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木铺原名白木铺,位于漾濞县城西南约3公里处的秀岭山麓柏木铺山梁上,系因其地原有多株柏木古树而得名,为古道自漾濞驿过江前往永平的第一个驿站,地理坐标为北纬25°39′23.70″、东经99°57′0.37″,海拔高程为1576米。村寨现为苍山西镇河西村所辖柏木铺村民小组,共38户、152人,有汉族、彝族、白族3种民族,分别有和、段、张、李、罗、苗、王7个姓氏,多是几百年来分别从大理赵州(今凤仪)、下关及漾濞县城周边搬来的。山梁地势西高东低,后靠秀岭山主脉,前临漾濞江水流和漾濞县城,左右两侧分别为石月亮河和熊家河山洼交叉环抱,视野开阔,环境优雅。村寨依山而建,分上、中、下三部分。中、下寨位于山梁右下侧的边坡上,多是近年来新建;上寨位于山梁脊线上,为早年的驿铺所在。古道从漾濞江边环绕而来,至村前有保留完整的石阶通道。拾级而上,至老寨村口形成了两个较宽的平台,平台上下矗立多株古树,枝繁叶茂,浓荫蔽地,为当年马帮行人的主要歇脚纳凉场所。歇场之上立有一简易的混凝土牌坊,坊梁上大书“博南古道”四个大字。穿坊进村,古道从左侧沿村边而上300余米,道路多系近期在原有老路基础上翻新拓宽,形态规范平整,部分路面上保留了当年马帮的蹄痕印迹。古道南侧的人家多为传统中式建筑和古老的店铺门面,从中可窥见当年古驿的繁荣和兴盛。据相关史料记载,柏木铺过去也称白木铺,最早应出现于汉晋时期,是古道从漾濞过江上秀岭山的一个重要的站点。明代以后,由于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官方乃专设驿铺加以管理,并有商户从大理、漾濞等地前来开店经商,使驿铺逐渐形成古道上山前的一个重要歇脚站点和物资补给基地。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二十三日,徐霞客游历漾濞时曾对该古驿作过具体描述:“而永昌大道,则从此而西……又二里,有数家夹道,大坊跨之,曰‘绣岭连云’,言登岭之始也,是为白木铺。”(见《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之后各代,驿铺相沿不衰,直到民国后期滇缅公路通车后,才逐渐冷落下来。至20世纪60年代,由于“破四旧”的影响,村中原有的牌坊景物相继遭到人为破坏,古道路面也因无人管理而坍塌难行。改革开放以来,古驿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拨款对古道、歇场及牌坊进行了必要的保护修复,使之基本恢复了原有的格局和风貌,现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
▲柏木铺古道牌坊(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