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主要矛盾及按劳分配含义解析

新时代主要矛盾及按劳分配含义解析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时代主要矛盾自从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步入了新时代。分配制度变革是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转变为目前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十九大以来“共享”理念成为当下主流,收入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由此可以看出,养老保险金的累计金额直接受到劳动分配的影响。养老保险金的缴费基数的调整对工资也存在重大影响,与能否合理分配劳动者报酬有关。

新时代主要矛盾及按劳分配含义解析

(一)新时代主要矛盾

自从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步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对生活的需要不再是以温饱为目标,从“吃饱”转变至“吃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们需要更优质的生活环境、更高等的教育资源、更普惠的社会福利、更全面的社会保障。因此需要改进当前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继续提高生产力水平,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GDP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同时在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效率与公平难以兼顾的问题。基尼系数常年停留在0.4之上,贫富差距较大。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党为之奋斗的目标,经济发展要普惠全民,兼顾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逐步缩小贫富差距。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已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扶贫事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不充分的问题体现在发展质量不高,应从原有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生态、民生、经济等方面仍需继续完善进步。按劳分配属民生部分,其不充分体现在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面临挑战,在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组合效应的冲击下,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受到影响,一些低收入群体难以增加收入。GDP增长放缓,财政支出不断扩大的刚性需求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财政负担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胡鞍钢曾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四种社会的说法,四种社会包括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服务业社会和知识社会,尽管该观点发表于2002年,但依旧符合我国当下的国情。东、中、西部,以及行业间的不均、城乡差距都属于目前不平衡的发展问题。经济水平的不平衡也会带来按劳分配的不均,地区差异、城乡差距、不同性质企业的分配不均存在于当前的社会之中。按劳分配关系到每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只有解决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提升低收入者的薪资待遇,缩小高低间差距,才可以让全体公民共奔小康,共同富裕。

(二)按劳分配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历经了数次改革,可以划分为两种分配制度的变革和六个改革阶段。分配制度变革是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转变为目前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六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前(1951—1965年);(www.zuozong.com)

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1965—1976年);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

第四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1992—2002年);

第五阶段:改革完善阶段(2003—2012年);

第六阶段:十八大至“新时代”时期(2012年至今)。

十九大以来“共享”理念成为当下主流,收入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到2035年中等收入人群在社会中的占比将明显提升”,为此要做到“保低、控高、扩中”,逐步建立“橄榄型”的社会财富结构。

按劳分配涉及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社会保障关乎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社会保障与按劳分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已有研究表明,养老保险金的积累额度与企业和职工养老保险的综合缴费率、工作年限、缴费基数、工资总额和劳动报酬息息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养老保险金的累计金额直接受到劳动分配的影响。养老保险金的缴费基数的调整对工资也存在重大影响,与能否合理分配劳动者报酬有关。养老保险金缴费率过高,不仅会增加企业和职工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养老保险金的缴费率过高与我国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关,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我国将改革实行多年的企业20%的养老保险费率,下调至16%,降费率的同时,费基也相应下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