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川光圀与日式拉面的历史探索:广东起源与不断发展

德川光圀与日式拉面的历史探索:广东起源与不断发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式拉面算是日本国民食品的一种。酱油拉面是现代日式拉面的原型。所以,若细说源头,现代日式拉面竟是广东人的发明。德川光圀的父亲对他不甚喜爱,放他在家臣家长到4岁,才第一次与他相见。德川光圀少年浪荡,改邪归正后成了道学家,给面取名也要考虑“政治正确”,叫人啼笑皆非。不过,德川光圀的后乐乌冬并未激起水花。直到今日,日式拉面依旧在不断变化发展。

德川光圀与日式拉面的历史探索:广东起源与不断发展

徳川光圀とラーメン

人物小传:德川光圀

江户时代水户藩第2代藩主,从小不被父亲喜欢,是个不良少年。18岁时读《史记》幡然悔悟,决心改邪归正。做藩主后专心藩政,整理寺院神社,铺设上下水道。他重视儒学,邀请明遗臣朱舜水讲学,还设立史局编撰《大日本史》,奠定了水户学的基础。

日式拉面算是日本国民食品的一种。无论关东关西,不管大街小巷,走几步就能看见拉面招牌。到了饭点,顾客把店面塞得满满当当。若是有些名气的面店,门前还排上长队,不管严冬酷暑,客人都立在外面耐心等待。

刺身寿司等吃食比起来,拉面价格平易近人,不用小心翼翼研究价目表,吃起来轻松自在。拉面分味噌拉面、酱油拉面和豚骨拉面等,弯弯曲曲的淡黄细面浮在或清或浓的汤汁里,碗边码着白生生的豆芽、油黄腌笋、粉嫩叉烧和黄澄澄的半熟蛋,中间饰一撮切碎的碧绿香葱。冬天点豚骨拉面,喝一口大骨熬的白汤,身子一下暖和起来;到了夏天,酱油拉面又成了热门,它滋味清爽,绝不会觉得油腻。

酱油拉面是现代日式拉面的原型。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日本第一家拉面专卖店在东京浅草开业,店名“来々轩”。来々轩卖酱油拉面,博得极高的人气,店主尾崎贯一是日本人,厨师却是从横滨中华街招聘来的广东人。明治初期,不少原居长崎的广东人搬到横滨居住,横滨是繁忙港口,外国人频繁进出,广东人制作面条出售,时人称“南京荞麦面”。所以,若细说源头,现代日式拉面竟是广东人的发明。

其实,早在300多年前的宽文五年(1665年),已有日本人尝过原汁原味的中华面。此人是“御三家”之一的水户2代藩主德川光圀,也是德川家康的亲孙子。德川光圀的父亲对他不甚喜爱,放他在家臣家长到4岁,才第一次与他相见。也许因父子关系紧张,德川光圀长成斗鸡走马的不良少年。他成年后偶然接触到司马迁的《史记》,对汉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洗心革面,成了一心向学的知识人。

宽文元年(1661年),德川光圀继任藩主。当时武家社会尊崇儒学,奉中国的朱子学为正宗。德川光圀广邀学者来水户讲学,听说长崎有一位名叫朱舜水的学者,是明亡后渡日的遗臣,于儒学颇有研究。他辗转将朱舜水请到江户的水户藩邸,请他讲讲中华学问。

德川光圀是兴趣广泛的人物,不光儒学,也就礼法、农学、造园技术等频频发问,朱舜水也耐心解答。两人接触日多,彼此性格投契,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话题也越来越多。德川光圀是美食家,亲口尝过各地食材,还会评价优劣。据光圀的《西山公随笔》载,时人以为小田原海岸捕捞的鰤鱼滋味最美,他认为伊豆国真鹤近海的鰤鱼最好,无有出其右者。他还让手下在水户建了牧场,自制乳酪,早早吃上了高蛋白的“洋食”。光圀也是面食爱好者,曾亲手制作乌冬面。见他对美食感兴趣,朱舜水教他许多中华菜品,还特地讲了讲中华面。

古中国有藕粉加小麦粉和面,借以增加面条韧性的做法。煮面的汤也大有讲究,不管是鸡汤肉汤,至少不能是白水面。德川光圀很感兴趣,细细记下中华面的做法,还亲手试制。想必朱舜水也尝了光圀做的面,身在异国他乡的朱舜水吃着似是而非的中国面,一定百感交集吧。

与德川光圀关系亲近的日乗上人是日莲宗僧侣,从京都召来水户,日乗久在光圀身边,对他的生活颇多了解。据《日乗上人日记》载:元禄10年(1697年)6月16日,德川光圀亲手和面煮面,招待最亲近的家臣。面是藕粉和小麦粉制成,汤是火腿熬出的高汤,火腿专门从长崎采购。吃面时配“中华五辛”,也就是韭菜、藠头、葱、大蒜生姜。光圀说此面为“药膳”,加五辛可发散五脏中的淤气,可能也是朱舜水的教导。(www.zuozong.com)

不知家臣们对这新鲜吃食喜不喜欢,反正德川光圀十分满意,给它取了个“后乐乌冬”的名字。“后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德川光圀少年浪荡,改邪归正后成了道学家,给面取名也要考虑“政治正确”,叫人啼笑皆非。

不过,德川光圀的后乐乌冬并未激起水花。因信仰佛教的关系,天武天皇早早颁下“肉食禁止令”,从此日本人对红肉退避三舍。到了5代将军德川纲吉的时代,幕府更颁下“生灵怜悯令”,别说猪牛,羊鸡狗全不能吃。德川光圀是德川家康的亲孙儿,身份非同一般,大鱼大肉犯禁令,将军纲吉不能拿他怎么样,寻常百姓便不同了。于是后乐乌冬只在水户藩内流传,藩主偷偷做,家臣们偷偷吃,仅此而已。

早在300多年前,明遗臣朱舜水将中华面传入日本,虽没能开枝散叶,也是一次难得的尝试。日本人以米为主食,对面也充满热爱。据江户时代的《守贞谩稿》记载,江户人喜食荞麦,几乎每町都有荞麦面店,更有无数流动荞麦面摊。荞麦面与拉面在食材、制法上都有区别,毕竟同属面类,吃惯了荞麦面,也更容易接受后来的拉面。

到了20世纪,各种拉面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清爽的酱油拉面与荞麦面滋味相似,受到广泛欢迎。二战结束后,不少日本人从中国归国,带回地道的制面手艺,1947年,猪大骨熬汤煮面成为潮流,豚骨拉面因此诞生;1955年,添加味噌的拉面出现……直到今日,日式拉面依旧在不断变化发展。一碗面看似简单,汤头是猪骨还是虾贝?面是细面、中细面、中粗面还是粗面?叉烧的调味如何恰到好处?……里面学问实在太多了。

店铺推介

金龙菜馆:茨城县是水户藩的旧领,德川光圀在此地享有崇高声誉。“金龙菜馆”是水户拉面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远藤馨辉的店。该店根据史料忠实还原德川光圀制作的“后乐乌冬”,采用高级食材中华火腿熬汤,添上大蒜、韭菜等“五辛”同食。

地址:水户市米泽町237-15。

水户藩拉面:四川菜馆的“水户藩拉面”采用藕粉和面,完全遵守传统。汤中添加了大蒜、韭菜等“五辛”,还格外加上枸杞子、松子和香菇等汉方食材,不但色泽鲜艳,对身体也有好处。

地址:水户市河和田町38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