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原子能、电子和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先后问世,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得到飞跃式发展。医学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也发展迅速,硕果累累。
1.药物学与治疗学
德国化学家埃利希(Ehrlich P.)在化学疗法上贡献突出,他研制出了砷凡钠明,即第606号砷的化合物(简称606)。20世纪各种病菌几乎都被发现,人们期待能有一种化学药物将这些细菌杀死,而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埃利希经过多次试验研制的这种606,以为满足了人们的期待,但后来发现606并不能杀死细菌,但对梅毒螺旋体有很强的杀伤力。埃利希与一同从事砷化物研究的日本人秦佐八郎共同试验,又将606改进成毒力很小的药物,命名为914,使长期流行的梅毒得到有效的控制,开创了化学疗法,推进了化学药物的研究。
德国化学家多马克(Domagk G.)发现一种红色染料,是对氨基苯磺酸的衍生物,俗称百浪多息(Prontosil),对小白鼠的葡萄球菌感染很有疗效,从此开辟了人工合成对人体无害,却能高效杀死细菌的合成药物的新途径。百浪多息本身无抑菌作用,但进入体内代谢产生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这才是真正有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磺胺类药物的出现对20世纪治疗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Fleming A.)在培养细菌的实验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无意中发现培养基被青霉菌污染了,青霉菌周围葡萄球菌的菌丝变得透明甚至溶解消失。他将青霉菌除掉,惊奇地发现上述现象仍可发生,于是他断定这种起杀菌作用的物质是青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称之为青霉素。弗莱明从事青霉素的研究达4年之久,后因青霉素性质不稳定,且大批量生产青霉素遇到困难,便中止了研究。后来在另外两位科学家的协助下,发现了青霉素不稳定性的原因,之后青霉素成功地用于患者的治疗。美籍俄国人瓦克斯曼(Waksmann S.A.)从灰链丝霉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出可以杀死结核杆菌的抗生素——链霉素。后来人们发现了氯霉素和金霉素,再之后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也陆续被发现,并用于临床。抗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药物学和治疗学的重大进步。
2.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多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是经过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虽然它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新兴学科,如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等。(www.zuozong.com)
3.医学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已经成为影响生物学与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免疫化学、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病理学、肿瘤免疫学和移植免疫学等分支科学。
4.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指将健康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个体内,并使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因严重疾病而导致器官功能严重受损患者的重要手段。
5.医学影像学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 W.K.,1845—1923)发现了X射线,并指出这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强于其他光线。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Cannon W.B.)发现用铋或钡配合X射线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动物的食管。之后X射线普遍应用到人体全身各器官的检查中,并成为诊断学不可缺少的内容。X射线不仅是一种诊断手段,而且还可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X射线诊断技术的最大发展是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不仅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现代临床医学的进步。在磁共振频谱学与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高新技术就是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虽然MRI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时间还不太长,但已显示出它的广阔应用前景及独特的优点与潜力。在X射线诊断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