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曲亭马琴与《八犬传》:日本文学简史概要

曲亭马琴与《八犬传》:日本文学简史概要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犬传》全9辑98卷,从48岁开笔,到75岁完稿并全部出版,前后历经28年的岁月。众所公认《八犬传》作为史传体小说,在日本大众文学史上是无与类比的。马琴的《八犬传》主要是仿中国故事编成,其目的是宣扬“劝善惩恶”和“因果报应”思想。如作者所云,他撰写《八犬传》小说,目的是“推说因果,以警醒妇孺”。

曲亭马琴与《八犬传》:日本文学简史概要

这一时期惟一的超长篇小说是《南总里见八犬传》(简称《八犬传》),也是当时最伟大的传奇小说。作者曲亭马琴(1767—1848),下级武士阶级出身,家贫如洗,于江户及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尽情放荡之后,立志于文艺事业。他旅行京阪时,接触到井原西鹤、近松门左卫门以来形成的文学传统和文人风格,决心从创作读本出发,写下了第一部读本《月冰奇缘》,获得好评,作为读本作者而得到文坛的承认,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上创作之路,这成为马琴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马琴的读本,从题材上,可以归纳为四大类:(一)“讨敌物”,比如《月冰奇缘》、《石言遗响》、《三国一夜物语》等,是以当时通俗小说流行的讨敌作为主题,多吸收中国小说和日本净瑠璃、歌舞伎有关讨敌方面的题材,且加入怪异灵验谭的因素;(二)“传说物”,比如《四天皇剿盗异录》、《劝善常世物语》、《皿皿乡谈》等,是以古代传说为基础,融合相关史实,且含有某些奇谭的因素;(三)“情话·巷谈物”,比如《三七全传南柯梦》、《松染情史秋七草》、《八丈谈》等,是以社会上流传的爱情事件为素材,写出被封建社会认为是猥亵的男女关系,但它们将人物由町人变换为武士,并以义理和宿命的因果说加以制约;(四)“史传物”,《弓月奇谭》、《八犬传》就是“史传类”的代表作,它们属于一种演义体的小说,在各类读本中最有成就,形成江户读本的主流。马琴名符其实地成为读本作者的第一人。

《弓月奇谭》,全28卷,分前篇、后篇、续篇6卷,拾遗·残篇5卷。这是马琴从执笔到全部刊出花了约6年的时间完成的第一部长篇读本,主要题材取自《保元物语》、《太平记》,并参照中国的《水浒后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的小说构思,构建了独特的艺术世界。故事的前半部以保元之乱的史实为依据,描写源为朝在保元之乱失败后,被流放到伊豆大岛,在悲运中他寻求新的天地,整治了当地的虐政,开拓了诸岛。后半部则模仿《水浒后传》的英雄李俊赴暹罗平定那里的内乱成为暹罗王的故事,讲述了源为朝与其子到了琉球,在正义之士的帮助下,平定了当地的内乱,其子成为琉球王,子孙满堂的故事。

马琴以史实为背景,通过小说的虚构,将人物性格加以理想化和单纯化。同时,充分发挥天才的想像力,拉开故事序幕,铺陈源为朝的曲折而具几分神秘的生涯,最后以源为朝登上八头山,会神仙福禄寿,福禄寿示意琉球未来的命运,规劝他回到日本,这时从云间出现保元之战阵亡的战士,源为朝见此便乘马飞天,隐没在云间,最终以这样无稽的手法,落下了全故事的帷幕。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种“空想的结构”,“此书述古添新,流风文采,自然奇拔,亦是虚实参半,似唐山演义之趣”。它虽归属“史传物”类,然而已发展成一个新的文体——演义小说体。这部作品的问世,对于当时净瑠璃、歌舞伎的剧本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及于当代,比如三岛由纪夫的现代歌舞伎剧本《弓月奇谭》也是据此改编的。

马琴由此更充满自信,立下雄心壮志,要在读本这一领域再大展身手。于是他闭门谢客,伏案写作,度其余生。他的不朽名作《八犬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八犬传》全9辑98卷,从48岁开笔,到75岁完稿并全部出版,前后历经28年的岁月。可以说,作家是花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来完成这部宏大的长篇巨作的。但晚年的马琴忍受了丧妻失子之痛,双目失明之苦,无法执笔,最后三四年不得不改由本人口授,儿媳代笔,好不容易才完成全部书稿。正如他在第9辑最后一卷“回外剩笔”所慨叹的:“老翁目衰难执笔,教媳代书苦难言。”众所公认《八犬传》作为史传体小说,在日本大众文学史上是无与类比的。作为长篇小说,在世界大众文学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作家自嘲自叹地说:“知吾者,其惟《八犬传》欤。不知吾者,其惟《八犬传》欤。”

这部作品以南总里见家盛衰兴亡史作为题材,故事大意是:里见义实战败之后,逃至安房,在国主的遗臣孝吉的拥护之下,消灭定包,并处定包之妾玉梓极刑。玉梓死前诅咒里见儿孙将入畜生道,变成犬类。在安房苦战景连时,里见曾对爱犬八房说:你若能咬死景连,就将爱女伏姬嫁给你。八房将对方的首级拿下,向伏姬求爱。里见见状,欲将八房杀掉。伏姬反对,最后与八房一起出家,躲在富山洞内诵读《法华经》。但是,里见却召孝吉之子孝德救出伏姬,招孝德为婿。孝德欲击毙八房,不慎误射伏姬。伏姬为表忠贞,剖腹自尽,从腹中飞出一串108颗的玉珠,散落地上的8颗上面分别刻有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各一字的灵玉,成为八犬士出世之前兆。其后由此出世的八犬士,冠以犬姓,分别成为具现儒教八德的勇士,代表“善”的一方,与八德相反者是“恶”的一方。八犬士自认为乃是宿世之兄弟,结集在主君里见义实的旗下,互相结义,力尽忠节,帮助里见家复兴。小说以这八犬士为中心人物,描写了他们在与主家聚集中的悲欢离合,以及不断出现的奇遇、奇祸,以及与代表善恶邪正的各类人物周旋,经历变化万千的危机,冒生命之危险,叱咤风云,最后完成复兴封建主里见家的大业,功成名就后,与里见家的八位姬君成婚,子孙满堂。他们老来进入富山山中,成仙隐身,以大团圆而结局。从而,实现了作者的理想世界。(www.zuozong.com)

马琴的《八犬传》主要是仿中国故事编成,其目的是宣扬“劝善惩恶”和“因果报应”思想。如作者所云,他撰写《八犬传》小说,目的是“推说因果,以警醒妇孺”。

从作品的整体构思来看,主要参照《水浒传》,部分取自中国《搜神记》、《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的故事衍生而成。尤其是作者自始至终都以《水浒传》作为参照系,无处不对照《水浒传》,取其精髓,而又异其事,在描写和叙述上,更多采取暗示的象征手法,描写了世态人情,甚至以中国传说中的“人畜交婚谭”等怪谈鬼话安排情节,抹上了浓重的浪漫色彩。然而,作者又嫌《水浒传》的“劝惩过于隐晦,至今无善悟者,徒观其表,不过是强人之侠义”,“毕竟,游戏三昧,于世毫无裨益”,故而他摆脱《水浒传》过多的俗谈之观念,使之寓意于劝惩,以虚构之事而警醒尘俗,在对众多人物彼此的对照中,更有意识地突出宣扬儒佛的劝善惩恶和因果报应的思想,还对武士道以死守忠义的精神大加礼赞。因此,作者未模仿《水浒传》以108好汉阵亡,宋江李逵自杀的悲剧结局,相反,以里见开创十代之荣耀,尽大团圆之欢而终结,此乃如作者本人所说:“作者之用心从一开始就不同于《水浒传》”,“毋宁说,作者之用心是‘劝惩’二字”。也就是说,尽管《八犬传》效仿《水浒传》的怪谈,但表面相似,内在实质是不同的。因而,他强调“怪谈有雅俗之别,余所撰怪谈无不寓劝惩者”,缘此他写怪谈乃赋予“劝善惩恶”教训之意,显现了马琴的独立思考,以构建作者自己的理想世界。

其次,借鉴本土的战记文学《义经记》吉野山的英勇战斗史迹、《太平记》犬戎国等的故事,以及借用《平家物语》“祇园精舍钟声”、“两株沙罗花色”以警世“诸行无常”和“盛者必衰”的道理,演绎出“如是畜生发菩提心”,以优美的文字写了伏姬的起居和心境。同时,精密地查阅有关里见的《里见代代记》、《里见战记》等历史文献和《房总治乱记》、《房总地志》,把握有关史实,使史实与虚构交错,进一步将历史抽象化,通过宏伟壮阔的场景、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奸贼淫妇的纠葛,从横向揭示人物的善恶行为、空想的仁义事件,以及这些人物的不同命途。同时,分别设置八犬士的列传,从纵向展开八犬士波澜的成长过程,以及有序地谱写他们的诚信和事业的正义,博得伏姬灵神、灵玉加护的个人传奇经历,还配以四季的自然风情,纵横编织出一幅多彩而华丽的浪漫画卷,使这部英雄史诗更加具有吸引力。而且,故事构思奇特怪异,叙述精妙,比喻连续,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令人拍案惊奇。大概是受到战记物语的影响,其中两虎相争、二龙互斗的场面描写得最为豪壮和宏伟。加上文体和汉折衷,修辞雅俗兼容,大大地扩展了语言的空间,且笔力刚劲,频频使用拟态词、拟声词等,给人一种跃动感。这些都是《八犬传》的基本特色,引人入胜之所在。

可以说,《八犬传》脱胎于《水浒传》,借助形式多于思想,即使借助思想,比如忠义思想,也是扎根于本土的武士道以死相赌的义理精神和当时流行的“劝惩主义”文学思潮的土壤之中,既借鉴外来的《水浒传》的小说技法,又完全摆脱它们的羁绊,“脱胎换骨”,完成了纯日本式的演义体小说,有日本《水浒传》之称。

总括地说,马琴的文学模式由四要素组成:(一)虚构荒诞怪异的内容;(二)通俗的语言表达和“稗史七法则”的技法;(三)以宣扬因果之理来达到劝惩的目的;(四)凸显人情义理。马琴的这种文学模式通过《八犬传》得以完成,在日本文学史上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