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Tornado(狂风)战斗机是Panavia飞机公司研制的

Tornado(狂风)战斗机是Panavia飞机公司研制的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机于1970年开始研制,1972年完成结构设计,1974年8月首飞,1974年9月命名为“Tornado”。该机有对地攻击型、防空截击型、电子战与侦察型3种型号。警告带来自爱德美的水贴。

Tornado(狂风)战斗机是Panavia飞机公司研制的

1.关于Tornado IDS

Tornado(狂风战斗机是Panavia飞机公司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变后掠翼战斗机,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战场遮断、截击、防空、对海攻击、电子对抗和侦察等。该机于1970年开始研制,1972年完成结构设计,1974年8月首飞,1974年9月命名为“Tornado”。该机为串列双座,两侧进气,正常式布局,全金属结构,机翼为变后掠翼,带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缘缝翼,铝合金整体加强蒙皮,尾翼为全动升降副翼,内置式方向舵,采用电传操纵系统。该机有对地攻击型(IDS)、防空截击型(ADV)、电子战与侦察型(ECR)3种型号。

2.关于模型套件

此次制作的模型是ITALERI出品的“Tornado IDS(带黑豹特别涂装)”,套件编号:2668。

由于开模比较早,塑料件比较薄而且很软,刻线也比较粗,而且全机没有表现铆钉。进气道内部缝隙和落差都很大,打磨比较困难。可变翼收入机体处的效果完全没有。舱盖和爆破索完全黏连在一起,上色比较困难。整体水贴尺寸略大,但内容很丰富。

3.关于模型制作

首先收集了相关资料,对以下细节进行追加:补齐主要部分的铆钉;增加主翼部分的前后襟翼和减速板;增设CSAS舱(控制增稳定系统);主进气道遮罩;重开两侧进气口;添加可变翼收入机体处布面效果;补充起落架管线;MBB MW-1集束弹箱;将原来和透明舱盖开在一起的爆破索磨掉,再另外追加。警告带来自爱德美的水贴。

(见图53~图55)整体预览,套件质量很一般,但是水贴质量不错而且内容丰富。水贴的文字和标识部分感觉偏大了一点。

(见图56)由于板件年代比较老,有些刻线和铆钉部位缩水比较严重,在补钉线之前,需先将缩水的地方修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缩水部分在刻线或者有铆钉的位置,建议采用硬度较高的ab补土或者瞬间胶填补缩水,以此确保之后重新刻线和刻钉的时候有足够的强度。

(见图57)套件整体的刻线略粗且浅,有些部位同一条线的粗细也不相同,因此需对所有刻线加深一遍。铆钉也需要根据实机照片或者线图完全重刻,丰富细节。

主翼部分前后襟翼和减速板的改造如下:

(见图58)在原板件上将所要修改的部分做好标记。改动分为三部分:前襟翼、后襟翼、减速板。

(见图59)前襟翼:切除原板件的前襟翼部分。原件采用上下合模的方式。将切除后的上下两片内部分别打磨薄,以便给之后的下放襟翼留下空间。用0.3mm胶板制作襟翼下放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前缘襟翼有一定的弧度,可以将薄胶板放在热水里用手慢慢弯曲成形。

(见图60~图62)后襟翼:同样需要先切除原板件的后襟翼部分,注意上下合模部分的宽度不同。将上下两部分襟翼前端对齐后黏合,并用胶板补齐空缺的后端。由于襟翼需做滚筒动作,后端补齐部分应有相应的弧度,同时要留出连接结构的位置。连接结构在襟翼放下的状态下也是弧形的。测量完弧度之后,可使用圆规刀切割胶板制作完成。此处需在原板襟翼内侧增加一条胶板,以便固定下放的襟翼。(www.zuozong.com)

(见图63)减速板:减速板部分只需切除原板件上半部分,然后用胶板和胶棒搭建简单内构。本体则用胶板切割制作即可。上翘的角度应事先计算后,用胶板制作小的定位件。由于数量比较多,需一次性做好再黏合,确保角度一致。

(见图64~图66)CSAS舱的改造不是很复杂,先用胶板搭建出简单的舱室内构。预留的线路位置要提前开孔,并植入胶管。线材部分应分开上色,在最后总装的时候再安装到位。线箍可以使用遮盖带制作,但要先上色再切割固定。舱门部分用胶板制作两层,内层应比外层厚一些。三个固定铰链形状相同,可一次性切割完成。标识和按键采用废弃的水贴拼贴而成。

(见图67~图69)由于套件的进气道内部设计比较粗糙,缝隙和落差过大,因此需制作封口。首先测量进气口尺寸,再根据实机照片用胶板搭建基本结构。封口要正好能扣在整个进气口处。为了减少误差,制作的时候都是2套部件一起裁剪,以保证尺寸统一。当然也可以制作一个之后,用树脂翻模完成。

(见图70)主进气道两侧还分别有两个辅助进气口。为增加细节看点,要先将原板件开孔,然后搭建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进气门有个凹口,用于容纳收放杆。

(见图71)可变翼收入机体处应该是布面材质,但是套件中并没有表现出来。可以直接用布料裁成合适的大小,在收口的边缘涂上瞬间胶去除毛边。为使布面不过于柔软,可以喷上几层发胶增加布面强度。

(见图72~图73)MBB MW-1在发射时气势惊人,又碰巧在网络上找到了线图。

为了使之后钻孔方便,以及打印清晰,用矢量软件计算尺寸后,把线图重新画成矢量图,并标出圆孔的中心点。然后用针式打印机把线图打印在胶板上(不建议使用喷墨打印机,原因是在之后的工作中可能会将图形破坏,难以辨认)。

(见图74~图75)打孔的时候先用刻线针定位圆心,再用手钻钻孔。为了确保左右一致,钻孔的时候可以将两张胶板叠在一起。

(见图76)整个弹箱分为4部分,将他们分别做完,然后合成在一起即可。上色时需先对弹箱两侧上色,遮盖后再对其余部分上色,最后将有孔的胶板黏合在两侧(注意用胶量不宜过多,以免圆孔内溢胶,难以处理)。

(见图77)套件中把爆破索和透明座舱开在了一起,上色的时候非常困难。所以还是将它完全磨掉,再重新用黑色烤漆铜丝追加。

(见图78)用胶管切割成适当尺寸,并在中间开槽制成弹翼保护块,丰富细节。

这个习作没有使用树脂补品,而是用胶板和胶棒等完成改造。选择质量一般的板件,目的是练习钉线的重新追加和修补,以及胶板等辅助材料的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