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活动设计:大班社会活动维吾尔族和蒙古族认识

幼儿活动设计:大班社会活动维吾尔族和蒙古族认识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二:大班社会活动: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幼儿活动设计:大班社会活动维吾尔族和蒙古族认识

案例一:

小班社会活动:我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上幼儿园。

2.通过幼儿园的共同活动,体会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

3.愿意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插塑、小积木及插塑插出的小车、花朵等。

2.经验准备:在下午的组织活动中已学会歌曲《我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环境创设,激发兴趣。

教师提前创设好玩的环境,引导幼儿快乐地活动。

每组桌上放置一篮玩具,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玩具的名称。

导入语:瞧,许多好玩的玩具想和我们一起玩呢!(出示搭好的小车、花朵)老师和小插片玩的时候给小插片变了样。你们想和小插片玩吗?如果想,就站在桌子这边玩;如果想玩其他的玩具,请将手中的玩具收好后再到其他组去玩。

基本部分:

1.幼儿自选玩具,教师与幼儿一起玩。

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协助幼儿插搭一些小玩具,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并询问幼儿:你高兴吗?你喜欢在幼儿园玩吗?玩得开心吗?

2.谈谈说说,感受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

提问:你们刚才玩什么了?好玩吗?开心吗?

教师小结:刚才你们玩得都很开心。小玩具说想天天和你们一起玩,你们愿意天天到幼儿园来和它们玩吗?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园还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天天来幼儿园吗?

结束部分:齐唱歌曲,自然结束。

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歌曲《我上幼儿园》。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一天都做了哪些事,最高兴的是什么,感受幼儿园生活的美好。

案例二:

大班社会活动: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www.zuozong.com)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2.通过认真观察,能区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

3.懂得尊重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由四位教师分别扮演不同性别的维吾尔族、蒙古族客人;教学挂图《少数民族》;一幅大的中国地图。

2.经验准备:幼儿在主题教育活动“我的祖国妈妈”中已经了解到了我国的民族构成。

活动过程:

导入: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启发幼儿谈话,导入课题。

请幼儿看地图,告诉幼儿我们的祖国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在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民族,由于人口较少,所以一般称为少数民族。

基本部分:

1.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特点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少数民族的客人,大家要热情招待哦!

(1)两位维吾尔族客人随音乐跳舞入场。

①向客人询问,你们从哪里来,是哪个民族的?并在地图上指出家乡的位置。

②引导幼儿观察客人的服饰,并请客人介绍自己。

维吾尔族人都喜欢戴一顶小帽子,女的穿黑色小背心、长裙子,梳很多小辫子;男的穿对襟长袍。维吾尔族人喜欢唱歌、跳舞,还喜欢吃烤羊肉。

客人拿出哈密瓜、葡萄干等,向小朋友介绍新疆的特产,并请幼儿品尝。

(2)两位蒙古族客人随音乐跳舞入场。

①②同上。

蒙古族人喜欢扎头巾,穿斜襟的衣服,穿皮靴。许多蒙古族人住在蒙古包里,在草原上牧马、牧羊,喜欢喝奶茶、拉马头琴,还喜欢摔跤、骑马。

③了解内蒙古的一些特产。

那里出产羊毛,用羊毛可织成衣服、围巾,羊毛制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2.请幼儿和客人自由交谈,可以向客人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最后,客人邀请小朋友到新疆和内蒙古去做客。3.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说出图上这些人属于哪个民族。结束部分:图片巩固,结束活动。分组看图片,说一说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延伸:1.区角游戏:在班上布置“新疆角”“内蒙古角”,摆放他们的特产。2.领域渗透:美术活动中请小朋友画出这两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活动评析:该活动的优点有:有充分的教具,师幼互动较好。需改进的地方:幼儿参与活动方式还可更多样化,如摸摸少数民族同胞的服饰,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体验民族风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