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儿啊你慢些跑——晋武帝司马炎
三国之后,三条腿变成了一条腿。从历史上看,这是“绣腿”,也就是“花拳绣腿”中的那一条。西晋立国,失去了原有的平衡,新皇帝还没有足够的谋略来支撑这个庞大的帝国,仿佛像宫里的太监,有想法但无能力。因此,这个司马炎根本没有说头。能说的只是西晋时由此人带动起来的各种奢华之风。虽然是一股歪风,但仍然能吹动历史书的一两页。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按道理讲,他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但是,司马昭并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司马攸,这个儿子有文化,史书上讲他“清和平允,亲贤好施,雅好文章”。这个司马昭,把司马攸过继给自己的哥哥,准备传位给他。司马昭只要见到司马攸,就拍着自己的坐椅说:“这个位置,是给你准备的。”司马攸不好意思,司马炎更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文化人总不会得到普遍的欢迎,因为文化本身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就是一条“软腿”。司马炎不讨司马昭的欢喜,却得到不少重臣的拥戴,这些重臣比较实惠,能掂出自己的分量,也能看出别人的分量。他们都一致认为,艺术气质对管理国家来讲,没有什么根本性的用处,就像人脸上的眉毛,多少都是一个摆设。而国家的管理者,必须按政治家的标准来选择,这一点,司马炎的气质比较适合。这些大臣,不仅常给他通风报信,告诉他皇帝可能要对什么话题感兴趣,让他多多准备。而且还当着司马昭的面说尽好话,有些好话,简直很肉麻。如司徒何曾就对司马昭宣传说:“中抚军(司马炎当时的职务)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而且长发委地,两手过膝,非人臣之相。”就这副样子也敢吹,真是没有办法。即使司马炎不是这个德性,历史上废长立幼,往往都是动乱的根源,这一点,司马昭很清楚。后来,司马昭终于以理智克服情感,按既定方针办了。
这个情况,与三国曹魏时曹丕与曹植的情况有点相似。司马昭放心不下的就是司马攸,他和他的老婆(羊妃)在临终时,都对司马炎提出了要求,要他能对司马攸好一些。在这个问题上,司马炎表现出了相当大的肚量,比曹丕好了许多。司马炎从政治的角度,对父母时刻关心的同胞兄弟,尽了手足之情。不仅对自家人如此,就是对从曹家手中抢出皇权来的曹氏后代,司马炎也网开一面。上任后的第一年,特地发出通知,让已经是陈留王身份的魏帝,出门还可以摆一摆帝王的排场,上书也可以不称臣。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给刘康和刘禅的一些孩子,封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官。
应该讲,新皇帝都是好皇帝。因为知道这把交椅来得不容易,还比较珍惜。司马炎刚即位时,把个“孝”与“仁”演得活灵活现。当然,其中也未必都是“演”的成分。司马昭死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天天穿丧服,吃素食,别人怎么劝都不听。这种超常规的悲痛,很让人感动。后来又出了一个李密,他是蜀国的旧臣,写了一篇动人心魄的《陈情表》,替司马炎说出了一些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司马炎在痛苦之中,算是找到了一个出口,于是对李密大加赞赏。实际上,哪里是在夸别人,实际上是在表现自己呢!
一个想表现自己的皇帝,多少还是有责任心的。司马炎在治丧活动结束以后,向全国发了一个通知,说:“虞舜死后葬在苍梧,不影响农事耕作;夏禹死后埋在成纪,没有妨碍集市营业。我也要以他们为榜样,死后所葬之地十里之内,要让老百姓居住,而且,不要弄一些清规戒律来骚扰老百姓。”你看,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当年,司马炎的生活非常简朴,而且痛恨奢侈。有个太医,送了他一件衣服,是用野鸡头上的羽毛做成的,司马炎不但把他臭骂一顿,而且把这件衣服当众烧了。还有一次,司马炎在与右将军皇甫陶议事时,发生了争执,散骑常侍郑微讨好司马炎,上书要求治皇甫陶的不敬之罪。司马炎却说:“我忧虑的是听不到忠谠之言,而现在郑微越职妄奏,这不是我的意思。”后来,顶撞者无事,拍马者被罢了官。
有这样的明君,国家不强盛才奇怪。西晋很快就把东吴给收拾了。其实,凭孙皓那些倒行逆施,不用别人来打,自己就先垮掉了。西晋完成了统一的大业,而且没有太费工夫,这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统一之后,司马炎又实施了比较正确的决策,如推行占田制,减少税赋,鼓励生育,国家一下子就繁荣起来。史书上说:“太康之年,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遍野,余粮盛畴,商旅道栖,夜不闭户。”这个记载有点夸张,怎么看,怎么觉得像天堂。(www.zuozong.com)
面对这种太平盛世,司马炎非常高兴。可惜的是,司马炎让高兴冲昏了头脑。皇帝昏了头,就成了昏君。昏君的后果,不用多说了。司马炎忘掉了刚即位时的承诺,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开始大规模建陵。他在老祖宗的坟地上,竖了十二根巨大的铜柱,上面镀了金,还嵌了宝石,富丽堂皇。死人有这样的铺张,活人更不用说了。西晋王朝在司马炎的倡导下,迅速腐化堕落起来。太尉何曾,是一个花钱的祖宗,他的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天用在吃喝上的钱,就达数万,但每天吃饭时,他还皱着眉头,下不了筷子。司马炎的女婿王济,须用人奶喂养的乳猪来招待他。还有那位以斗富闻名的石崇,更是了不得。他请客人喝酒,他倒多少,你得喝多少,因为你身后陪酒的小姐,性命就在你杯中。你不喝,石崇就把小姐拉出去杀了,怪她工作不力。一次,石崇请王导、王敦兄弟赴宴,王导心疼小姐,多少酒都硬着头皮喝下去;王敦却不买账,不喝就是不喝。为此,石崇连杀三位陪酒的小姐。王敦更牛皮,对他哥哥说:“石崇摆谱杀他自家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可怜的小姐真是命苦。关于西晋时期有钱人的摆阔,就是一千多年过去,现在像样的大款,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里再随便举几个例子。一次,散骑侍郎刘宴在石崇家里作客,酒喝多了想小便,仆人把他带到一间房子里,想这位刘宴也是见过世面的高级干部,进去一看其中的陈设,再看排列在两边手持香袋的侍女,以为是进了哪个小姐的闺房,慌忙退出来跟主人赔罪。石崇笑着告诉他,那个地方就是厕所。你看,这种豪华的阵势,能把人吓得尿都憋回去。还有一次,司马炎的一位驸马,在公主的住处大便,发现旁边的条几上,有一盆香喷喷的枣子,他就抓着吃完了。吃过之后,才知道,那是为了除臭塞鼻用的。为此,他被那些围侍的女子狠狠地哂笑一通。
司马炎就是这种没落社会风气的领头羊,他自己还不曾觉察。据说有一次,他领着群臣到洛阳的南郊祭祀,完了以后,与司隶校尉刘毅闲聊,他随口问:“我能与汉代的哪个皇帝相比?”这个刘毅也不是个等闲之辈,他随口就答:“只能与桓帝、灵帝相比。”司马炎有些吃惊,说:“怎么会是这样?”刘毅说:“他们那时候买官卖官,钱还能收回到官府,您现在也干这种买卖,却连钱都收不上来。”司马炎很尴尬,有些解嘲地说:“在桓帝和灵帝时期,是听不到你这样的逆耳忠言的,至少我听到了,我应该比他们强。”这是五十步笑百步,好在毕竟笑了。笑比哭好。
有一件事情,一定要放在最后讲。那就是司马炎的好色。当年,他打败东吴之后,收留了孙皓后宫的五千多名宫女,使他的后宫队伍,壮大到一万人。这是一个整编师的数字。司马炎哪里忙得过来。为此,他弄了一架羊车,自己坐在上面,车到哪里,玩到哪里。那些一心想获得皇帝宠幸的宫女嫔妃,就在自己的门前插上竹叶,撒上盐巴,想着让羊儿驮着的那一只高贵的鸡巴,停在自己的门口。你简直想象不到,是怎样的一种淫乐。司马炎时期的西晋,就如同那架驮着他在后宫到处转悠的羊车,架子小,行驶慢,目标下流,人呢?更谈不上有分量。
这就是西晋了,真可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