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前苏联东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古代称“北海”,曾为中国北方部族的主要活动地区。传说为苏武牧羊之地。“贝加尔”一词源于布里亚特语,意为“天然之海”。
贝加尔湖属地堑构造湖。周围多山地。湖面海拔456米。湖长636公里,平均宽48公里,最宽处79.4公里,面积3.1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730米,最深处1620米。蓄水量达23000立方公里。约占世界地表淡水总量的1/5和前苏联地表淡水总量的4/5。有336条大小河流注入。其中较大河流有色楞格河、巴尔古津河、上安加拉河、汇水面积55.7万平方公里;贝加尔湖又是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的发源地,该河可通航,适于木材流送。湖中有27个小岛,最大的是奥利洪岛,面积约730平方公里。
贝加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以前,湖底为沉积岩。第四纪初,又一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贝加尔湖周围的山脉。同时,结束了该湖地质上的下沉历史,至此,贝加尔湖湖区地貌基本形成。贝加尔湖区下面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地热异常带,频繁的火山、地震改变着局部地区的地貌。据记载,1862年1月在湖区东岸发生过一次里氏10级地震,形成了一些“海湾”。贝加尔湖最深的普罗瓦尔湾,就是那次地震的产物。据估计,贝加尔湖湖区每年大、小地震约2000次。
对贝加尔湖的形成,科学家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本地原来无湖,这个深湖是地壳胀裂潴水而成的。同东非裂谷带上的那些断裂湖相似。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贝加尔湖中的许多生物,并非是一般湖泊所能具有的,如海豹、海螺、海绵、龙虾等等。均为地地道道的海生生物。这样,似乎又可以说,现在的贝加尔湖,原为古海的一个遗迹,属于“海迹湖”。或者是湖周的地壳隆升把这个残海包围,保留了古海生物,或者是古代分裂的大陆正准备在这儿“关闭”,而留了一道带有海洋生物的海沟,究竟哪种说法可靠,尚待今后继续探讨。
湖水出口处,有称谢曼斯基的巨大圆石,兀立中流,离两岸各约500米。当河水泛滥淹没圆石时,圆石宛如滚动之状。相传远古大力士贝加尔,有独女名安加拉,听到海鸥赞美英勇的青年叶尼塞,因而对之倾心。其父不允,命其嫁给伊尔库特。一天夜里,安加拉乘父熟睡,偷偷出逃。贝加尔醒后发现,急忙投以巨石,想拦住女儿去路。巨石坠落湖口,即为现在的大圆石。(www.zuozong.com)
贝加尔湖渔业资源丰富,素有“富湖”之称。湖中有水生动物1800多种,其中1200多种为特有品种,如凹目白鲑、奥木尔鱼等。52种鱼类,一半属刺鳍鱼科。贝加尔虾虎鱼科和鱼科是该湖特有的鱼科。鱼衔鱼是深水鱼,绯红色,无鳞,鳍像大蝴蝶的翅膀,身子透明,在亮光下整个骨骼清晰可见,最奇怪的是,鱼衔鱼不产卵,而生小鱼。湖中还生活着一种怪物——贝加尔海豹,即北欧海豹。这种海豹的皮色泽美丽,质地优良。它是怎样来到湖中定居的,迄今仍是个谜。传说贝加尔湖与北冰洋之间,曾有一条地下河,海豹就是沿这条河游来的。但是,现代地质学肯定地证明,过去和现在,这里从未有过秘密的地下通道。
贝加尔湖确实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但又令人难以说出哪儿最美。在东岸,维尔奎湾像皇冠上珍贵的金钢石一样绚丽夺目。从湖的一侧驶向奇维尔奎湾,可看到许多覆盖着稀少树木的小岛,它们像卫兵似的保卫着湖湾的安全。湾里的水并不深,夏天在克鲁塔亚港湾还可以游泳。在西岸,佩先纳亚港湾像马掌一样钉在深灰色岩群之中。港湾两侧矗立着大大小小的悬崖峭壁。这里是疗养所里很难找到的美好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被称为贝加尔湖自然奇观之一的高跷树。这些松树和落叶松的根从地面升起,在树根下成年人可以自由通过。它们生长在沙土的山坡上,大风从树根下刮走了土壤,而树根为了使树生存下去越来越深地扎入贫瘠的土壤中。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写道:“贝加尔湖异常美丽。难怪西伯利亚人不称它为湖,而称之为海。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岸上群山连绵,森林覆盖。”
湖畔辽阔的林地中有多处动物栖息,如黑貂、松鼠、鼬、银鼬、马鹿、麝、大驼鹿、熊、猞猁、水獭、野猪等。贝加尔湖水含杂质极少,透明度深达40.5米,仅次于日本北海道的摩周湖(透明度为41.6米),享有“西伯利亚明眸”之美称。这里阳光充沛,雨量稀少,冬暖夏凉,有矿泉300多处,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中心。建有旅游基地多处,每年来此疗养和旅游都达数十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