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圆明园的毁灭》分析及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分析及教学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敏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遭受的毁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以及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第1自然段是总的讲圆明园毁灭带来的损失。第2~4自然段是写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也可以不写圆明园内的事物。

《圆明园的毁灭》分析及教学

徐 敏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全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遭受的毁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以及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用了对应的写法。其详略处理原因有: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它的精美、壮观只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昔日的辉煌可以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与深入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对于情感的激发也存在距离感。本课需要有目的地去搜集和整理资料,再借助资料,通过朗读感悟、自主探究、想象表达等各种方式去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估”“煌”等生字,会写“毁”“估”等生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3.借助搜集的资料,结合朗读感悟、自主探究、想象表达等多种方式研读文本,并感受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以及损失之大。

4.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设疑导课

1.出示:圆明园。

请同学们结合课内外搜集的资料,用一句话夸夸圆明园。(学生交流)

2.理解“毁灭”的意思。

3.谈感受。(预设:痛惜、难过、舍不得……)

4.引导学生带着感受读课题。

二、罗列提纲,厘清脉络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个部分在写毁灭?其他部分在写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梳理。

(1)第1自然段是总的讲圆明园毁灭带来的损失。

(2)第2~4自然段是写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具体分了布局、建筑文物三方面。

(3)第5自然段具体写毁灭。(板书)

3.那么文章是怎么概述圆明园毁灭带来的损失的呢?(出示第1自然段)

4.指名读。

你读懂了什么?(预设:损失非常巨大)

5.理解“不可估量”。

(1)据词定义、定音。

(2)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小结:这不可估量的损失背后一定有它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读悟结合,体会辉煌

1.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结合资料想想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和文物有什么特点?并画出重点词句,写写批注,读读体会。(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随机交流)

2.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布局,圆明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板书:众星拱月)

(1)理解“众星拱月”。(出示:北京西北郊花园分布图,根据这幅图,理解“众星拱月”)(板书)

(2)带给你什么感受?(预设:古代劳动人民真聪明,布局真巧妙……)

(3)对圆明园的布局,你还有补充吗?(学生补充布局方面的资料)

3.让我们再去看看建筑。布局如此巧妙的圆明园里,到底有多少类建筑呢?又各有什么特点呢?快速默读第3自然段,完成相关习题,给建筑分分类。(投影出示)。

4.你觉得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什么?(宏伟)

(1)感受建筑之多。

①文中提到了几类建筑?(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②民族建筑分了几类?(完成相关习题)

(2)感受建筑之美。

①抓“金碧辉煌”和“玲珑剔透”感受华丽与小巧。(随机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www.zuozong.com)

②抓“热闹街市”与“田园风光”体会热闹与宁静

③抓“仿照各地名胜”和“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体会现实与想象。

④抓“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体会中西合并。

(3)男女同学对比着读一读,发现对比写法。

(4)欣赏微视频,积累语言,谈感受。(向往、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5)一起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6)有关建筑,你还有补充吗?(学生先补充)(板书:风格各异)

5.文物有什么特点,带给你什么感受?(最珍贵)

(1)读段落。你读懂了什么?(文物很多,很珍贵)

(2)借助线段图,理解:上自……下至……,体会收藏文物的时间跨度之大。

(3)有关圆明园的文物你有资料补充吗?(学生结合资料,体会文物之多)

(4)补充出示一组文物拍卖的价格(体会价值不可估量),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5)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板书:最珍贵)

四、学习表达,存疑结课

1.圆明园的辉煌远不止这些。(补充史料记载)

2.让我们参照这个资料完成相关习题,试着用对比的方式写一写。也可以不写圆明园内的事物。

3.交流反馈,围绕能否用上对比写出事物特点来评价。

4.再读课题。

课题要研究的是毁灭,而我们刚才研读的整整三大段在写什么?(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小结: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下一节课去解决。

【第二课时】

一、回顾“辉煌”,走向“毁灭”

1.文中提到了圆明园昔日的哪些辉煌?(布局巧妙,建筑风格各异,文物珍贵)(指名回答)

2.在1860年10月6日,一场灾难降临圆明园。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想这是一场怎样的毁灭?(学生自由读,圈画关键词,作批注)

二、聚焦“毁灭”,产生情感

1.指名读段落。

抓“凡是”“统统”“任意”“三千多”“三天”等重点词体会毁灭的时间之久,参与人数之多,损失之大。

2.补充视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痛愤与惋惜之情)(板书:一片灰烬)

小结:就这样,几个朝代留存下来的文物遭到掠夺与毁灭,圆明园化为了灰烬,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三、资料反馈,追根溯源

1.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体会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

2.结合资料谈谈“毁灭”的原因。

预设:列强的卑鄙无耻,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四、明白布局,练笔促情

1.讨论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毁灭”,文中却用了大量笔墨去写“辉煌”?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反馈交流。

2.结合搜集的资料,写感受。

(1)小练笔: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2)交流反馈。

五、完成作业,背诵积累

1.配套完成课堂作业。

2.小组挑战:背诵第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