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瑞士史》:法兰西入侵与《调停决议》

《瑞士史》:法兰西入侵与《调停决议》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的进军立即释放了一个信号,即旧瑞士邦联国内所有不满情绪即将爆发。苏黎世承诺修改宪法并赦免囚犯。1798年3月2日,战争爆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的轻骑兵当天就占领了弗莱堡和索洛图恩。诺埃内格战役格劳侯尔兹战役巴黎植物园1798年3月5日,伯尔尼军队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投降。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不准备保留各州目前的范围,而是将整个旧瑞士邦联领土分割成十八个差不多大小的州。

《瑞士史》:法兰西入侵与《调停决议》

纪尧姆·马里-安内·布律纳

在纪尧姆·马里-安内·布律纳将军和巴尔塔扎尔·亚历克西斯·亨利·肖恩伯格将军的率领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进入旧瑞士邦联领土。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的进军立即释放了一个信号,即旧瑞士邦联国内所有不满情绪即将爆发。沃州先下手为强,放弃效忠伯尔尼州,并接受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保护。各州政府终于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并匆忙着手进行改革。伯尔尼州接纳了来自乡村地区的五十二名代表加入议会。卢塞恩州和沙夫豪森州则宣布臣民为自由民并结为同盟。苏黎世承诺修改宪法并赦免囚犯。甚至连弗莱堡也批准了彼得·杰纳尔为之捐躯的改革。在短短四个星期内,旧瑞士邦联各州议会曾嗤之以鼻的改革工作便大功告成。可惜的是旧瑞士邦联各州的改革开始得太晚了,并且晚了整整一百年。

面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的大举进攻,忙于推行改革的旧瑞士邦联各州惊恐万分。长达两个世纪的和平时期令旧瑞士邦联各州军队的锐气丧失殆尽。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旧瑞士邦联各州军队几乎束手无策。甚至连预备队[1]纪律涣散,预备队的士兵们手持杂七杂八的武器,一边走还一边盘着念珠在嘴里念念有词地祈祷。而瓦尔茨特滕只凑成了几支弱旅。虽然伯尔尼、索洛图恩和弗莱堡派出了正规军,但将领们毫无战斗经验。1798年3月2日,战争爆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的轻骑兵当天就占领了弗莱堡和索洛图恩。1798年3月3日,纪尧姆·马里-安内·布律纳属下的一支勃艮第军团抵达曾经的穆尔滕战场,摧毁了小镇梅林根的藏骨堂和藏骨堂中刻着的纪念穆尔滕战役得胜的碑文

旧瑞士邦联军队屹立不动。这是一支勇敢的军队,

曾经让法兰西一度战栗的君主已经倒下,

虽寡不敌众却有先辈的勇气,

团结一致举起武器,向对手发起了进攻。

弟兄们,你们要知晓,你们的力量,在于真正的勇气。

愿这种勇气感染所有回忆此战之人。

1798年3月月初,在诺埃内格和格劳侯尔兹,全力保卫伯尔尼的旧瑞士邦联军队打响了战役[2]。伯尔尼军队由伯尔尼市市长约翰·鲁道夫·斯泰格尔[3]和卡尔·路德维希·冯·埃拉赫[4]统领。卡尔·路德维希·冯·埃拉赫证明了他没有辱没伟大的先祖——劳彭的英雄。在战斗打响的前一晚,约翰·鲁道夫·斯泰格尔和卡尔·路德维希·冯·埃拉赫在驻地附近席地而眠。在临睡前,约翰·鲁道夫·斯泰格尔视察全军。约翰·鲁道夫·斯泰格尔虽然试图以先祖在莫尔加尔滕和森帕赫战役中的英勇精神激励全军将士,但约翰·鲁道夫·斯泰格尔的声音淹没在了手下涕泗横流的哭声中。军士们有的在辱骂对手,有的在辱骂自己的政府,甚至还有的在辱骂自己的将军。然而,当黎明来临后,士兵们仍然像英雄一样战斗。在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的炮火打散后,伯尔尼军队的许多士兵手中只拿着镰刀或棍棒,便冲向敌人的炮火。伯尔尼军队的老幼士兵们抓住了炮车的轮子。因被伯尔尼士兵的英勇感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士兵要求伯尔尼士兵投降,但伯尔尼士兵不仅拒不投降,而且扑到前面去阻止大炮前进。这场不公平的战斗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对伯尔尼军队万分钦佩。尽管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战胜国,但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官方公报上记载了战败国旧瑞士邦联的功绩。

格劳侯尔兹战役决定了伯尔尼和卡尔·路德维希·冯·埃拉赫的命运。在部队全部被歼灭之后,卡尔·路德维希·冯·埃拉赫逃往图恩方向,并准备在伯尔尼高地继续组织抵抗。但不幸的是,在途中,卡尔·路德维希·冯·埃拉赫遇到了自己手下的一些士兵。士兵们对最近的兵败咬牙切齿,并打算随便抓一个人当替罪羊。卡尔·路德维希·冯·埃拉赫先是被捕,然后在一阵骚乱中,被他以死相报的同胞们撕成了碎片。

诺埃内格战役

格劳侯尔兹战役

巴黎植物园

1798年3月5日,伯尔尼军队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投降。随后,伯尔尼遭到洗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抢走了一切可以带走的东西,连伯尔尼建城以来一直倍受尊崇的熊也未能幸免。在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带到巴黎的植物园[5]后,这些熊成了顽皮的儿童嘲讽和讥笑的对象。但愿熊孩子们的恶意没有伤害到熊们厚厚的皮毛。其中,有一头血统高贵名为马丁的熊曾经是洛林公爵勒内二世赠予伯尔尼的一对熊的后代。而洛林则是伯尔尼对战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时的同盟者。除了抓走作为伯尔尼守护神的熊,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还洗劫了伯尔尼城积累了几个世纪的财富宝库。拿破仑·波拿巴用这笔财富为征战埃及准备了军资。多年以后,流通在尼罗河两岸的钱币上仍然印有伯尔尼之熊的标记。

高卢人的雷霆之击,

落在高贵的伯尔尼城上。

连卢塞恩湖亦不能幸免,

所有人都屈服于枷锁。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宣布废除旧瑞士邦联,同时在旧瑞士邦联的基础上成立了“赫尔维蒂共和国”[6]。在赫尔维蒂共和国,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权利,由公民大会选举法官和立法委员会,由立法委员会选出赫尔维蒂共和国中央政府,并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州州长和其他官员。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不准备保留各州目前的范围,而是将整个旧瑞士邦联领土分割成十八个差不多大小的州。伯尔尼及其附属省被划分为四个州,即伯尔尼州、奥伯兰州[7]、阿尔高州和沃州。图尔高州和各意大利管辖区也被划分为四个州,而老三州与楚格州则合并为瓦尔茨特滕州。阿彭策尔州失去独立地位,并与圣加仑和莱茵塔尔合并为森蒂斯州。日内瓦和米尔豪森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领地。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占领的影响下,旧瑞士邦联各州的旧秩序似乎一去不复返。

然而,瓦尔茨特滕地区的抵抗精神生生不息。瓦尔茨特滕人决心为他们的独立做最后的抗争。瓦尔茨特滕人发表宣言称:“我们的先辈以战争和鲜血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自由。我们也将以战争和鲜血来捍卫自由。”面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瓦尔茨特滕人宣誓效忠阿洛伊斯·冯·雷丁[8]将军。虽然在沃勒劳和辛德尔雷基两次落败,但瓦尔茨特滕人还是集结了所有兵力在莫尔加尔滕附近的罗滕图姆进行了最后的抵抗。在罗滕图姆,瓦尔茨特滕人再次勇敢地面对征服了半个欧洲的强大力量——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瓦尔茨特滕士兵们虔诚地祷告,他们不求神灵拯救,只求无愧于祖先。瓦尔茨特滕的老人们穿着牧羊人的长袍,拉着从卢塞恩运来的大炮,一路穿过施泰因和萨特尔的崎岖山路,最后来到罗滕图姆。1798年5月2日,经过浴血奋战,瓦尔茨特滕军队三次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赶回了埃格里,同时歼灭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近两千名士兵,但瓦尔茨特滕人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并未占据优势。1798年5月3日,虽然瓦尔茨特滕军队在阿尔特顽强作战,但因损失惨重和补给耗尽,军心开始动摇。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第一个获得独立,也是最后一个失去独立的老三州在阿尔特签订条约,加入了邦联。

阿洛伊斯·冯·雷丁

阿洛伊斯·冯·雷丁不愿就范,

在布鲁曼平原[9]上拔剑。

虽然旗帜依然闪耀,

拔剑亦是徒然。

在我们先辈战死的地方,

在他们尸骨安息的地方,

阿洛伊斯·冯·雷丁奋力三战,

三次打败旧瑞士邦联的敌人。

然而,旧瑞士邦联的命运到此为止,

国土支离破碎。

翁特瓦尔登最终消亡,

翁特瓦尔登永存于心。

在图恩湖出口附近,矗立着阿洛伊斯·冯·雷丁的纪念碑。与14世纪常胜英雄们的名字一样,阿洛伊斯·冯·雷丁的名字受到瑞士人的尊敬。

一条铺满砾石的小路,

环绕着郁郁葱葱的山峦。

我们找到一块许愿石,

上面刻着阿洛伊斯·冯·雷丁的名字。

……(www.zuozong.com)

在夏日的光辉中,

阳光照耀着许愿石,

阿洛伊斯·冯·雷丁长眠于此,

述说着悲惨的故事。

就这样,在短短的七十四天时间里,已有四百九十多年历史的旧瑞士邦联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强大力量摧毁。然而,瑞士的麻烦并未因《阿尔特条约》[10]的签订而消失。在随后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占领的四年里[11],瑞士人经受了无法想象的苦难。因为不满足于掠夺瑞士富裕城市的财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军队将领们开始征收战争税[12],并将许多杰出的瑞士公民作为人质送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以换取赎金。瑞士百姓一贫如洗,他们的一切都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夺走。一贫如洗的债务人根本无力偿还债务。在一天之内,仅一名驻扎在瑞士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士兵便可以将一个瑞士贫民家庭一周维持生计的东西糟蹋掉。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骑兵们甚至连瑞士人的最后一点残羹剩饭都不放过。瑞士百姓变得家徒四壁,花园也变成了荒地。无望的生活令人心力交瘁,甚至当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士兵因百姓们拒绝提供给养以刀相逼时,百姓们也已无心还击。

在瑞士,每天都充斥着关于暴力或谋杀的新闻。几天之内,在伯尔尼和卢塞恩就有六人被杀。在苏黎世的一个小行政区里,有七人同时被杀。在瓦莱州,一百五十名可怜的克汀病者被所谓自由和平的支持者们当作无用的垃圾从世间除去。瑞士人多么想大声疾呼,多么希望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这个野蛮朋友的手中挣脱出来。然而,那些最早奋起捍卫自由的瑞士各州,也最先遭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镇压。这种痛苦的感受很快尽人皆知。一位大议会议员惊呼道:“与其享受这样的自由,不如在暴政下呻吟。”在一片令人绝望的黑暗中,旧瑞士邦联的1798年结束了。

施托卡赫战役

1799年夏天,德意志诸国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再次交战。当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在施托卡赫战败后,一支奥地利大公国军队向瑞士挺进。为了安全起见,原本设在卢塞恩的赫尔维蒂共和国政府转移到伯尔尼。而瑞士雇佣兵们则身处不同的军队中互相残杀。在施维茨州,山民们立即组织起来反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并很快就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乌里州和瓦莱州也闻风响应。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与奥地利大公国军队四处开战,从山谷打到山顶,受到惊扰的羚羊四散奔逃。德意志诸国军队先是占领了格劳宾登州,后来又丢掉了,最后和从欧洲和亚洲攻来的俄罗斯帝国盟友一起成功进入苏黎世,但形势发生了逆转。在苏黎世附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司令安德烈·马塞纳[13]以惨痛的代价消灭了一支俄罗斯帝国军队。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新近获封为奥地利大公国元帅的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14]。据说,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的战术可以用“前进”和“进攻”两个词来概括。虽然这种战术使他平步青云并一路升任要职,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赖以为护身符的战术最终遭遇了失败。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眼睁睁地看着手下的两万名俄罗斯帝国士兵全军覆没。这场战争[15]的结果是,1800年7月,赫尔维蒂共和国完全接受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于1795年颁布的新宪法[16]

安德烈·马塞纳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

内部变化接踵而至。伯尔尼立法委员会废黜了督政府[17]。几个月后,新成立的执行委员会解散了立法委员会。年终时,为进行必要的改革,伯尔尼城大张旗鼓地召开了一次以赫尔维蒂议会为名的大会。之后,一部分赫尔维蒂议会成员宣布解散赫尔维蒂议会。1801年10月,以曾经在罗滕图姆作战的阿洛伊斯·冯·雷丁将军为首的伯尔尼新政府宣告成立。但在仅持续了五个月之后,新政府和阿洛伊斯·冯·雷丁便遭到镇压。在整个瑞士,类似伯尔尼这样的变革不断发生。在过去的艰苦岁月中,饱经风霜的瑞士人只能以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忍受这些变革。

只有一次偶然爆发的叛乱曾试图打破瑞士人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叛乱发生在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占领而苦大仇深的瓦莱州。然而,叛乱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控制一条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的道路。1802年3月27日,《亚眠和约》[18]签订后,法兰西人终于离开了瑞士。这个国家虽然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但不幸的是,瑞士人依然自私自利、软弱无能。瓦莱州宣布自己成为独立共和国,而苏黎世、巴塞尔和沙夫豪森宣布脱离中央政府。老三州武装起来公开反对赫尔维蒂共和国中央政府。阿尔高州后备军向伯尔尼挺进。为避开祸端,赫尔维蒂议会迁往洛桑并由赫尔维蒂军队一路沿途保护,以防不测。心怀不满的瑞士各州在施维茨州召开了集会,而且各方都做好了交战的准备。这时,拿破仑·波拿巴发话了,他要求赫尔维蒂共和国各方维持和平现状。于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再次兵临瑞士。1803年10月21日,瑞士人放下武器,并请求拿破仑·波拿巴居中调停。

在拿破仑·波拿巴的庇护下,莫衷一是的旧瑞士邦联各州代表齐聚巴黎共商治国大计。虽然代表们可以像孩子们参与家务一样自由讨论,但真正的决定权落在未来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手中。拿破仑·波拿巴虽然满足了希望各州独立自治的大多数人的愿望,却忽视了保持理性自由、渴望瑞士统一的少数人的愿望。

签订《亚眠和约》

1803年2月13日,拿破仑·波拿巴提出《调停法案》,并准备将其作为瑞士的基本法,同时彻底推翻了1798年建立的赫尔维蒂共和国。根据《调停法案》的规定,瑞士新邦联将由十九个州组成。各州实现自治,仅在年度各州全体议会之前讨论与新邦联有关的全部事务

全体议会轮流在伯尔尼、苏黎世、卢塞恩、弗莱堡、巴塞尔和索洛图恩举行。六座城市每隔六年交替扮演首都或首府的角色。首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将担任瑞士新邦联的督政官,并负责全面监管瑞士新邦联,同时担任外交部部长。

瑞士各州不能再拥有臣民,所有家庭也不能享有任何特权。所有瑞士人都享有平等的贸易和从业权利,并有权不受任何限制地在任何一州生活。瑞士的领土包括最初的十三个州,同时,格劳宾登州、阿尔高州、图尔高州、圣加仑州、沃州和提契诺州都成为享有平等权利的瑞士成员。提契诺州由原来的各意大利管辖区组成。除瓦尔泰利纳之外,格劳宾登州保有所有行省。瓦卢瓦[19]和日内瓦仍然属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纳沙泰尔则归普鲁士王国所有。

在瑞士内部,欢呼雀跃的人们几乎毫无异议地通过了《调停法案》。苏黎世下属的几个小行政区虽然不愿接受《调停法案》,但很快便被苏黎世及其同盟者[20]镇压。瑞士各州开始着手改革,同时重新安排内部事务。然而,一些希望瑞士独立统一的人为瑞士人的不思进取感到悲哀。贵族家庭为失去的权力痛心疾首。各修道院则抱怨称自己原有的特权并未在《调停法案》中得到承认。但总体而言,瑞士的情况已经出现好转。瑞士人带着经历五年磨难后仍然留存的希望继续前行。

【注释】

[1]预备队,又译后备军,德语国家使用“landsturm”一词来指代三等步兵民兵

[2]指1798年3月5日,发生在诺埃内格的诺埃内格战役和发生在格劳侯尔兹的格劳侯尔兹战役。两场战役均为伯尔尼军队对战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

[3]约翰·鲁道夫·斯泰格尔(1778—1834),出生于瑞士伯尔尼贵族家庭,伯尔尼市市长,曾统领军队在诺埃内格战役中抗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

[4]卡尔·路德维希·冯·埃拉赫(1746—1798),其先祖为前文劳彭战役中的英雄鲁道夫·冯·埃拉赫。

[5]即现在的巴黎植物园。

[6]赫尔维蒂共和国,成立于1798年4月12日,后于1803年3月10日解散。历史上这一时期的瑞士被称为“赫尔维蒂共和国”。该名称来源于欧洲古代的赫尔维蒂人。

[7]奥伯兰州,赫尔维蒂共和国的一个州的名字,现已不复存在,与伯尔尼高地位置相对应,首府在图恩。

[8]阿洛伊斯·冯·雷丁(1765—1818),出生于今瑞士施维茨州,瑞士爱国主义者、军官、政治家,以领导反对赫尔维蒂共和国的起义而闻名。

[9]布鲁曼平原,瑞士施维茨州卢塞恩湖畔的度假胜地,与对面的吕特利草地相连,因而此处的布鲁曼草原指吕特利草地。

[10]《阿尔特条约》,1798年5月4日,在阿洛伊斯·冯·雷丁领导的反法斗争失败后,旧瑞士邦联投降。无奈之下,战败各州在瑞士施维茨州阿尔特签订《阿尔特条约》,加入拿破仑·波拿巴一手筹建的赫尔维蒂共和国。

[11]拿破仑的军队于1798年占领瑞士全境,并建立赫尔维蒂共和国(1798—1803),后来瑞士人成功击败了境内法军,重获独立。

[12]战争税,主要是为了筹措战争经费。

[13]安德烈·马塞纳(1758—1817),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一名军事指挥官,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麾下十八位元帅之一。

[14]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1730—1800),俄罗斯帝国军事领袖,也是俄罗斯帝国最后一任总司令。他被视为民族英雄。

[15]指1793年至1797年的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

[16]新宪法,指法兰西1795年宪法,又称“共和三年宪法”,法兰西督政府时期的共和制宪法,于1795年8月22日由国民公会通过。该宪法使公民的政治自由受到限制。

[17]督政府,法国大革命中于1795年11月2日至1799年10月25日期间掌握法兰西最高政权的政府,前承国民公会,后启执政府。

[18]《亚眠和约》,1802年3月,第二次反法联盟失败后,由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签订的和约。

[19]瓦卢瓦,法国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法兰西王国瓦卢瓦王朝即以其名字命名。

[20]指其他瑞士天主教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