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文化界定及研究:形式与社会冲突

亚文化界定及研究:形式与社会冲突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学类书籍中,存在多种关于“亚文化”的释义。但是,这两层含义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特质,即“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所区别,是群体内所共享的文化形式。与此同时,“亚文化”往往还蕴含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权力关系,深刻反映着社会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与矛盾冲突。这一定义符合社会学界的普遍共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反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极端的亚文化形式。

亚文化界定及研究:形式与社会冲突

社会学类书籍中,存在多种关于“亚文化”的释义。在1999年年底第10版《社会学》中,美国学者波普诺从广义范畴,将“亚文化”定义为拥有更为广泛文化的一类亚群体,这一群体具备某种亚文化的特征,同时,又具备某些文化要素的生活特征,这是其他大多数群体所不具备的。[2]澳大利亚学者盖尔德在《亚文化读本》中,对“亚文化”的定义与波普诺有所差别,认为亚文化群是具有相同爱好与特点的人群,这种兴趣有其独特性,而群体中个体身份、行为与从事行为的地点也表现出非常规化或边缘化的特点。[3]

综合上述两位学者对于英文“subculture”一词的定义,可以判断,亚文化至少具有两层含义:其一,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或者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之下却又与之抗衡,甚至是社会中特定群体之间所共享的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其二,也可以指共享某一亚文化的群体,在一定语境下译为“亚文化群”。由上可知,“subculture”既可以指具有某种特殊爱好与生活方式的群体,也可以指某种特殊的行为方式。但是,这两层含义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特质,即“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所区别,是群体内所共享的文化形式。换句话说,社会中产生某种有别于主流文化的形式,并获得部分人的认同,形成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特殊的群体性文化形式就被称作“亚文化”。而“亚文化群”就是由对某种亚文化产生认同的个体所组成,他们有别于主流文化群体,是被贴有标签的一群人,拥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独特特征,例如边缘性、非常规性等。

与此同时,“亚文化”往往还蕴含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权力关系,深刻反映着社会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与矛盾冲突。加拿大学者布雷克在对“亚文化”的研究中,非常重视从亚文化理解社会政治架构,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性联系。布雷克认为,“亚文化”是社会结构中处于从属位置的群体自发产生的生活方式,是在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用来回应主流意义系统的独特表达形式,“亚文化”的产生也象征着处于从属位置的社会群体试图从自身出发回应社会现存结构提出的挑战,以及解决各类结构性矛盾。从社会结构层面来解读“亚文化”,可以看出,“亚文化”的概念既可以划入社会学范畴,又可以归为文化政治学的领域,而“亚文化群”的产生,既有主流文化群体的划定,也有被划定群体的主动实践创造。马克思主义学家葛兰西从文化政治学角度出发,将亚文化视为从属社会阶层与主流社会阶层之间协商与斗争的政治文化产物。虽然这种斗争仅发生在社会文化层面,更多的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实质性的效果有限,往往也难以撼动现有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但是其带来的意义是巨大的,为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形式带来挑战,因此深受一些学者的关注。

无论是从社会学角度,还是从文化政治学角度来界定“亚文化”,其具有的逆反性与抗争性的特点都不容忽视,与此相关的“反文化”(counterculture)或者说“反主流文化”也必然需要进行讨论,学者皮艺军将“反文化”定义为对主流文化形式构成威胁或挑战的亚文化,其中包括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理念、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这一定义符合社会学界的普遍共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反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极端的亚文化形式。从“亚文化”与“反文化”定义的相关研究来看,社会中既存的结构性矛盾催生出“亚文化”,而“亚文化”又代表着在社会阶层中处于从属地位的群体对主流社会阶层的意识层面的对抗。西方学者认为边缘群体与占据主导地位群体之间的斗争,也就是结构性矛盾,主要聚焦于性别、年龄、种族与阶层等方面。在这种背景下,男性与女性、青少年与成年人、白人与其他有色人种、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对立性群体也被架上历史舞台,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斗争随之加剧,诸如女性文化、黑人文化、青年文化、工人阶级文化等亚文化形式也应运而生。(www.zuozong.com)

在某种层面上,伴随着结构性矛盾斗争而涌现的具有对抗性的亚文化形式与亚文化群体,可以被视为位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对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阶层的政治性反叛与文化性抗争。虽然在反叛对象与反叛内容上有所差异,但是并不代表各种亚文化之间没有共通性,恰恰相反,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是不同亚文化之间仍具备相互交融的可能。举例来说,青年亚文化与黑人文化、同性恋文化、工人阶级文化等亚文化之间就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因此,单纯界定“亚文化”的含义很难厘清各类亚文化的具体内涵,想要对某类亚文化展开研究,进行深入了解,就需要对该类亚文化群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作出系统的回顾,然后才可能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对某一类具体的亚文化群体的生存现状作出基本的判断。

可见,在比较复杂、分层化严重的社会中,都会有几种文化并存。其中,在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文化一般称为“主文化”,主文化体现的是社会统治思想和主导价值观,它所代表的是在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的那些群体的利益。[4]亚文化,又叫作副文化、次文化或者集体文化,“具有颠覆精神的文化,积极地寻求一种小众的风格”[5],它与主文化相对应,是一类区别于主流之外的局部的、从属的、次要的、支流的文化现象,是某个区域或者文化群落中成员所特有的观念、习惯等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它拥有与主文化相通的近似主文化的价值和观念,同时又兼具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独有的价值和观念,它代表的是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的群体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