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心理不成熟是“佛系文化”社会表征下的实质,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来阐释“佛系青年”产生的社会原因和群体心理机制是看待这一现象出现的正确思路。
(一)社会认知下价值观的变迁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okeach提出将价值观定义为“价值观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或者存在的状态,是一个持久的信念”。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人也是社会的现象,是行动和态度的指导。[3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也会出现变迁。青年群体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都与之前父辈时代的环境有极大的不同。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时代下的新媒体更是比之前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青年群体受到的不只是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熏陶,还有外来文化的侵蚀。青年人正是处于人格、心智和价值观都尚未定型的阶段,各种各样的文化环境都会对青年人的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巨大的影响。青年群体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思考催生了“佛系”概念,“佛系青年” 关注于自身的兴趣和发展,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深层体现出青年群体的价值观由之前的集体主义变为更自由的以个体为主的自由主义。曾有一项针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数据显示自1987年至2015年,在青少年中排名前五的终极性价值观中,个人价值观等级(例如舒适的生活、快乐和自由等)趋势是上升的,而呈下降趋势的则是涉及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例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数据体现了个人中心取向在终极性价值观中不断抬升。[35]这数据说明当代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在物欲横流、物质丰富的年代,人们已经不再追求集体主义,人们更多开始关注于自身的需求。网络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更是让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横行,反叛权威、追求自由的价值观为青少年所接受(转载自沈潘艳)。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变迁,“佛系青年”的出现是具备其合理性的。
(二)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期望下降
“期望理论”是知名心理学家V.弗鲁姆提出的,他认为,理论效价和期望值决定着个体的行动力。期望理论的公式:激励力=效价×期望值,该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分别是效价和期望值,效价是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在工作中或者想要达到目的过程中的重要度或者价值大小,期望值是指个体依据自己所拥有的经验对实现目标的成功可能性大小的评估。这说明个体做一件事情的完成度取决于个体对与这一事物的目标期望值和完成这一工作的信心程度。弗鲁姆认为个体在进行某项工作之前是知道他们行动会出现的各种结果,个体在面临选择时会基于结果的主观价值以及从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中选取最佳选择行动路线。[36]“佛系青年”中表现出的各种“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我只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也行、没有也行”的对事情的态度,个体的行动力自此体现。如若个体对于从事某项工作的效价评估不高,与此同时,个体对自己的目标的价值的实现却评估很低,则会出现个体对于实现某一事物的目标的动力不足的结果。“佛系青年”没有青年群体那种拼搏和竞争的活力,只完成自己的事情、不争不抢的态度使得个体不再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但求在现有基础上无功无过。动力不足的问题,对于社会事物的效价不高的原因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我国的发展已经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让人们不得不面临更多挑战,涉世未深的青年群体更是会经历更多的挫折,这种经历挫折改变无望后更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叫“习得性无助”。青年群体正处于刚刚步入社会,从父母的羽翼下走出来,经历的挫折极易使个体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并且在无力改变下更是会选择逃避。个体为了使自身的冲突下降,必然会对事物的期望值和效价降低,这种情况得到的必然结果是个体所得到的激励力量不足,对于事物的完成度也不高,那么更加会产生挫折感,于是青年群体开始出现这种“不争不抢,不问输赢”的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来降低自身的期望值,进而选择逃避来使自己不会追求更多也就不会产生更多的挫折。
(三)新媒体时代网络行为下的从众现象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和行为习惯。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影响下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判断。[37]从众行为是指群体成员跟随群体做出的行为倾向。[38]新媒介的产生,网络平台上出现各种新的社交软件,尤其是新的手机App的大热,使得网络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品”,而变成生活中的“必需品”,属于网络“原住民”的青年群体也越发依赖网络。网络中各种信息渠道如微博、朋友圈、B站(一个视频平台)、直播软件(虎牙游戏直播、抖音音乐App)是青年群体获得信息最普遍的途径,各类意见领袖与热门微信公众号的流行更是将信息爆炸的时代推上了高峰期。人们不断地从新媒体中获得最新的消息,“佛系青年”的传播便是在这些平台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的。这种新颖的信息会抓住青年人的目光和好奇心,青年群体的猎奇心态会使他们出现跟风现象,一部分人会出现真从众现象(群体行为、思想和行动为个体接受的情况),以“佛系青年”自居,另一种情况是部分群体并不赞同这种价值,但为了迎合潮流,出现假从众现象(内心并不赞同,但行为受群体影响并倾向于群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无孔不入,从众心理的传播扩散也便有了强有力的载体保障。因此,“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并且迅速流行的原因便很好理解。“佛系青年”中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在大范围从众行为影响下,比如各种微博大V的关注以及主流媒体的传播都会使得“佛系青年”这种网络热词越发火热,青年群体跟风现象严重,越发让“佛系青年”这种现象成为现阶段青年群体的文化表现形式。(www.zuozong.com)
(四)社会环境下对于“佛系青年”的态度以及功能分析
态度在社会心理学中阐释为:人们所产生的对某些事物的较稳定、一致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态度的构成有认知、情感、意向。[39]青年群体对于“佛系青年”的态度是从认知上到情感以及意向上都表达出的对其的认同。从认知成分上分析,“佛系青年”表现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现在青年人对自己所拥有的这种态度理性分析后得出的正确评价以及努力追求的生活态度;从情感上分析,“佛系青年”是青年群体面对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无奈和向往“无欲无求,享受内心平静”的生活的积极态度;从意向成分分析,“佛系青年”慢慢成为青年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思想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对某一事物所拥有的态度是因为态度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需求。[40]
态度所具备的社会功能是形成或改变个体的深层的心理动力源。社会心理学家卡茨认为,人们对某一事物存在积极肯定的态度是因为这一事物对于个体的需求是有用的,而对某一事物存在消极的态度,则是说明该事物的存在会影响个体的需要的满足。而且,个体对于某一事物的态度不仅可以反映出个体的需求,也可以帮助满足个体的需要。[41]“佛系”为青年群体所广泛接受,源于“佛系青年”表现出的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青年群体在经历无数的挫折后的满足内心的平静和减少欲望的需求。当今时代的青年群体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的宠爱和放纵已经让青年人初入社会表现出极强的不适应性,工作上的不顺心,与亲密伴侣情感上的缺失以及生活上的巨大压力使得青年群体不断为生活奔波忙碌,“佛系青年”的生活态度的出现使得青年群体有了精神上的追求,使内心对于这种生活向往的需要得到满足。卡茨提出一个人所形成的态度或者态度的改变是为了进行自我防御,保持自我内部的协调性。青年群体不断地经历着“房车债”“找工作难”“精神压力大”等现代问题,青年群体对社会结构的固化所形成的“阶层固化”担忧。2017年网络中对于“农村的孩子难当状元”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大城市资源的优越性是其他三线城市不能比的,不少青年群体逐渐意识到努力比不过先天环境的优越。于是,人们开始改变自身对于生活态度的转变,逃避努力追求却一直没有满足自身达到的标准的失落感和冲突,改变对于现实生活的追求,降低失落感和冲突感,使人的情感得到满足。卡茨认为人们不断通过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佛系青年”所体现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关注自我的发展”折射了青年群体对“佛系”价值的认同,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五)急剧的社会转型与社会焦虑导致佛系青年的生成
伟大导师马克思曾指出:“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42]“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3]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感受到急剧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焦虑。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正确性认知,也为分析人的心理因素提供了秘密的“钥匙”,也为辩证分析“佛系青年”的我们考察和剖析青年的佛系心理生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视角。所以,人的心理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结果,是人对社会的投射与反映。因此,青年的“佛系”心理的产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青年群体对社会环境、社会存在的积极反应与自我适应,是社会发展在青年群体中的内在投射,即“佛系”心理的出现有其必然的社会根基。我国自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进入急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中的物质财富增长量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满足,也给人们带来生活不易的焦虑。可以看到,当前青年现状是青年群体的学业、就业、创业、婚恋、住房等方面都面临着“鸭梨山大”,青年群体大多数人都成为“卡奴”“房奴”和“孩奴”等各种奴,面对社会阶层固化与社会断裂,部分青年无法面对巨大的社会挫折,从而自我逃避、自暴自弃,变成“社畜”,哪里还敢奢求所谓“风和自由”。认为人生如苦行,繁忙的工作让人体会不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在面对有限的升职空间、不断上涨的住房价格、日益扩大的生活开支、负担沉重的育儿养老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诸多问题时,青年人的焦虑是日益加剧的。然而当人们的努力奋斗却换不来他们理想的生活时,他们就会迷茫,甚至会放弃之前奋斗的勇气,转而变成“无所谓”的心态,过着一种随遇而安的恬静的佛系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