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本安庆丰著《中国名砚·洮砚》来看,知道作者出生于北京,1965年即17岁起开始接触洮砚,随后的多年或携洮砚参展,或在网站与媒体发表心得文章,真是不遗余力,我作为甘肃人着实对他的宣传洮石之功要致以感谢的。第五章第三节第一款第十一条,记有“白色石”的疑惑文字曰:
“白色石,只听其名,未见其物。当时以为是大面积白色膘皮而误认为是白色砚。明代‘六砚斋主’李日华在谈到洮河砚的颜色时,曾说过有‘黄、白、碧,皆浅淡有韵’的话。这个白是不是那个白不得而知。我1991年八九月间,曾听朋友讲有白色洮河砚,也是只听其名,未见其物。因此本文暂且写至此处,权作抛砖引玉吧。如同我们在肇庆见到的白端一样,似乎已无端石的特点了。至于清朝的白端圆润细腻,虽然不是端砚的主色调,毕竟出在端州,而且质地还是不错的,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白洮是否真有其石,尚不能断言,可以肯定地说,即使有白洮,也非洮河的主色调,从古至今还不曾有断定确有白洮的结论。偶有一次参加砚展,被一方砚台的说明吸引,上面堂而皇之分明写着,‘宋代洮河砚’。的确是白底红斑,有30余厘米,砚额上刻一月池,砚堂浅浅地‘开了一个淌池’。从风格看,应当不是宋代砚制,恰恰标明‘宋代’仿佛不妥,因为隔着玻璃窗,只能从粗略外观看,砚石不润,有如‘花岗岩’的感觉,与洮河砚质地细腻相去甚远。也算是目睹了一回‘白洮砚’吧,至于是不是,可以留待后人深入研究。”
这不论是洮乡制砚的人还是我们赏藏者,在没有看到此对白洮砚之前,会默然接受他的怀疑的,然而2011年5月,阮煜兴先生与卓尼山民在喇嘛崖西坡的偶然获得,验证了古人所见的确实。需要说明的是,白色洮石性脆,质感细腻,发墨极佳,却不大容易制成砚台,其珍罕度正以此故欤。
2013年6月27日(www.zuozong.com)
(原载2013年10月24日《兰州晚报》)
白洮砚
手掌大小
喇嘛崖西坡白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