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同住四合院的一孔姓伯伯,每逢夏日特别喜欢在花架下鱼盆上挂养几只蝈蝈,呱呱呱的叫声由他听去仿佛天籁奏和一般。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到了太阳燥热大家正想午睡的当儿,它总欢唱得愈发卖力了,以至于吵得无法入眠的邻居爬起来,悄悄走到蝈蝈前撩起凉水击它,嘴里还嘟囔着“吵死啦”。
蝈蝈,学名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别名聒聒、螽斯儿、油子、蛐蛐和蟋蟀,《诗经》中就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句子,可见历史多么悠久。南宋宰相贾似道所著《促织经》,专讲鸣虫饲养与赏玩,开虫经虫谱之先河,更为有趣的,乃晋代陆机在《毛诗草木虫鱼疏》记载的促织鸣懒妇惊的谚语了。促织,宋人罗愿在其《尔雅翼·释虫》云,“其(蟋蟀)声如急织,故幽州为之促织。又其鸣时,正织之候,故以戒妇功。”正是这样的缘故,当下的文人便有了以下的演绎:“蟋蟀叫唤的时候,正是古代妇女们忙于纺织的季节,它急促的叫声,就好像是催促她们,赶紧做呀,赶紧做呀,冬天就要来了。你想想,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个懒妇突感觉到了促织的催促,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她能不惊吗?什么都没有做呀,冬衣的布料还没有织好呀,过冬该准备的棉衣还没有准备呀。这促织的急促叫唤,正如一记记的重锤,敲打在懒妇们的身上,她们的惊慌失措可想而知,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了,懒妇们也要行动起来了。”浙江绍兴乡下关于蝉鸣的儿歌,——知了喳喳叫,石板两头跷(三伏天热,将石板晒弯),懒惰女客困旰觉,大概的意思也与三国吴时的谚语相同吧。
瓜露金色明示着成熟与秋意的将浓,而蝈蝈的叫,因了古人的思想视为一种警告,当非危言耸听之语,这或者也许是阮煜兴先生创作此砚的初衷。(www.zuozong.com)
2013年6月19日
蝈蝈金瓜
25×14.5×3厘米
喇嘛崖宋坑绿漪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