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是法国的一条著名河流。它从法国北部朗格尔高地出发,向西北方向,弯弯曲曲,流经巴黎,于勒阿弗尔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全长776公里,是法国四大河流中最短,但名气却最大的一条河。
塞纳河的河源,距巴黎东南275公里。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岩丘陵地带,一个狭窄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沿溪而上有一个山洞。洞口不高,是人工建筑的,门前没有栅栏。洞里有一尊女神雕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卧,手里捧着水瓶,嘴角挂着微笑,神色安祥,姿态优美。小溪就从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流出来。显而易见,塞纳河是以泉水为源的。当地的高卢人传说,这位女神名叫塞纳,是一位降水女神,塞纳河就以她的名字为名。考古学家根据此地出土的木制人断定,塞纳女神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已降临人间。女神来到人间不久,就遇到了竞争者。距河源不远的地方有个村镇,镇内有个玲珑雅致的教堂,里面墙壁上图文并茂地记载说:这里曾有个神父,天大旱,他向上帝求雨,上帝为神父的虔诚所感动,终于降雨人间,创造一条河流,以保永无旱灾。这个神父是布尔高尼人,他名字在布尔高尼语中为“塞涅”,翻成法文即“塞纳”,于是这个村镇和教堂教名为“圣·塞涅”。故有人认为,塞纳河名来源于这个神父。
塞纳河横贯巴黎市区,河上架桥35座,平均500米便有一桥跨越,两岸来往极为方便。塞纳河,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两岸最繁荣的地区,就是巴黎的摇篮——拉丁区。横跨河上的那35座精美的大桥,像绚丽的彩带把河两岸紧紧地连接起来。座落在河流两岸那些庞大的建筑群,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仔细玩赏大河上下今古桥群,是莫大的享受。你看,凡是石构的都是古桥,钢筋水泥桥、钢梁桥的历史则不上200年。第一座金属桥便是卢浮宫博物馆正门口的“艺术桥”,建于1804年。最古老的是西岱岛连结左岸的“小桥”,历时2000多年,最后一次修于1852年;西岱岛连结右岸的“大桥”,因国王1141年将各处金银铺、钱庄集中桥畔,起名“兑换桥”。西岱岛西端另有一道“新桥”,建于1613年,桥头立着享利四世策马驱驰的塑像,是画家写生的对象。
巴黎市府位于塞纳河右岸,它与塞纳河上方的巴士底狱广场和河下方不远的协和广场并称为法国革命和自由的象征。巴黎乃“英雄”之意,富有民主和革命精神的巴黎人民丝毫未辜负自己英雄城市的名字。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破巴士底狱大门,从而揭开资产阶级民主大革命的序幕,巴黎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和历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首都,7月14日则被定为法国国庆节。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阶级又举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宣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诞生。
巴黎的美,首先来自她的母亲塞纳河。塞纳河是名扬世界的旅游胜地,它像是巴黎的一条缠腰玉带。河上有桥30座,桥面宽阔,车来人往,两不相扰。河面游艇如梭,桥上游人络绎不绝。沿塞纳河而行,可以对法国的历史文化作番逐一巡视。
坐落在塞纳河左岸的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政府为庆祝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铁塔由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1887年1月20日动工,1889年4月5日竣工。塔基125平方米,重达9000吨,由1.8万个金属部件和250万个铆钉组装而成。塔高320.775米,共分3层,呈下粗上细金字塔形,有1710个阶梯通向塔顶,同时有4部大型电梯,可从底部直达顶端。铁塔落成后,一些社会名流议论纷纷,认为它“俗不可耐,面目可憎”,鼓噪拆塔。然而,此塔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第一年就接待了200万游客,以后每年登塔人也不少于此数。结果,埃菲尔铁塔不但没被拆掉,反而成了巴黎的标志和象征。
凯旋门是与埃菲尔铁塔齐名的巴黎建筑物,它是为纪念奥斯特里茨战役,根据拿破仑的命令建造的,其旨意为“光荣属于伟大军队的战士”。凯旋门始建于1806年2月12日,时建时停,历时30年,即1836年7月才最后完成。它是一座罗马式单拱形塔门,结构厚重,给人以强烈的雄伟庄严之感。整个建筑高达49.41米,宽44.84米,厚21.96米,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一世远征的386名将军的名字。右侧的《马赛曲》浮雕是著名的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代表作,描写刻画的是1792年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英勇保卫法国大革命的壮烈场面。斗志昂扬的义勇军战士手执武器,冲向敌人的阵地,他们的头上飞翔着自由和胜利女神,女神右手的利剑指向前方,好像在号召人民向反动的封建营垒发起总攻击。
卢浮宫是法国古老的皇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始建于1190年,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是一座雄伟的“U”形建筑,整个宫区占地面积19.8公顷,全长680米。柱廓壮观,塔楼华丽,雕塑精美,陈设堂皇,处处展现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神建筑艺术。(www.zuozong.com)
卢浮宫又是法国历史的见证,陪伴着法国人民走过风风雨雨,历经世事沧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经受了最大的考验。德军占领巴黎后,惊讶地发现偌大的卢浮宫内竟已空无一物,所有的奇珍异宝,名贵的艺术品都已不翼而飞。法国人民已经抢先一步将这些自己的国宝藏匿起来,山洞里、地窖中、阁楼上……都成了埋宝处。希特勒下令全面搜索,搜刮到不少欧洲珍稀艺术品,但卢浮宫的藏品却一件也未得到。战争一结束,卢浮宫又重新迎回了它的珍藏,而且一件也不少。
位于巴黎市塞纳河南岸的波旁宫,是座已有27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原为法国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的王府,是当时仅次于国王宫殿的豪华建筑。自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除去少数年代外,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所在地,现在是法国国民议会会址,被看作是法律的象征。
塞纳河流域是法国的重要经济区之一,这一经济区的特点,是“扬长避短,尊重传统,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塞纳河地处香槟和布尔高尼两地交界处,土质不太适宜种葡萄,小麦等粮食作物也不多,人们只能利用山坡空地种些蔬菜、瓜果。但是,这里盛产木材和铁矿,到处可以看到修理得齐齐整整的片片森林。森林一般归集体所有,有5~10家不等的森林主联合为经营小组,按政府或市政府规定,每块森林生长25年才能采伐一次,分区划片采伐,木材主要用于小型工厂。炼铁是塞纳河上游的传统工业。早在拿破仑三世时,有一个名叫马尔蒙的企业家,在塞纳河附近的木西镇开办了铁工厂。马尔蒙后来当了元帅,他的铁厂至今还在。从河源到巴黎,大部分是500~1000户的村镇。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农村工业化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塞纳河流过巴黎地区,就进入上诺曼底地区。河谷逐渐变得宽广,马恩河在巴黎从东注入塞纳河,使水流量更加丰富;两侧山坡更加开阔平缓。由于接近海洋,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质肥沃,牧草茂盛,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沿河畔公路而下,到处都可看到牛群在河谷里或山坡上的牧场里安祥地吃草。牧场都不算大,最大也不过三四十公顷。法国畜牧业以养牛为主,上诺曼底地区与下诺曼底、布列塔尼、卢瓦尔河谷、比利牛斯山区和阿尔卑斯山区组成几个重要的牧牛区。这里还盛产各种水果,有名的苹果酒就出在这里。
塞纳河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运输要道。从巴黎开始,特别是从上诺曼底塞纳河上的鲁昂港开始,可以看到塞纳河上船来船往,一片繁忙的运输景象。塞纳河流过上诺曼底进入下诺曼底不远,就在勒阿弗尔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
法国历史上有不少著名航海家从这里开始,远航到非洲、美洲。勒阿弗尔港是洛朗索瓦一世时为防备敌人进入塞纳河于1517年所建,拿破仑将其从海港发展为重要商港,规模仅次于马赛,为法国第二大海港。塞纳河是勒阿弗尔港与内地的水上交通要道,从这里,塞纳河为内地7个炼油厂输送原油。建在巴黎郊区塞纳河上的法国最大汽车厂——雷诺汽车集团,每年生产汽车170多万辆,近半数出口,通过塞纳河运往勒阿弗尔港。鲁昂港每年进出口达1万多船次,全靠塞纳河之助。经过疏浚后的塞纳河,已能航行万吨级轮船,成为法国最重要的航道。
塞纳河右岸以其金钱、贸易、权力和高雅,形成了巴黎的贸易、金融和消费中心。那里是成功者的乐园,是繁华、糜费、成熟、优雅的象征,但左岸却以其活力和知识取胜。那里,活跃着索尔邦大学和拉丁区的青年学生,聚集着蒙帕那斯的画家和诗人,当然也少不了圣日耳曼街的哲学家。即使是把古老的街区逐步纳入现代化进程的今天,青年和学生依然是左岸的象征。
巴黎人称塞纳河为“慈爱的母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