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于1986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近几年来,由于上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经过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贫困状况有了明显改变。但是,由于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12万多人处在贫困状态,每年有2000多名学龄儿童面临失学或辍学。自1991年实施“希望工程”以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地团委十分关心我县的贫困学生,在救助资金、物资上给予了很大照顾,省直有关对口扶贫单位也向失学儿童伸出了援助之手,省、地、县各级领导带头结对救助失学孩子。截至目前,全县已多渠道救助失学儿童1267名(其中海外救助100名,省内结对救助150名,个人结对救助20名,基金会救助105名,县内自救892名)。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广泛动员,层层发动。1991年下半年,团县委向全县各级团组织发出了《关于开展“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少年活动的安排意见》的通知,号召各级团组织、每个团员青年立即行动起来,开展“为了弟弟妹妹,为了祖国的未来,少吸一包烟,少买一盒化妆品,少喝一瓶酒,为农村贫困失学儿童献一片爱心,救助一名失学少年”的活动。从此,全县迅速掀起了宣传“希望工程”,关心“希望工程”的热潮,团县委及时印发了千余份倡议书。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响应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捐助,我县“希望工程”在实施之初声势大、效果好。
二、领导带头,率先救助。我县“希望工程”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上至省长,下至地县领导都有救助对象。1993年春季,副省长郭琨一人救助了我县理川镇下街村第八合作社的杨明安等三个孤儿,并利用下乡之际,专程给他们送去了救助金和生活、学习用品。1993年12月和1994年5月,郭省长又先后委托县上去兰州汇报工作的副县长,省上帮县扶贫工作队的同志送去了救助金和学习用品。原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黄罗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民进甘肃省副主委、省人大常委、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顾竺先生,省“两西”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刘峻青,团省委副书记周永革,中共陇南地委书记赵麟祥,政协陇南工委副主任戴树举等省地领导都在我县救助了失学孩子。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各位领导都有各自的救助对象。由于省、地、县各级领导带头,率先救助我县的“希望工程”从一开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3.多方捐助,扩大规模。为了扩大救助规模,他们一是紧紧依靠团省委和省“希望工程”领导机构,多方联系,厂县挂钩;二是紧紧抓住省直有关单位和企业帮县扶贫的机遇,向他们汇报情况,使其动感情。通过努力,兰州西固热电厂与我县签订了连续五年救助100名失学儿童的协议;省计划委员会、省粮食局等单位对我县“希望工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在全部落实救助资金的同时,西固热电厂还利用扶贫蹲点机会,投资2万多元,为我县边远贫困的车拉乡小学架通了照明线路。经过联系,在我县扶贫的兰州高压阀门厂也表示了救助一批失学儿童的意向。
4.实施“四个一”,殷殷助教情。宕昌教育的落后状况和大量学龄儿童由于贫困面临辍学的现状深深打动了首都干部职工的心。最近,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给贫困地区青少年捐一点钱,捐一件衣服,捐一本图书,捐一个文具),这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机关对贫困地区青少年的爱护和关怀。团省委在分配捐赠物资时,对我县重点倾斜,共分配衣服9000件,图书6500册,文具6000件,这些物资已通过铁路、公路,千里迢迢从首都北京运至我县,并已发放到全县31个乡镇近4000名贫困孩子手中。另外,又为我县修建希望小学分配人民币10万元,踏板式风琴一架,晶体管收音机一台。宕昌县希望小学校址经省地县三级团委协商,选定在哈达铺镇上罗村学的旧址上动工修建,于1994年10月底全部竣工。学校占地面积1532平方米,建筑面积328平方米,其中教室216平方米,办公及生活用房112平方米,总投资23.2万元,其中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捐款10万元,占总投资的43.1%;县电力局、公路段、岷江林业总场等单位投资投料折合1.9万元,占8.2%;群众投工投料折价3.1万元,占13.36%。校舍主体工程建成后,为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省上帮扶单位兰州西固热电厂捐资8万元,硬化了校园操场,添置了课桌凳及办公用具,占34.48%;哈达铺镇投入2000元,购买了18英寸彩电一台;县体委及上罗村赠送了篮球、跳绳、铅球等体育器材;中国烟草总公司及团县委捐赠图书820册,生均达5.4册,学校“两箱三仪”(数学教具箱、自然教具箱、地球仪、三球仪、形成演示仪)及音乐器材齐全。宕昌县希望小学建成后,上罗村及周围下罗、玉岗三个村学生的就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观,彻底解决了当地学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建校以来,入学率由1994年的36.1%上升到95%,在校学生由52人增加到152人。首都团组织开展的“四个一”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团县委工作人员搞好“希望工程”的信心。他们决心管好用好捐赠款项和物资,把首都送来的爱心宣传好,把捐赠物资发放好,把希望小学建设好。(www.zuozong.com)
5.加强管理,再上台阶。实施“希望工程”以来,他们始终如一地视管理为生命,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实施成员单位共同抓,搞好“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在管理上,他们认真落实“希望工程”条例,注意管好用好救助资金和物资,进一步完善了建档、建账制度,实行了专账专人管理;建立了被救助学生档案管理、资金收入、复信汇报制度;严格按照管理程序操作,使我县的“希望工程”更加规范化,再上新台阶。
同时,在哈达铺镇王家行政村建成了上海灵光希望小学,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土地是群众捐献的),总建筑面积达780平方米,解决了牛家、拖藏、王家行政村少年儿童的入学难问题。
1994年8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