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脉山脚下有一处隐秘的凹地。凹地周围的群山环绕着一个美丽的湖泊。在辛布里战争[1]中,被罗马共和国军队打败之后,最后一批辛布里人便躲避在阿尔卑斯山脉山脚下。辛布里人的后代成了牧羊人,在人迹罕至的山中放牧羊群,并聚居于群山之间的肥沃山谷和卢塞恩湖南侧的富饶平原。从人们传唱的古老歌谣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在施维茨州、乌里州和翁特瓦尔登州河谷地区生活的人群属于同一民族,并遵循同一种传统。这些人的祖先都来自瑞典,并因为饥荒从瑞典北方撤出。辛布里人金黄的头发和白皙的皮肤及高大的身材似乎可以证实他们起源于瑞典的这一说法。17世纪时,为博得施维茨州人民的好感,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曾经引用过这一说法。
几百年来,辛布里人只有一个政府和一座教堂。这座教堂就是艾因西德伦修道院。受到阿尔卑斯号[2]召唤的辛布里人每年都会对教堂进行几次修葺。12世纪时,教堂数量开始增加。翁特瓦尔登人也会参拜由年轻伯爵康拉德·冯·塞尔登布伦[3]修建的恩格尔贝格修道院。[4]传说为了寻找一处僻静的地方,康拉德·冯·塞尔登布伦在山中漫步。突然,听到一群天使在铁力士山山脚下的荒野中歌唱。于是便大喊道:“这是天使之山!”康拉德·冯·塞尔登布伦随即着手在幽谷中修建恩格尔贝格修道院。在这片幽谷中,虽然每年只有几个星期可以看见太阳,但虔诚的信徒能经常听到天使的歌声。
看那铁力士山,
矗立于神圣的英格堡,
闪耀着圣洁的光芒。
天使挥动着五彩之翼,
轻柔而平静。
天堂的歌声,
穿越层层云朵,
萦绕在铁力士山山顶。
庄严的天使临凡,
在半空中歌唱,
昭示虔诚之所在,
赞美全能的上帝。
恩格尔贝格修道院
当恩格尔贝格修道院建成时,瓦尔茨特滕地区已经分裂为三个自治的山谷[5],并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自治。每座山谷的居民都会选出他们的司法委员会来解决自身事务,而关乎三座山谷的事务则由三座山谷的司法委员会共同商讨。如果司法委员会之间无法达成一致,那就交由法官做出公正的裁决。法官一般由一名伦茨堡伯爵[6]担任。尽管历任伦茨堡伯爵代表伦茨堡王室守护三座山谷,但伦茨堡王室经常对三座山谷的事务置之不理。然而,多年以后,他们将不得不面对三座山谷带来的大麻烦。
山谷中的牧羊人们一直不为外界所知。因此,当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将山谷周围的土地赐予艾因西德伦修道院时,山谷中的牧羊人们就如美国的印第安人一样,并未受到欧洲各国应有的重视。然而,麻烦很快随之而来。山谷中的牧羊人们向罗马人的国王鲁道夫一世申诉,称在阿尔卑斯山上放羊是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但鲁道夫一世偏向于支持艾因西德伦修道院,并且禁止牧民放牧。随后,康斯坦茨主教便下令驱逐恩格尔贝格修道院的牧师。然而,禁令和驱逐行动都遭到了顽强的反抗。施维茨州人民声称“如果国王的庇佑不能保障我们的权利,那这种权利不要也罢”。紧接着,施维茨州的行动得到了乌里州和翁特瓦尔登州的响应。这三个州的人民认为他们的固有权利高于教权和王权,并强迫牧师像以前一样举行礼拜活动。尽管遭到康斯坦茨主教的诅咒,但这三个州的牧场依然肥沃富饶,羊群依然繁衍增多。人们还悄悄地将畜产品拿到苏黎世或卢塞恩的市场上售卖。
鲁道夫一世统治时期,这三个州所在的地区享有同瑞士其他地区一样的自由。之后,新一任罗马人的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7]登基。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目标和愿望与父亲鲁道夫一世截然相反。尽管哈布斯堡家族世袭着阿尔萨斯伯爵和奥地利公爵的爵位,但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妄图利用非世袭的王权将整个瑞士变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封地。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这一做法遭到瓦尔茨特滕地区市民的顽强抵抗。鉴于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野心和对未来的担忧,在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在位的第一年,即1291年,施维茨州和翁特瓦尔登州及乌里州三个州结成永久同盟[8]。盟约规定,当同盟中任何一州遭到外敌侵犯时,永久同盟将倾尽全力抗击一切来犯之敌。
罗马人的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为表示对这三个州的惩戒,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没有沿用“任命一名贵族担任三个州的守护者”的惯例,而是派了两名他信赖的人前往瓦尔茨特滕地区担任总督。到达瑞士后,为了令当地人民忘却罗马人的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严酷统治,转而接受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仁慈的奥地利公爵形象,两名总督开始实施一系列统治政策。但当地人民识破了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伪善,转而要求独立。于是,迫害开始了。两名暴虐无道的总督横征暴敛、滥施刑罚,使当地人民群情激愤,忍无可忍。在乌里州的高塔上和萨尔嫩附近的国王城堡里,作为罪魁祸首的两名总督——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9]和贝林格·冯·兰伯格[10]正幸灾乐祸地俯视着这场由他们一手造成的苦难。然而,始作俑者的末日也已经不远了。一天,在路过施维茨州代表维尔纳·施陶法赫尔的新房子时,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嘲笑道“这些泥腿子房子建得倒不错”。与此同时,贝林格·冯·兰伯格以莫须有的罪名牵走了阿诺尔德·梅尔希塔尔[11]的牛。贝林格·冯·兰伯格的仆人一边从耕犁上将牛牵走,一边侮辱阿诺尔德·梅尔希塔尔道“泥腿子可以自己拉犁”。愤怒的阿诺尔德·梅尔希塔尔用棍子打断了仆人的一根手指。之后,阿诺尔德·梅尔希塔尔逃进山中。贝林格·冯·兰伯格没有抓到阿诺尔德·梅尔希塔尔,而是抓走了他的老父亲老梅尔希塔尔,并剜掉了老梅尔希塔尔的双眼以示报复。
然而这时,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翁特瓦尔登州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一名女子的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住在漂亮的新房子里的维尔纳·施陶法赫尔的妻子并不快乐,因为在森林州的山谷里,受压迫的人在哀号,而压迫者在大笑。于是,她对丈夫说:“我们的女人怎么能为外来人抚养奴隶?我们的孩子岂能受外来人的奴役?我们的男人们为何如此无能?是时候阻止这一切了!”无言以对的维尔纳·施陶法赫尔渡过河到达乌里州,住到阿廷豪森的沃尔特·弗斯特家中,并见到了在这里躲避贝林格·冯·兰伯格疯狂追捕的阿诺尔德·梅尔希塔尔。
维尔纳·施陶法赫尔、沃尔特·弗斯特和阿诺尔德·梅尔希塔尔三人谈起了国家的苦难,想起了反对残忍总督徒劳的申诉,三人一致认为唯一的希望在于依靠自己和上帝,而上帝不会赋予任何一个国王实施残暴统治的权力。于是,下定决心的三人回到家乡,并与当地最优秀、最勇敢的人商讨——要为自由和安全贡献各自的力量。1291年11月17日,三人商定在一片叫吕特利的草地上会面。吕特利草地在荒郊野外,地处三州之间。1291年11月17日的夜晚到来了,同胞们没有辜负这三个人的爱国热情。三人各带来了十个人,并且人人都久经考验,忠诚无比,决心为国家争取自由。
在乡民们面前,三位领袖举起手向上帝起誓:“誓为人民的权利出生入死,拒绝任何不公正待遇,杜绝任何不公正行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接着,三十个人依次举手并向上帝和众圣人起誓,要英勇果敢并为自由而战。在约定1292年1月1日行动后,众人便各自回家照看牲畜。然而,1291年11月17日晚上的会盟的地方从此闻名遐迩。
午夜时分,群情激昂,
虔诚举手,致敬上苍,
立约盟誓,慨当以慷,
阿尔卑斯,我辈故乡,
自由如风,奔流激荡,
威廉·退尔之箭[12],念念不忘,
神圣草场,战魂高昂,
祈求上帝,神佑我邦。
阿尔卑斯,璀璨星光,
众人跪地,旌旗飘扬,
起身而立,血脉偾张,
高山巍峨,闻我志向。
然而,与这支小队伍相比,有人更早地吹响了争取自由的号角。闻名天下的威廉·退尔率先举起义旗。威廉·退尔是参与吕特利草地会盟的三十人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叫比格伦[13]的小村庄。村庄里人人都是射箭好手,威廉·退尔更是箭术超群,并且性格冷静,坚忍不拔。
威廉·退尔
看那神圣的小教堂,
威廉·退尔的出生地。
忠于自然,忠于真理,忠于上帝。
激流奔腾咆哮,
威廉·退尔的灵魂展翅翱翔。
威廉·退尔的四肢优雅而强壮。
风浪滔天,英雄翻覆,
威廉·退尔伟大而不自知。
天选之子,上帝之手,
即将摧毁耻辱的桎梏,
打破奴隶的枷锁。
此时,总督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想出了一个新花样来欺下媚上。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将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奥地利公爵的帽子放在阿尔特多夫广场的一根柱子上,并命令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要鞠躬致敬。因为拒绝向帽子行礼,威廉·退尔被带到总督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面前。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喊道:“无礼的箭手,我必定要用你的箭术来惩罚你。将苹果放在你儿子的头上并射落它,不得失手。”瑞士的古老歌谣中曾经歌颂道:
威廉·退尔蔑视帽子,
为此被判死刑,
除非射中苹果。
方可免杀亲儿。
威廉·退尔用弓箭射击孩子头上的苹果
士兵们捆住孩子,将他放在远处,并在他头上放了一颗苹果。威廉·退尔瞄准苹果并将它一箭射穿。当众人齐声喝彩时,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却问威廉·退尔为什么手里还拿着第二支箭。威廉·退尔立刻回答道:“如果第一箭没有射穿苹果,那第二箭就会射穿你的心脏。”听到威廉·退尔的回答之后,勃然大怒的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下令逮捕威廉·退尔并用镣铐将他捆住,押到船上,然后送往对岸的城堡。然而,在去往对岸城堡过程中,湖上忽然风雨大作。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害怕有人营救威廉·退尔,因此不敢耽搁,命令继续行船。湖上风急浪高,惊慌失措的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命令解开威廉·退尔的镣铐,并让威廉·退尔驾船。威廉·退尔掌舵后径直将船撞向阿克森贝格山麓岩石林立的悬崖。一阵混乱后,船中水如泉涌,很快便沉入水中,威廉·退尔则安全逃生到岩石上面。后来,人们在岩石丛上面修建威廉·退尔教堂,以纪念他安全逃脱。
威廉·退尔逃到岩石上
虽然威廉·退尔获得了短暂的自由,但如果不杀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威廉·退尔下定决心,如果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躲过风暴,那就在他去屈斯纳赫特的路上杀死他。威廉·退尔躲在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必经的狭窄通道旁边,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
往屈斯纳赫特别无他途,
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必经这狭窄隘口。
复仇的时刻已至!你的时辰到了。
我的生活一直平静而无害,
弓箭在手,猎取森林中游荡的野兽,
从不曾有谋杀的念头玷污我的灵魂。(www.zuozong.com)
你却把我从宁静梦中惊醒。
我既能射中儿子头上的苹果,
便能精准地射中敌人的心脏。
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来了。威廉·退尔目光敏锐,信念坚定,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威廉·退尔弯弓射箭,直接射中了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的心脏。
威廉·退尔射杀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
虽然射杀了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但威廉·退尔的行动并没有加速“新年计划”的爆发。之所以将这一计划定在1292年1月1日,是因为新年当天农民们要给总督们敬献肉食和野味,这样一来,起义者就可以大批进入城堡而不会引起怀疑。新年前夕,一位年轻姑娘用绳子将自己的情人——起义者之一——拉到了罗斯伯格城堡中。这位姑娘的二十个朋友也依样行事。进入后,起义者抓捕了总督的管家和仆人并夺取了堡垒,然后蛰伏待机。1292年1月1日,贝林格·冯·兰伯格离开萨尔嫩附近的城堡去做弥撒。贝林格·冯·兰伯格刚一回来,便有二十个翁特瓦尔登人带着羔羊、家禽和其他礼物夹道相迎。贝林格·冯·兰伯格感到非常满意,丝毫没有怀疑便放这二十个翁特瓦尔登人进了城堡。这二十个翁特瓦尔登人刚走到城门下,其中一人便吹响了号角。一瞬间局势突变,平时无害的棍棒如今被套上了锐利的矛尖。又有三十个人从附近的灌木丛中窜出,并在几分钟后攻占了城堡。众人将贝林格·冯·兰伯格和士兵带到奥地利公国边境,并让贝林格·冯·兰伯格发誓永不回来后便放他平安离开。
与此同时,维尔纳·施陶法赫尔率领施维茨人占领了施瓦瑙城堡,而乌里人则占领了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的塔楼。这是一场彻底而成功的革命,除了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其他奥地利人都毫发无伤。起义胜利后,瓦尔茨特滕地区的三名代表聚在一起,重申了永久同盟盟约,并进一步加强了三州之间的联系。之后,参加起义的各州人民重返家园,重新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威廉·退尔也回到早年生活的阿尔特多夫小镇,重新过上了辛劳而幸福的生活。1315年,威廉·退尔响应国家的召唤参加了莫尔加尔滕战役[14]——旧瑞士邦联第一场获得伟大胜利的战役。此后,威廉·退尔隐居终老,直至去世。威廉·退尔的一生是有价值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也将名垂青史。
莫尔加尔滕战役
离阿尔特多夫城墙不远处,
斯彻申小溪流水潺潺,
向下汇入父亲河——滔滔的罗伊斯河。
罗伊斯河湍急而危险,
令人见之手足发软,
只有强壮的男子,
方能抵挡它的力量。
威廉·退尔已老态龙钟,
深棕的头发亦已花白,
射穿苹果的箭术再不复当年。
威廉·退尔看到,
一个孩子在汹涌的洪流中挣扎,
而恐惧无助的母亲在岸上狂奔。
审慎的人或许会自问,
四肢是否还有气力,
完成这样冒险的任务,
但威廉·退尔没有犹豫,
跳入水中进行营救。
他沉入水中,再也没有浮起,
覆盖着杂草和树枝的尸体,
缓缓漂向岸边,
伟大的生命就这样终结。
上帝啊,这是最好的结局!
威廉·退尔一生英勇,
如今入土为安。
我对着斯彻申沉思。
我们虔诚地悼念,
感佩威廉·退尔的始终如一,
这是他传奇的一生的最好谢幕!
英格兰王国国王亨利八世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所有古老的历史地标都曾经受腥风血雨,有的甚至被夷为平地。我们再也无法像曾经那样单纯地热爱斯图亚特王朝[15],痛恨英格兰王国国王亨利八世[16]。虽然进步的浪潮即将彻底扫除威廉·退尔式的人物,但仍然有许多人倾向于认同瓦尔茨特滕人民的精神。1760年,当阿尔布雷希特·冯·哈勒[17]公开质疑威廉·退尔射苹果的故事时,人们便立即烧毁了他全部的著作——几乎一本都未保存下来。虽然有人会质疑威廉·退尔是否是真实人物,但在威廉·退尔去世多年后,一百名与威廉·退尔相识的人出席了威廉·退尔纪念堂的落成典礼,这足以证明威廉·退尔的真实存在。威廉·退尔的详细生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忘记威廉·退尔舍生取义、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抗争精神。威廉·退尔既活在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18]的歌剧、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辞藻华丽的剧本和人们的歌声中,也深深地烙印于同胞们的心中。
施瓦本的约翰杀死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很快,瓦尔茨特滕的大敌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就失去了滋扰他国的一切权力。1308年5月,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进军旧瑞士邦联时,被侄子施瓦本的约翰率领的一小队骑士杀死。垂死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丢弃在路边,并在一位碰巧路过的穷苦农妇的怀里离世。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遗孀和子女,特别是女儿——寡居的匈牙利王后艾格尼丝[19],对杀死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仇人进行疯狂报复,并对谋逆者实行株连九族的无情迫害。当六十三名无辜男子的鲜血流到王后艾格尼丝脚边时,王后艾格尼丝放声痛哭。若干年后,在父亲阿尔布雷希特一世遇刺的地方,王后艾格尼丝建造了富丽堂皇的科尼希斯费尔登修道院。后来,王后艾格尼丝在科尼希斯费尔登修道院宣布退位,同时想以禁食祷告[20]的方式结束生命。尽管王后艾格尼丝为了拯救灵魂而苦苦修行,但她心中仍然充满内疚自责。于是,王后艾格尼丝拜访了曾经在祖父鲁道夫一世手下当兵的隐士奥夫特林根的贝希托尔德,并邀请他移居科尼希斯费尔登修道院。不过,王后艾格尼丝的劝说徒劳无功。贝希托尔德回答道:“夫人,神不喜悦流无辜者的血,弃绝以奸恶吃饼,以强暴喝酒。神爱仁慈。”[21]
【注释】
[1]辛布里战争,又称条顿入侵,发生在公元前113年至公元前101年,是罗马共和国与南下意大利的日耳曼部族辛布里、条顿,以及安布昂等部族之间进行的战争。
[2]阿尔卑斯号,瑞士民间传统乐器,用挖空的杉木做成,已有几百年历史,是最具瑞士民间特色的吹奏乐器。
[3]康拉德·冯·塞尔登布伦,即塞尔登布伦的荣福康拉德,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塞尔登布伦王室成员,曾在中世纪瑞士翁特瓦尔登州修建恩格尔贝格修道院。
[4]恩格尔贝格修道院,位于瑞士上瓦尔登州恩格尔贝格的本笃会修道院,之前属康斯坦茨教区,现属库尔教区。
[5]三个自治的山谷,指前文的瓦尔茨特滕地区分为乌里州、施维茨州和翁特瓦尔登州。
[6]伦茨堡家族是中世纪瑞士东部的贵族。1173年后,伦茨堡家族的部分土地被哈布斯堡家族继承。哈布斯堡王朝的扩张和对这些土地的领土要求是导致1291年永久同盟和最终建立旧瑞士邦联的几个因素之一。
[7]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55—1308),罗马人的国王鲁道夫一世长子,1282年成为奥地利和斯蒂利亚公爵,1298年成为罗马人的国王,后被暗杀。
[8]永久同盟,瑞士联邦的最初组织形式,为反对哈布斯堡家族压迫,维护共同的利益,施维茨州、乌里州和翁特瓦尔登州于1291年缔结同盟,称为“永久同盟”。
[9]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14世纪哈布斯堡家族传奇人物,曾任乌里州和施维茨州执政官,因其残暴统治导致威廉·退尔叛乱,最终导致旧瑞士邦联的独立。
[10]贝林格·冯·兰伯格,出身图尔高州贵族家庭,翁特瓦尔登州的统治者,以对瑞士人的残忍而臭名昭著。
[11]阿诺尔德·梅尔希塔尔,席勒剧本《威廉·退尔》中的主人公之一,其父为老梅尔希塔尔。
[12]威廉·退尔之箭,传说当时的总督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承诺如果威廉·退尔能射中儿子头顶上的苹果,便饶威廉·退尔一命。结果,尽管威廉·退尔射中了苹果,但身藏了另一支箭——本想如果第一支箭未能射中苹果,便用第二支箭射死阿尔布雷希特·盖斯勒。于是,因被查出藏箭,威廉·退尔被捕。
[13]比格伦,瑞士乌里州的一处小村庄,相传为英雄威廉·退尔的出生地。
[14]莫尔加尔滕战役,1315年11月15日,旧瑞士邦联军队在楚格州的莫尔加尔滕伏击了奥地利公国士兵,赢得了莫尔加滕战役的胜利,并最终赶走了奥地利人。
[15]斯图亚特王朝,1371年至1714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
[16]亨利八世(1491—1547),都铎王朝第二任君主,英格兰王国国王及爱尔兰王国国王,英格兰王国国王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王后的次子。
[17]阿尔布雷希特·冯·哈勒(1708—1777),出生于现在的瑞士伯尔尼市,瑞士解剖学家、生理学家、博物学家、百科全书家,18世纪一流的生物学家,实验生理学之父,被称为“近代生理学之父”,曾用十年时间撰写成八卷本《生理学纲要》。
[18]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1792—1868),出生于意大利东部威尼斯海湾的港口城市佩萨罗,意大利作曲家,创作了39部歌剧、圣歌、室内乐、钢琴曲。
[19]匈牙利王后艾格尼丝,又称奥地利的艾格尼丝,哈布斯堡家族成员,阿尔布雷希特一世长女,于1296年嫁给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三世,成为匈牙利王后。
[20]禁食祷告,基督徒祷告方式的一种,在一段时间内全部或部分不食食物,以洗清人的罪行。
[21]源自《旧约圣经》中的《箴言》,原文为“这等人若不行恶,不得睡觉;不使人跌倒,睡卧不安;因为他们以奸恶吃饼,以强暴喝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