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产党宣言》空间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史

《共产党宣言》空间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史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希望的空间》开篇谈的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空间意义。首先,殊有必要认识到,地理的重组和重构、空间策略和地理政治因素,以及不均衡的地理发展等等,其方式都是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动力的举足轻重方面。但是哈维认为从现时代,而不是《宣言》发表的1848年的视角来看,《宣言》的地理学或者说空间意识,有七个方面可以商榷。

《共产党宣言》空间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史

后现代文化千变万化,哈维坚持认为,背后作祟的说到底是美国的霸权文化。2003年出版的《新帝国主义》一书中哈维指出,欧洲中心的帝国主义土崩瓦解,导致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妥协当中挥之不去的种族主义变得声名狼藉。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和教科文组织都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普世价值系统来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权利。在这一背景中,美国就必须把自己描绘成文明制高点和个人权利的大本营,必须种植亲美主义,将之投放到世界各地。要之,文化便是攻城略地的好帮手:

由此开始了针对“颓废”欧洲价值的文化大攻击,进而高扬美国文化和“美国价值”的优越性。金钱力量被用来主导文化生产,左右文化价值(这是纽约巴黎偷窃”现代艺术理念的时代)。在确立全面霸权的斗争中,文化帝国主义一马当先。好莱坞、流行音乐、各种其他文化形式,甚至所有的政治运动,诸如民权运动等等,都发动起来,刺激欲望,让人去追赶美国生活方式[47]

总而言之,哈维通力宣传美国是自由的灯塔,具有绝对力量保证世界的其余地区长治久安、走向繁荣。他指出,这就是美国文化给资本扩张涂脂抹粉的意识形态使命。

在此种后现代和新帝国主义文化语境中,深入探究空间重构的潜能,在哈维看来具有革命意义。由此回顾他2000年出版的《希望的空间》,我们可以发现哈唯一方面深化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批判,一方面展开一种后现代的空间乌托邦的构想。即不光继续进行空间布局、环境变迁这些以使用价值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批判,而且以更为广阔的开放性和可能性来重构他的“希望的空间”。作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领军人物,哈维将这个乌托邦传统回溯到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共产党宣言》并不奇怪。

《希望的空间》开篇谈的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空间意义。哈维指出,资本积累从来就是深刻的地理事件,假如没有地理扩张、空间重组等一系列大动作,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系统早就不复存在。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普遍表现为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资本过度积累,加上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形态纷纷挤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就产生了资本积累的全球历史地理学。今天来反思它具有哪些特点,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是重读《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哈维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其准确地概括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摧枯拉朽的扩张力量,它将人和人之间的一切联系化解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以至于我们几乎只能以原教旨主义神秘主义和自我异化来反抗它。而资产阶级无休止地夺取新市场,同时更彻底地利用旧市场,期望由此来克服经济和道德危机,其结果只能是雪上加霜,酝酿更猛烈的新的危机。哈维指出,《宣言》上述观点中的空间维度是显而易见的,即是说,既然它不厌其详阐明了资产阶级如何创造又毁灭它自身活动的包括生态、空间和文化在内的地理基础,并按照自己的面貌来创造一个世界,那么对其空间和地理维度做更进一步的深入考察就是殊有必要的:

《共产党宣言》的地理学因素,在嗣后的评论中很大程度上是给忽略了。凡是它关注的焦点,又经常被视为在政治行动方面无足轻重。今天我们回顾这一点,它喻示着一种双重反应。首先,殊有必要认识到(诚如《共产党宣言》再清楚不过表明的那样),地理的重组和重构、空间策略和地理政治因素,以及不均衡的地理发展等等,其方式都是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动力的举足轻重方面。[48]

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意味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研究都必须将地理现实与地理政治的变化可能性考虑在内。另外,哈维再次强调了一种空间批判。他指出,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1976)或许有所夸张,但是哈维愿意重申列斐伏尔的一句话,那就是资本主义完全靠着“占据空间、生产空间”在20世纪幸存下来。假如到21世纪末叶我们依然作如是说,那该是怎样的讽刺!

哈维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空间观略有矛盾,那就是一方面城市化、地理转型甚至“全球化”这样的问题在《宣言》中非常醒目,但是另一方面,两位革命导师往往又情不自禁,总是将时间和历史凌驾在空间与地理之上。《宣言》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这就将话题定位在欧洲,故这个文献是以欧洲为中心,而不是国际视野。但即便如此,全球背景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降低,哈维指出,马克思注意到资产阶级的革命变革是与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以及对殖民地、东印度和中国市场的贸易直接相关的。资产阶级的兴起从一开始就和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地理活动与策略紧密联系着。他引了《宣言》中这段著名的文字: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49](www.zuozong.com)

这恐怕是《宣言》中被引用频率最高的一段文字。哈维指出,倘若它不是关于“全球化”的一段标志性描述,那就很难想象它究竟是什么东西。马克思和恩格斯紧接着断言资产阶级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迫使一切民族仅为生存计不得不变身资产者。在哈维看来,这暗示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样可能冲破欧洲中心的边界而具有更大的空间定位。是以阶级斗争开始在全球蔓延,乃有《宣言》中的著名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但是哈维认为从现时代,而不是《宣言》发表的1848年的视角来看,《宣言》的地理学或者说空间意识,有七个方面可以商榷。第一是它将世界分成“文明的”和“野蛮的”两种,这是不加批判地接手了黑格尔的目的论。但其实《宣言》本身也暗示,应当更辩证地看待掠夺全世界财富的商业活动中资本起源的问题。第二是《宣言》强调正确地通过交通通信的革新和投资来化解空间阻隔,这对于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权力至为重要。这是预言了后面马克思认可的资本积累的历史中,一个特征就是“通过时间消灭空间”。第三,《宣言》没有关注领土组织,没有对国家这个资产阶级的执行机构从领土空间上来加以充分的界定和说明。第四,货币金融作为像国家一样极大影响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的媒介机制,同样被忽略了。而且问题是,局部的资本积聚与世界市场资本流动的关系,总是不甚了了。第五,对于阶级斗争而言,空间的生产并不是中立的。无产阶级可以跨越国界联合起来,资产阶级也可以发展自己的空间策略分而治之。第六,对于乡村和农民革命的潜能,《宣言》应还是估计不足。第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对抗资本积累全球化策略这一依然有效的唯一对策,其实现方式和理论说明是不是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考察?哈维引了《宣言》中的著名段落:

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

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更快地消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50]

马克思的这些话是针对资产阶级责备共产党人要取消国家、取消民族而展开的辩护。哈维认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辩护的当代意义。其一是《宣言》认为,抵抗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全球性的斗争,工人阶级由地方到全国再到全球,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获得充分的权力和空间来实现它自己的历史潜能。这是正解。其二有点机械化,即理解为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工人阶级人口及其政治诉求和政治运动逐渐非国家化,国家差异与分化亦将会自动消失。哈维认为这是曲解,即便《宣言》本身可以找出实质性依据。

那么,重读《宣言》的空间意义,在如今来说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哈维指出,如今虽然工人阶级人口全球化、同质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可是资本主义同时也在竭力分化工人队伍,时而依凭传统文化差异、性别关系、种族偏见和宗教信仰等,在全球化资本主义市场空间中植入各式各样的阶级、性别和其他社会分化因素。这样来看,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的差异,就不是古老秩序的遗风,而是资本积累和市场分化刻意为之。所以说到底,哈维认为,《宣言》对于资本的力量是估计不足的,资本分化、吸收、转化甚至恶化古老的文化分歧,由此制造空间差异,调动地缘政治。总而言之,立足资本来发掘《宣言》的空间意义,来为今天的后现代、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提供一种新的文化地理学维度,可谓是哈维近年著述的一贯思路。由是观之,《宣言》展示的空间思想,就不仅是当今资本全球化扩张的一个雄辩的历史唯物主义说明,它同样与时俱进地在向未来开放,显示资本从来就不是自然物,而是社会关系。如今它在全球空间与地方文化的尖锐对峙中,势将酝酿筹划新的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