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附件一:化马乡九年义务教育验收报告

附件一:化马乡九年义务教育验收报告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乡普及初等教育检查验收总评分为93分,其中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都得满分,计48分。今年确定化马乡为普及初等教育的乡镇之一,化马乡党委、政府、教管会深感教育工作任务艰巨,担子不轻。在全乡干部、教职工的艰苦努力下,千方百计提高“四率”,加强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从而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

附件一:化马乡九年义务教育验收报告

一、基本情况。

化马乡地处我县南部,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极差,山是石头山,插在云里边,地是卧牛田,挂在山腰间,交通不便行路难,村庄坐落沟山尖,群众生活困难。全乡7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35个合作社,1260户,5776人,有耕地面积3533亩,其中山地278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8%,川地74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9亩,人均口粮184斤,人均纯收入255元。全乡共有学校8所,其中八年制学校1所,五年制公办小学1所,五年制民办小学4所,三年制村学3所,全乡共有公民办教师49人,其中初中教师18人(包括上教院2人),小学教师31人,招聘教师4人,民办教师19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4人,初级职称的教师28人,未评职称的教师16人,教师岗位合格率占总人数的84%,教师中党员4人,团员20人。

二、验收组到乡后,首先召开了乡党委、乡政府、乡教管会主要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参加的会议。由验收组的同志说明来意,共同学习了县教委印发的《关于普及初等教育的验收步骤、内容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统一了领导、学区以及验收组同志们的认识,掌握了验收的标准和方法。全乡分成四个组,奔赴各村校,通过人口普查表,重新核对摸底,建立学前儿童花名册、学龄儿童花名册、少年儿童花名册、在校学生花名册。在逐村摸清底子的情况下,到校与年报逐一核对,经过深入细致的村校验收后,验收组的同志又召开村社干部教师参加的座谈会,验收组的同志汇报了验收情况,并就巩固工作和村社干部、教师交换了意见。然后验收组的同志返回到乡上,召开了乡党委、乡政府、乡教管会领导、学区校长、教导主任、验收组全体同志参加的汇报会。首先听取了乡长申爱平同志的正式汇报,然后由验收组组长王建庭同志汇报了全乡验收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与县乡领导交换了意见,验收工作正式结束。

三、化马乡的“四率”情况。

经过这次全面验收,化马乡的“四率”是:

1.普及率

12—15周岁少年儿童总数,年报为376人,实际摸底为358人,实际数比年报数少18人;12—15周岁在校儿童总数年报为222人,摸底数为264人,年报少报42人;小学毕业、结业、脱盲人数普及率年报为97.1%,验收复核为96.6%,超过部颁标准六点六个百分点。

2.入学率

适龄儿童总数年报为487人,摸底数为475人,在校适龄儿童总数年报为471人,摸底数为459人,入学率年报为96.7%,验收为96.6%,超过部颁标准一点六个百分点。

3.巩固率

学年初学生年报数为646人,摸底验收数为668人,学年末学生数年报为643人,实际数为660人,巩固率年报为99.5%,实际为98.8%,超过部颁标准三点八个百分点。

4.毕业率

毕业班学生数年报为94人,实际为82人,实际毕业生人数年报为94人,摸底实际为82人,毕业率年报为100%,实际为100%,超过部颁标准十个百分点。

全乡普及初等教育检查验收总评分为93分,其中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都得满分,计48分。领导管理共20分,得16分,丢4分,主要原因是村一级没有普及初等教育的书面规划和计划;学校工作共20分,得19分,失1分,主要原因是个别民办学校一年级授课没有教案;办学条件实得10分,失2分,其原因是冲家合作社村学有15平方米的危房。

四、对全乡教育工作的基本估价。

今年确定化马乡为普及初等教育的乡镇之一,化马乡党委、政府、教管会深感教育工作任务艰巨,担子不轻。他们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了干部、教师和学生,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教育方面的精神,转变观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加快教育改革,以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指导思想,确定了抓教育先从基础教育抓起,把普及初等教育作为全乡教育工作的重点,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的工作思路。在全乡干部、教职工的艰苦努力下,千方百计提高“四率”,加强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从而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www.zuozong.com)

1.加强领导,重视教育

全乡形成了乡、村干部齐抓共管教育的网络,乡党委、乡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全乡工作的重点之一,为1993年普及初等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乡上成立了由五人组成的乡教管会,乡长申爱平为主任;各村成立了教管领导小组,由有文化的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任组长。乡党委和乡政府从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教育的高度出发,对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思想上重视,工作上上手,行动上见效,把脱贫致富的突破口选在抓教育上,坚持治穷先治愚,治愚重教育的思路。几年来,乡村两级领导自觉进校门,问校事,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乡村两级教育组织分级管理,年初制定规划,都能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关系,研究解决问题,对个别学校校长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学校的领导班子,使学校面貌大变,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乡党委每年六次专题会议,乡政府十次专题会议,年内乡教管会召集会议,碰头议事在20次以上,乡上在“三干”会议上几乎每次安排和强调教育工作,学区领导和乡领导经常取得联系,汇报工作,提出建议,从而使全乡的教育工作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支持、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乡党委书记王志明同志三次被评为省、县级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2.狠抓基础教育,努力实现普及任务

化马乡被确定为普及初等教育的乡镇后,乡党委、政府、教管会把普及初等教育作为今年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首先制定了普及规划,在实施规划过程中,继续推行了以往行之有效的“五包一定”办法(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社、乡村干部包户、校长包校、教师包教、定期普及),把动员学龄儿童入学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教育群众再苦再穷,不能误了孩子,全乡形成了送子女上学光荣,不送子女上学可耻的良好风气。二是对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减免书杂费,如山背学校给五名学生减免书杂费39元,化马学校连续多年给化马村残疾人石正选之女石水花减免书杂费180多元。三是给生活困难的学生家庭解决粮款,把发放回销粮、救济款与适龄儿童入学挂钩,保证了儿童入学,去、今两年累计解决14户,520元。化马村一社员因家庭困难,送两个孩子上学有困难,乡上解决回销粮300斤,口粮款30元,保证了孩子正常上学。四是开展了“希望工程”活动,今年上半年团县委解决100元,支助了10名困难儿童入学,并解决书包、作业本、钢笔学习用品近千件,发放给困难儿童,使能入学的学龄儿童都上了学,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

3.科学管理,提高质量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乡教管会根据县教委提出的抓好一个基础、确立两个重点、重视三个建设、强化四个管理、形成良好的四风的要求,结合本乡教育工作实际,一是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各校从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产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乡教管会、学区年内通过开会检查、谈话、听课、讲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和责任性。二是把全乡各类学校按教学情况分类排队,经检查评估,引入竞争机制。今年3月份乡教管会配合县人大、县教委以及督导组对各校进行了视察和督导评估,在此基础上,乡教管会对各校进行全面评估打分,并与教师工资挂钩,年终兑现奖罚。三是各校都建立健全了“三表一图六册”,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强化了学校的管理工作,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93年小学毕业升学统考,人均分达到138.5分,合格率达到56.7%,比上年人均分上升了18分,合格率上升了12.7%;初中毕业升学统考,人均分达到398分,合格率达到33.3%,人均分比上年上升18.5分。1993年考入中专学生13名(包括舟曲县5名)。前不久在乡党委副书记王之伦同志的陪同下,教委官亭片督学对石阏子小学学生考试成绩进行了单项评估。石阏子小学毕业生人均分达到137.9分,合格率达到52.2%,双科成绩均居全县小公办学校第一名。充分证明了调整后的校长杨维华同志在从严治校、科学管理、提高质量上措施得力,成绩突出。石院小学两个民办教师,教了五个年级83名学生,教师每天的工作量长达十几小时,有时竟忘了星期天。两位老师工作上勤勤恳恳,从无怨言,今年五年级8名学生参加毕业升学考试,有6名学生考入了化马初中。

4.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化马乡党委、政府坚持人民教育人民办,他们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实现了“一无多有”,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学区几所民办学校调整解决课桌凳50套,8所学校无危房,班班有课桌凳、厕所、围墙、大门。由于乡党委、乡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经乡党委书记王志明同志多方协调,解决了化马学校的操场问题。发动劳力,筹集物资翻修了石院小学。乡长申爱平同志在检查学校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两年内给新声小学解决资金150元,用于维修学校护坡,给石院小学解决资金100元,用于师生接线照明,给石阏子小学调剂水泥15袋,资金200元,石阏子学校自筹资金200元,学生背细砂12立方,折价120元,用于修复、加固学校围墙。化马、石阏子小学筹集资金12000多元,打水泥地坪,用涂料粉刷教室及宿舍,美化了学校环境

5.建立了一支适应山区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特别是在民办教师的任用上,化马乡党委、政府、教管会坚持从本乡的高中毕业生中推荐,通过文化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建立了一支能够无私奉献、能文能理、能上能下的教师队伍。公办教师绝大多数也是返回本乡工作的,他们不嫌家乡穷,不嫌家乡苦,立足当地,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而安心工作。乡党委、政府对教师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培训,生活上关怀,工作上严要求。民办教师的报酬解决得好,去年给每个民办教师解决口粮500斤,每人兑现补助工资240元,今年已兑现口粮500斤,并按30元、12个月年底一次性兑现补助工资。对家庭困难较大的教师另外解决粮物,使之安心教育工作,在春节元旦、教师节,乡上还召开茶话会、座谈会,买上慰问品慰问教师。近几年来,有1名教师受到国家教委表彰奖励;4名教师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22名教师受到了县上的表彰奖励。教师建房优先解决宅基地,仅今年解决了三户教师的宅基地,通过以上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苦在山区苦教书,无私奉献为人民”的高尚品德。

我们这次深入乡、村、社、校检查验收普及初等教育工作,是一次向化马乡村领导、化马人民、化马全体教师学习的好机会,我们深深感到,在这样一个贫困山乡能够普及初等教育,最基本的经验是“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真正体现了全乡上下把发展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使教育工作在贫困山区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完成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我们也衷心地希望化马乡党委、政府、教管会继续发扬“四苦”精神,为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宕昌县人民政府化马验收组

1993年12月14日

(注:这是我县第一个实现普初的乡,为今后的验收工作创造了经验和办法,我任组长并起草了这份验收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