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接种的种类及作用-人工自动免疫、特异性免疫力

预防接种的种类及作用-人工自动免疫、特异性免疫力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防接种分为下列三种:1.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它是免疫预防的主体。如在注射白喉或破伤风抗毒素的同时也进行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或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同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使机体在迅速获得保护的同时也产生较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接种的种类及作用-人工自动免疫、特异性免疫力

预防接种分为下列三种:

1.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它是免疫预防的主体。目前将人工自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

疫苗分为下列四大类: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先对病毒或细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物质(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目前我国使用的灭活疫苗有百白破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其优点是生产过程较简单,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效果差,接种量大,要获得高而持久的免疫力,需要多次注射。类毒素疫苗是将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使其失去致病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

(2)减毒活疫苗。应用保留有免疫原性的减毒或无毒的病原生物所制成的一种疫苗,如麻疹、甲型肝炎、风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等。其优点是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缺点是由于不加防腐剂,当被污染时杂菌易生长,故须冷冻保存,且保存期较短。

(3)亚单位疫苗。在大分子抗原携带的多种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中,只有少量抗原部位对保护性免疫应答起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白质水解方法使天然蛋白质分离,提取细菌、病毒的特殊蛋白质结构,筛选出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制成的疫苗。该类疫苗减少了全菌疫苗使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免疫效果及安全性高,但免疫原性较低,需与佐剂合用才能产生好的免疫效果。所以,若全菌(病毒)疫苗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仍应以全菌(病毒)疫苗为首选。(www.zuozong.com)

(4)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病原体外壳蛋白质中能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具有安全、有效、免疫应答长久、联合免疫易于实现等优点。

2.人工被动免疫

采用人工方法向机体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效应物,如免疫血清、淋巴因子等,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达到防治某种疾病的目的。这种免疫产生作用快,输入后立即发生作用,但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只有2~3周,主要用于治疗和应急预防。常用的制剂有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

3.被动自动免疫

只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其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优点,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如在注射白喉或破伤风抗毒素的同时也进行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或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同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使机体在迅速获得保护的同时也产生较持久的免疫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