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市残疾人教育现状及送教上门服务

北京市残疾人教育现状及送教上门服务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已形成随班就读为主、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最后,在未进入教育机构的学龄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调查中,近70%的残疾儿童选择“送教上门”,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多重残疾,其次为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于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扶残助学、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

北京市残疾人教育现状及送教上门服务

目前,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已形成随班就读为主、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截至2013年,北京市共有特殊教育中小学校22所,在校生2988名,(其中285名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另有5682名残疾学生在全市1093所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12]首先,根据2015年“北京市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专项调查”数据显示,随班就读学生占全部入学残疾学生的59.4%,随班就读成为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次,自1985年以来,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教中心,开展随班就读的师资培训和巡回指导工作。从“十五”到“十二五”期间,特殊教育学校的入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说明不同残疾类型的残疾人的教育需要有差别,尤其是言语残疾和精神残疾儿童更愿意选择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最后,在未进入教育机构的学龄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调查中,近70%的残疾儿童选择“送教上门”,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多重残疾,其次为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于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扶残助学、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2013年北京市颁布《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要求“对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入校就读的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力争各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以上,实现残疾儿童“普九”目标。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北京市从1988年开始开展对残疾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在2004年之前主要依靠民办机构提供学前特殊教育,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陆续建成37个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示范基地,确保了全市每个区县都有特殊学前儿童随班就读,这些学前特殊教育示范基地为残疾幼儿提供一个康复训练、行为矫正的场所。高级中等特殊教育阶段,北京市一些特殊教育学校设有高中部和职高部,前者的教育目标定位于为残疾人高等教育输送生源,其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定向性很强,基本属于应试教育;后者的教育目标在于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教育,进行技术培训。在高等教育领域,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北京唯一的一所残疾人高等教育机构,也是我国第一所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院。此外,因为法律规定,高校在录取招生时不得基于残疾原因拒绝招录符合标准的残疾考生,残疾人也可以通过高考选拔进入普通高校接受高等教育。(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