金刚,即使那稚憨的小沙弥都会因大家各自的感情思想的不同而萌生崇拜倾向的。这话当然是不错的。在众多佛教雕塑里,无论怎样的面貌或姿态的确有挽世道正人心的作用,值得来敬仰,但庄严的氛围中渗透着大轻松大愉悦给人最亲切的,莫过于张开大嘴挺着大肚哈哈大笑的弥勒佛了吧,连同他特殊的道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也常常似口头禅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矣。那么,布袋和尚与大肚弥勒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据传说唐朝时,宁波奉化的龙溪上漂着一捆柴,柴上放着一幼儿,有恻隐之心人将其救起,只见孩子圆头大耳、眉清目秀,对他咪咪发笑,这人爱不释手,把孩子抱回家来。后来,这孩子长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出家后,他总随身背着一个布袋,云游四方。有人问他:“师父有法号否?”他回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于是人遂称其为布袋和尚。布袋的神奇,归结起来,具有深广无边难以穷尽、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无法撕烂不能烧毁的殊胜威德,并以拿至肩上就走路,放到地下便休息的实际行动,时常劝化人们忘却烦恼,宽却肚皮。他在圆寂前,说了四句《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原来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这样的演变正符合大众的需要,故事里面包含着智慧的劝诫,所以他的深广影响力历经千百年而不衰,且现今愈发地后浪推前浪了。

佛教题材的作品,阮煜兴先生雕琢了不少,尤为难得的是总有天人合一的佳构,这一方就极典型,取原石的外貌和涡轮状的石纹,略施刀技,人物的憨笑以及肩着飘逸的布袋昂然向前的身姿,真是融合得恰好,对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我们的洮砚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还能多出点新题材的例证。

2013年8月17日(www.zuozong.com)

布袋和尚
33×19×5厘米
水泉峰水坑云纹绿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