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唐后主李煜——忧郁的天使

南唐后主李煜——忧郁的天使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忧郁的天使——南唐后主李煜中国的历史,有时就像一张网,紧一紧,是一个整体;松掉了呢,又是四分五裂。我把这八十多年的历史翻了一番,最后总算找到了一个后主李煜来说一说,还不免沾上凄凄惨惨。其实,李煜的父亲李璟,以及南唐先祖李昇就葬在南京。仅这一条,足够李煜伤心的。还有一次,继位的宋太宗,召李煜与南汉后主一同去崇文书院。此后,李煜均自称“鳏夫煜”。南唐灭亡,小周后随李煜北迁汴梁,与他相依为命。

南唐后主李煜——忧郁的天使

忧郁的天使——南唐后主李煜

中国的历史,有时就像一张网,紧一紧,是一个整体;松掉了呢,又是四分五裂。紧松之间,形成了中国历史特有的节奏。唐朝以后的五代十国,又把中国弄成四分五裂的几大块。这样一乱,不仅没有太杰出的文化产生,也没有叫得响的人物出现。我把这八十多年的历史翻了一番,最后总算找到了一个后主李煜来说一说,还不免沾上凄凄惨惨。这个人写的词,是耳熟能详的。但这个人的生活遭遇,以及这些遭遇与他这些诗作间的关系,不少人未必知道。他是天子,更像一位天使。

其实,李煜的父亲李璟,以及南唐先祖李昇就葬在南京。游客们把那里叫做南唐二陵,是合葬墓。后来,李煜远赴汴梁,与死去的亲人们离得太远,才生出这么绵长的相思。

史书上讲,李煜性情仁厚,重孝道,少有奇表,即“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个相貌,多少有点帝王相。但这个皇帝有些不伦不类。当年,李煜已经向北宋称臣,年号没有了。见了北宋的使者,都要把黄袍换下来穿上紫袍。对北宋,他是臣;在南唐,他是君。一个人的这两个角色,就像他一只眼睛的两个瞳孔,不是很容易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带来的就是痛苦。有才华的人有了痛苦,就一定有艺术,于是就有了词,而且是忧郁的词。

李煜在位的时候,想方设法要保住既得的位置。他自降一等,贬损仪制,形式上是北宋中央政府的下属机构。为了做得彻底,李煜还降封子弟。凡封王的皆降为公,甚至把宫廷内体现帝王威严的鸱吻,都用东西遮住。他想用这种表面文章,来保住南唐国的独立。实际上,这仅仅是苟延残喘。当年,他的弟弟韩王从善在向北宋进贡时,被扣为人质,多年不得返乡。仅这一条,足够李煜伤心的。到了开宝七年,也就是公元974年,宋太祖大军压境,强邀李煜助祭。李煜走投无路,只好扛起反抗的大旗。平时做惯了表面文章,一旦真刀真枪干起来,怎么能赢呢?当然是输了。第二年冬天,金陵城被宋军攻陷。李煜在围城将破时,还作《临江仙》一阕,词未就而城已破。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西帘珠箔,惆怅卷金泥。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当年,李煜只写到“望残烟草低迷”为止,后面是续加的。这首词,字字血,声声泪,是地地道道的亡国之音。

李煜在四十岁那年,正式开始了他的“囚徒”生活。毕竟是为君之人,别人的一个脸色,或一句十分正常的话,都能勾起他对往事的缅怀。他在写给金陵友人的信中说,“此中旦夕以泪洗面。”史书记载,有一次,宋太祖设宴,请他列举自己最为得意的一首词给大家助兴。李煜沉吟良久,诵其旧作《咏扇》中的两句:“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词是好词,但要让宋太祖这种武夫来当场叫好,怎么可能呢?李煜心中十分郁闷。还有一次,继位的宋太宗,召李煜与南汉后主一同去崇文书院。宋太宗指着一些书对李煜说:“听说你在江南喜欢读书,这些书有许多是从你的宫殿里拿来的,不知你读了多少,不知你现在还想不想读。”李后主满脸羞愧,又是气了好几天。

李煜最悲苦的那段时间,也是他文学创作最有收获的时期。他用词这种形式,把自己的积怨和愤闷都写了出来。一千多年下来,读其词,如见其人,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赚了后人许多眼泪。许多词,是天子之作,更是天使之作、天籁之音。他那几首最出色的词,也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他的词,是用生命写成的。

看《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再看《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还有两首《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www.zuozong.com)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这些词,都不是一般的意境,把意境写绝了。记得在我的少年时代,读到这些词,觉得好,但不知好在哪里。与一些好同学和好邻居分别,还傻乎乎地在别人的日记本上抄上几首。现在想想,真是好笑。话说回来,这位李后主,如果头上只有一顶诗人的桂冠,也就罢了。坏就坏在这顶桂冠是套在王冠外面的,这也有点傻乎乎的。

帝王的主要工作并不是写诗。实际上,诗词的意境,与人的品格,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困厄的生活,愤懑的愁绪,只是写作的外部条件。在李煜之前,同类题材的诗词创作,都十分狭窄和平庸。而李煜则赋予这类诗词沉重的内涵。而且,用十分精妙的语汇来表达,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可以说,后来有宋一代的词繁荣,是李煜开的先河。换句话说,宋太祖如果不是把李煜关了两年,我们就失去了整整一种文学样式。当然,宋太祖的本意并不会为我们着想。从宋太祖到宋太宗,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文化了。而有文化的李煜,当时苦是苦了,但如果能够想到许多年以后,他的词作还慰藉了那么多落寂的心,他应该高兴才是。

再看两首作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群,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这些词,在当时就像如今的流行歌曲一样,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李煜的爱情故事也十分动人,一点都不逊于唐玄宗。他的妻子周娥皇,是司徒周京的女儿,还长李煜一岁。两人如胶似漆,十分恩爱。李煜是才子,周娥皇是才女,两人真正是情投意合。经常是李煜作词,周后谱曲,相互唱和。史书记载,周娥皇曾经创造了两种“高髻纤裳”、“首翘髻朵”之妆,在宫廷和民间十分流行。她还对已经失传的唐朝《霓裳羽衣曲》进行了补作,使天宝年间的那美妙音乐,又复传于世。

李煜注定是个悲剧人物。当他相伴十年的爱妻病重时,李煜“旦夕视疾,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体,累累如是。”封建帝王能做到这样,真是不容易。后来,娥皇死,李煜将她生前最为钟爱的琵琶一同随葬,并自作悼文,言辞极为酸楚。此后,李煜均自称“鳏夫煜”。李煜爱屋及乌,移情周娥皇的妹妹,史称小周后。她也是才情逼人的美人。

南唐灭亡,小周后随李煜北迁汴梁,与他相依为命。在流亡的日子里,应该是皇后的小周后,还不时被宋太宗弄去进献歌舞,偶尔还“逼幸”,李煜毫无办法。有时,几天后才能回来,夫妻二人抱头痛哭。公元978年,李煜被宋太宗毒杀。时隔数月,小周后也哀毁不能自持,随他而去。我估计,即使在另一个世界里,李煜和他的爱情,他的词作,也会同样的出色。

我总觉得,李煜作为一个帝王,无力保护自己的国家、妻子,以及他所钟爱的艺术,我们可以不去谴责他。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过于出色,成了空前绝后,让后来的人没有饭吃,是应该受到责怪的。虽然,这对李煜不公平。我可以肯定,只要条件允许的话,李煜宁愿做皇帝也不愿意做诗人。

最后,录一首《子夜歌》作为结束: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恨!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