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叶青的感觉论和经验论解析:认识的来源和实践验证

叶青的感觉论和经验论解析:认识的来源和实践验证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青持“感觉论”“经验论”,认为感官是认识外界事物的窗口,思维是由感觉活动而引起的,感觉造成了观念的材料,思官的产物要经过感官的验证,所谓认识,就是“以能知的感官去理解所知”,认识的起源是“由于经验而成于经验”。叶青的“感觉论”包含唯物主义因素,杨伯凯指出,“思想、知识、乃是外物藉感官而反映于思官中的影响。我们的认识,当然是经验论的,同时亦是感觉论的。”

叶青的感觉论和经验论解析:认识的来源和实践验证

张东荪沿着康德的“理性”路线,以认识论为基础建构多元论宇宙观,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知者”与“所知”中间那一段,在知者与所知中间,“普遍认为没有东西存在,换言之,即好像是空的。所以能知与所知得以直接发生关系。我则以为在这个中间却有许多东西,换言之,即是复杂的。两端独简单,中间独复杂……至于两端的背后,则完全超出我们的可知界了”。知识是由条理、感觉、范畴、设准和概念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它们相互平行,没有递进关系,离此则无知识[149]

叶青持“感觉论”“经验论”,认为感官是认识外界事物的窗口,思维是由感觉活动而引起的,感觉造成了观念的材料,思官的产物要经过感官的验证,所谓认识,就是“以能知的感官去理解所知”,认识的起源是“由于经验而成于经验”。叶青的观点被张东荪的支持者南庶熙批评为“唯感觉论”,认为把感觉在形成思想、记忆和概念过程中的作用等同于思想、记忆和概念本身是错误的,因为思想、记忆、概念都不是感觉,“科学始终并没有相信感觉。不然,何以必须发明望远镜与显微镜呢?足见科学本以为肉眼不可靠。其所以不完全抛弃感官乃是因为无可奈何”,“并不以为感觉是最好的材料。”[150]叶青答辩说:离开感觉的认识是空想的,南庶熙以感觉有错就不信任感觉是因噎废食,科学方法论的一贯精神态度全是感觉论,离开感觉,科学就成了玄学和神学[151]。叶青的“感觉论”包含唯物主义因素,杨伯凯指出,“思想、知识、乃是外物藉感官而反映于思官中的影响。我们的认识,当然是经验论的,同时亦是感觉论的。”[152](www.zuozong.com)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重视感觉在认识起源中的基础性、决定性意义。张岱年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唯一源泉,客观世界是感觉的对象、“必要的基础”、“根源”,感觉以实践为基础而发生,由感觉过渡到概念也是基于实践,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发展过程,康德“只机械地综合经验论与唯理论,而不见感觉与理性之间的联系。”[153]艾思奇说:“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也就没有认识”。[1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